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結(jié)合實例分析和探討中國元素在英文電影片名漢譯和中文電影片名英譯中的具體運用,既使?jié)h譯后的英文電影片名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要求,也使英譯后的中文電影片名易于被外國觀眾理解和接受,進而充分發(fā)揮電影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關(guān)鍵詞】 中英文電影片名;漢譯;英譯;中國元素
【中圖分類號】H05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9-0125-02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以好萊塢電影為首的眾多國外優(yōu)秀電影開始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帶來了別樣豐富的異國色彩;同時,中國優(yōu)質(zhì)電影也順應(yīng)國際化潮流,積極“走出去”,向世界展示深厚多彩的中國文化。電影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電影片名的作用不僅在于精準提煉和傳達電影的內(nèi)容,還在于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觀眾,激發(fā)觀眾情感共鳴。在中外文化不同的背景下,如何使翻譯后的電影片名既能保留本土化的民族特色,又能帶有異國文化的神秘感與吸引力,始終是電影片名翻譯的一大難題。無論是英文電影片名漢譯,還是中文電影片名英譯,中國元素都在其中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位置,扮演重要角色,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
二、英文電影片名漢譯中的中國元素運用
(一)古風元素的有機融入
“‘古風’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基調(diào),結(jié)合中國傳統(tǒng)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聲音圖像、建筑服飾、風俗習慣等文化素材和資源而塑造的文化藝術(shù)形式?!盵1] 在當代中國文學中,人們常在作品中融入古風元素,小則利用古文漢字,大則借助古代詩詞歌賦中的文學意象,營造出一種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古韻飄逸的優(yōu)美意境,也成為喚起中華兒女民族情愫的文化因子。為使英文電影更受中國觀眾歡迎,古風元素的融入就成為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重要藝術(shù)手法之一。
例如漫威系列電影中的《Iron Man》被譯作《鋼鐵俠》,《Spider Man》被譯作《蜘蛛俠》。不同于將英文單詞“man”直譯為“人”,譯者利用“俠”字,在翻譯時融入了充滿古風色彩的中國俠文化元素。俠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包含武俠、武俠文學及武俠倫理三個部分,其“主要內(nèi)涵早已深入到中國人的思想意識深處,被視為傳統(tǒng)美德而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倫理價值觀”。[2]浩瀚的中國文化長廊中俠之形象俯拾皆是,中國之俠武藝高強、舍己為人的意蘊與形象正切合了《鋼鐵俠》等漫威系列電影的英雄主義的主題。翻譯中“俠”的運用為原本較為生硬的翻譯增添了藝術(shù)氣息,進一步激發(fā)了中國觀眾的審美認同與觀看熱情。《鋼鐵俠》《蜘蛛俠》等中文譯名正是中國古風元素與西方文化成功融合的典范。《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冰雪奇緣》(《Frozen》)《一樹梨花壓海棠》(《Lolita》)等電影片名的漢翻都可以看到中國古風元素的影子。
(二)四字成語的巧妙化用
四字成語是漢語特有的語言形式,也是中國語言文化的一大特色。四字成語在保證語言風格具備典雅性、莊重性的同時,將一句話的主要成分濃縮為僅有四個字的固定結(jié)構(gòu),借此表達某種特定含義,言簡意豐,回味無窮。以四字成語的形式翻譯英文電影片名非常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例如,影片《Flipped》講述了處于青春期的一對男孩女孩兩小無猜的有趣故事,“Flip”在英文中最直白的意思是快速翻轉(zhuǎn),形容心情時可引申為心動入迷,而這部影片想表達的含義正是后者。因此,譯者利用四字成語“怦然心動”完成了片名的翻譯,既對影片內(nèi)容進行了精準的提煉,做到了與英文片名的含義相吻合;同時借助四字成語,融入了漢語風格的獨特色彩,拉近了與中國觀眾的距離。
四字成語在英文電影片名翻譯中的應(yīng)用十分普遍。比如《Bathing Beauty》的漢譯片名為《出水芙蓉》,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又為片名增添了藝術(shù)美感。如果將其譯為《穿泳裝的美人》則過于平淡直白,甚至有些俗氣,無法足夠吸引中國觀眾。又如電影《Dead Poets Society》被譯為《春風化雨》,十分符合該電影中老師幫助學生解放思想、感悟人生的主題。再如《Top Gun》被譯為《凌云壯志》,使觀眾立刻感受到影片熱血沸騰的氛圍。
(三)浪漫主義語言風格的自然體現(xiàn)
從宏觀的角度將中外的語言風格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的語言風格更講求含蓄的意境美。在中國文學作品的語言中,作者往往利用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寓情于景,使讀者在閱讀文字時,通過聯(lián)想作者營造的意境來延伸自己的情感,就如魯迅在《社戲》中描繪的充滿生機的江南水鄉(xiāng),營造了自由祥和的生活氛圍,使讀者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對少年時代人與事的懷念。這種浪漫主義手法在翻譯中同樣適用,一些英文電影的中文片名就體現(xiàn)出了這種追求營造浪漫意境的語言風格。
