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華 劉艷芳 童金明 謝宗初
摘要:古詩詞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成為檢驗一個人文學底蘊是否深厚的標準。在“新高考、新教材、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課本中與古詩詞相關的單元數(shù)量在不斷增加,而隨著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一概念的引入,課程標準中對高中生古詩掌握情況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各大高中的語文教師在近些年開始重視古詩詞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實踐。本文嘗試從具體實例入手,淺談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高中古詩單元初探,具體措施有以下三點:巧妙地在詩詞講解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基礎知識不能丟,字詞是學生學習古詩文化的基礎;做好準備工作,篩選出優(yōu)質(zhì)的詩詞資料。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視野;高中;古詩單元;策略
引言: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而沒有思考這種方式對學生古詩詞的學習是否有實際幫助。一方面,這種記憶方式并不是一無是處,背誦大量的古詩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感”,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更能讓學生在考試作答默寫題目時得心應手。但另一方面,脫離情感與內(nèi)容的學習不僅沒有發(fā)揮出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優(yōu)勢,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當不斷優(yōu)化古詩詞教學模式,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內(nèi)涵,追求語文的幸福教育。
1.核心素養(yǎng)概念的介紹
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xiàn)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明確,包含語言建構與應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隨之產(chǎn)生。
2.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語文古詩單元的教學措施
2.1巧妙地在詩詞講解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
古詩詞優(yōu)美的語言常常讓人浮想聯(lián)翩,其所塑造的豐富多彩的意境、意象都具有很強的文學性,但讓一個十幾歲的高中生從古詩詞短短的幾句話中體悟到這些確實非常有難度,晦澀難懂的詞句、眼花繚亂的注解,無一不讓學生感到厭煩疲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詩詞描繪的四季風景以短視頻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給學生,這一方式非常直觀,一幀幀圖畫映入學生的眼簾,刺激學生的視覺中樞,從而在最大限度內(nèi)吸引到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如教師在講授《登高》一課時,教師便可采取上述方法,將“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畫面展示出來,通過多媒體技術便可打破時空限制,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與作者進行一次隔空的交談。相對于文字,高中生更喜歡直觀的圖畫和動態(tài)的視頻,語文教師應當抓住這一點,在古詩詞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中,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2.2基礎知識不能丟,字詞是學生學習古詩文化的基礎
一切不能打牢學生基礎知識的古詩詞教學都屬于“無稽之談”,高中生對文學常識掌握情況較差,因為日積月累的事情不能引起學生的警惕,此時教師應當將在課堂中接觸過的古文整理、歸納,為學生構建出一個語文基礎知識思維導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為學生打開古詩詞學習的大門,為達到學生在高考中詩詞鑒賞不失分的目標奠定基礎。每當教師在講解一篇新的古詩時,都要逐字逐句地帶領學生朗讀、批注,讓學生理解并記住每一個字、每一個詞在文中的深刻含義,進而充分掌握詩人在描寫此情、此景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從根源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文學底蘊。舉個例子,漢字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生了諸多變化,字音、字形等都與之前大相徑庭,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往往不愿意花時間了解這些,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中反復強調(diào),糾正學生的“慣性思維”。
2.3做好準備工作,篩選出優(yōu)質(zhì)的詩詞資料
教師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高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來說是十分關鍵的,篩選出符合課程標準的、能夠吸引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文學內(nèi)涵豐富的詩詞相關資料,能夠?qū)崿F(xiàn)學生古詩詞學習效率的最大化。具體來說,正所謂“知人論世”,學生只有了解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作者所處什么樣的時代背景、這樣的社會背景對作者性格的塑造有什么影響這些問題,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的字里行間中想要表達出的情感。教師應當對本堂課的詩詞教學做一個整體把握,結合教學大綱,整理出作者的個人簡介,包括名作、經(jīng)歷等等,一定要與課程標準相貼合,課外知識可以向?qū)W生介紹,但絕對不能嚴重偏離主題,否則學生會認為自己的語文古詩詞中的努力是在做“無用功”。只有教師化繁為簡、化零為整,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才能高效。
結束語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通過向?qū)W生講授古詩詞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文學底蘊,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點、賞析方法、文學常識的同時,讓學生充分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進而萌生出傳承和發(fā)展這些“瑰寶”的想法。另一方面,高中語文古詩詞默寫與鑒賞這一板塊是重中之重,教師應當積極創(chuàng)新古詩詞的授課模式,旨在大幅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此文屬于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高中古詩教學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XJK19BJC069)
參考文獻:
[1]劉華麗.高中語文古詩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J].教師博覽,2020(30):17-18.
[2]徐海珠.新課標下高中古詩教學之我見[J].中學語文,2019(18):26-27.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第八中學 黃繼華、劉艷芳、童金明、謝宗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