霍舟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2-035-01
摘? 要? 在素質教育大力推廣的今天,體育這門課程的社會地位有了顯著提升,體育對人才培養(yǎng)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需要始終堅持以與時俱進育人理念了解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的新需求,主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積極應對外部的挑戰(zhàn)。大學生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難度系數(shù)相對偏高,教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采取與之對應的教學對策,確保對癥下藥,全面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 大學生? 體育教育? 改革與對策
目前,我國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體育教育工作備受關注。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過于注重身體訓練,忽略了對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全面剖析,無視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及提升,難以彰顯體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及優(yōu)勢。因此,體育教育改革工作勢在必行,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關注體育教學的育人目標,以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策略的改革創(chuàng)新為基礎,力求更好地完成育人工作。
一、大學生體育教育改革現(xiàn)狀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公眾對教育教學越來越關注,同時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許多高校面臨著較大的育人壓力,教學模式的改革及創(chuàng)新被提上日程。為此,教師需要著眼于不同教育板塊的要求,以突破傳統(tǒng)的育人理念為基礎,深入剖析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以體育教育工作的改革及創(chuàng)新為基礎以及核心,主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不斷豐富素質體育教育工作的內容及形式,創(chuàng)新培育策略和手段。以終身體育教育和素質教育工作為基礎,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鍛煉身體,提升個人的身體素質,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但是從目前來看,有一部分學校對體育教育工作的認知還不夠深刻,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足,最終導致體育教育改革成效不夠理想。具體問題如下:首先,學校沒有創(chuàng)新思想觀念,沒有著手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只是將工作重心放在了體育教學本身,忽略了對不同現(xiàn)代化體育元素的分析以及有效融入,難以充分的彰顯素質體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育人作用及優(yōu)勢;其次,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還有待提升,體育素質不夠理想,難以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體育教育輔導及服務,學生對體育學習提不起興趣,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和意愿不足。
二、新課程標準下對大學生體育教育改革對策
為了有效避免上文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引導下,高校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關注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軌跡。以體育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落實為基礎,關注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及互動,了解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結合不同育人板塊的核心內容,在全面調整以及改革的基礎上確保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
(一)突破傳統(tǒng)的育人理念
教學改革符合學生全面成長發(fā)展的實質要求,教師需要將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確保不同教育板塊的穩(wěn)定落實,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學校的職能部門、校級領導以及教師需要加強合作以及溝通,著眼于教育理念轉變的實質要求,意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積極加大對體育教育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學校和教師要關注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育工作之間的有機結合,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更好地優(yōu)化整個教育教學的內容及形式。校領導則需要站在戰(zhàn)略性的角度來進行頂層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以及落實,充分彰顯高校教育改革的育人作用及優(yōu)勢。
(二)全面提升師資力量
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會直接影響體育教育改革的成效以及最終的教學質量。因此,對師資力量的提升不容忽視。學校要給予體育教師更多的學習深造機會,以及引導教師主動提升自我,在終身學習理念的指導下促進體育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落實及優(yōu)化升級。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主動與同行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了解其他同行在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中的真實情況,再結合時代發(fā)展的進程,對教育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及研究來找準學科教學改革的切入點突破口。在體育教學中要盡量避免簡單地“一刀切”以及“滿堂灌”,以更好地實現(xiàn)不同體育課程的有效改革及創(chuàng)新。
(三)加強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拉近師生距離,打造更高效的課堂,營造自由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對于體育課程來說,其具有顯著的實踐性,且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教師則需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放下心中的防備,從而自主自覺地接受教師的體育引導,高效完成不同的體育與學習任務。此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鍛煉,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行為習慣。
三、結語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工作被提上日程,這一工作的難度系數(shù)較大。為此,體育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育人理念,積極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及交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的育人理念,確保對癥下藥。
參考文獻:
[1]余學好.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05):667-669.
[2]馮傳誠.新課程標準下體育院校田徑教學改革的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10):117-119.
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