例如電影《Before Sunrise》及其續(xù)篇《Before Sunset》分別被譯作《愛在黎明破曉時》與《愛在日落黃昏時》。這部系列影片先后講述了男女主人公因一次偶遇而相識,再到九年后重逢的愛情故事。兩個故事分別發(fā)生在以浪漫盛名的維也納與法國,因此中文片名選擇了“破曉”與“黃昏”兩個能夠營造朦朧意境的時間詞,為整部系列電影蒙上了充滿浪漫氣息的“面紗”。
再如懸疑電影《The Bourne Identity》講述了患有失憶癥的男主角伯恩在追殺中發(fā)掘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如果將其直譯為《伯恩的身份》,雖然點明了電影的內(nèi)容,但無法準確表達出故事情節(jié)的懸疑感。譯者將其譯為《諜影重重》,通過漢語詞組“重重”修飾“諜影”,給觀眾一種被懸疑氣氛包圍的感覺,增強其神秘感和緊張感。
三、中文電影片名英譯中的中國元素運用
(一)中國意境的適當西式植入
在英文電影片名漢譯中,借助中國元素使英文片名變得更加中國本土化,這樣有利于英文影片走進中國市場,吸引中國觀眾的眼球。同樣,在中文電影片名英譯過程中,將中國元素適當融入英文表達中,讓片名富有中國意境,在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nèi)影響力不斷強化的背景下,也有助于中文電影更快地走向世界。
香港導演王家衛(wèi)的武俠電影《東邪西毒》講述了主人公歐陽鋒在荒漠中經(jīng)歷的愛恨情仇與浮沉一生,最終都如灰燼一般隨時間消逝。該影片改編自武俠小說家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其中“東邪”與“西毒”分別指書中人物黃藥師與歐陽鋒,在中國大眾文化中有著廣泛的“知名度”。但如果將“東邪”“西毒”直譯為英語,既會讓缺乏中國文化背景的外國觀眾感到疑惑,同時也無法準確體現(xiàn)影片想要表達的蒼涼意境。而《Ashes of Time》的英文翻譯通過“ash”(灰燼)與“time”(時間),將具化的故事變得更加意化,使無垠荒漠與歐陽鋒一生的荒涼感更加凸顯,既奠定了孤寂悲涼的感情基調(diào),也保留了中國語言古典飄逸的特色。
2015年畢贛導演的影片《路邊野餐》的英譯名為《KaiLi Bules》,同樣用英文精準地向觀眾傳達了中國語言的無形意境。影片講述了來自貴州凱里的主人公來到一個陌生小鎮(zhèn),在錯亂的時間線中好似回顧了過去,經(jīng)歷了未來。在整部電影的描述中,無不充滿主人公對過去的不舍與牽掛,陰郁憂傷的意境氛圍也始終籠罩著整部影片。“Kaili”(凱里)是主人公生活的地方,這里可代指主人公;“Blues”是一種美國的音樂形式,多用于表達情感上的悲傷。因此《KaiLi Bules》以中國的意境理念為指導,結(jié)合西方的語言表達,成功地營造出了憂傷凄涼的情感基調(diào)。
(二)中國元素的恰當西式表達
很多具有懷舊感的中國電影片名以中國古典文學為背景,而中外文化背景又有很大差異,所以進行英文直譯很難準確地表達原意,外國觀眾也不太容易理解。因此,譯者經(jīng)常將其中的中國元素用西方語言意蘊與風格來表達,借以解決難題。
系列電影《大話西游》取材自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其英文片名譯為《A Chinese Odyssey》。不同于中國觀眾一聽到《大話西游》的名字馬上就能聯(lián)想到《西游記》中的人物與情節(jié),多數(shù)的外國觀眾對中國古典文學并不了解,就很難對影片產(chǎn)生興趣。而《Odyssey》作為西方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作品,講述了古希臘英雄奧德修斯歷經(jīng)千辛萬苦歸家的故事,與中國的《西游記》師徒四人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的取經(jīng)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將其引用在片名翻譯中有利于提高外國觀眾對該影片的包容度,同時用“Chinese”進行修飾限定,成功地將中國元素做了巧妙的西式表達?!洞笤捨饔巍废盗须娪爸械摹对鹿鈱毢小放c《仙履奇緣》分別被譯為《Pandoras Box》(潘多拉寶盒)與《Cinderella》(灰姑娘),也同樣借用西方的經(jīng)典故事來表達中國元素。以此方式英譯的電影片名還有王家衛(wèi)導演的《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樣年華》),張藝謀導演的《The Flowers of War》(《金陵十三釵》)。
四、結(jié)語
電影不僅是人類文明更新進步的重大成果,也是承載世界各式文化特色、展現(xiàn)不同文化視角的重要媒介。伴隨世界全球化的潮流,各國間的文化交流程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恰當翻譯本土電影與外來電影的片名,在電影文化傳播與交流中起著關(guān)鍵作用。中國元素在電影片名翻譯中的運用,既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要求,又能夠使外國觀眾感受到東方風情?!胺g是跨文化溝通的橋梁”。[3]讓中國元素在電影片名翻譯中的作用最大化,將更有利于充分發(fā)揮電影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陳世華.“古風”文化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J].山東社會科學,2020,(07).
[2]董躍忠.武俠文化[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1995.
[3]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金維開,女,滿族,遼寧沈陽人,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