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光
一個組織的生存與發(fā)展,除了依賴于外部客觀環(huán)境的支持外,更主要的是決定于組織內部管理機制的科學與否,它就像組織這架機器的發(fā)動機,沒有它,組織必然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停滯不前——甚至枯萎。鑒于此,針對現在學校內部管理之現狀,筆者特提出以下學校內部管理中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努力改進管理方式
現代社會的各種組織乃至行政組織,它們的管理方式大概可以歸納為三種類型:規(guī)制型管理、情感型管理和市場化管理。對于注重經濟效益的市場化管理方式而言,學校這種注重社會效益的非經濟組織顯然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在現在這種追求民主、平等、效率的社會,各種社會組織及團體都紛紛采用情感型管理,它是與時代變遷、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一種現代化的科學的管理模式。它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強調管理者與管理者之間,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被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消除摩擦、減少內耗,以調動各組織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增強組織效益。當然,無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定科學而健全的規(guī)制應是這種管理方式的基礎,否則,如果把握不住其中的度,便會失之規(guī)范,影響組織效率。綜上所述,筆者以為,“規(guī)制+情感”型管理模式應是現在各組織在管理上的最科學、最理想的管理模式。顯然,學校作為一種現代的社會組織,其內部管理也不能例外。
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一個組織發(fā)展的成功與失敗,其決定性因素應該是人才及人才的高效利用,即用人。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管理即用人!歷史上的平民皇帝劉邦和朱元璋,他們之所以成功,歸根結底就是成在他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上。劉邦說得好:“帶兵打仗,我不如韓信:管運糧草,我不如蕭何;運籌幃幄,我不如張良”。試想,朱元璋如果不采用朱升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謀略,他能成為明朝一代開國帝皇?因此,人才是根本!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更是根本之根本!當然,尊重人才,包括尊重人才的人格及個性。避其短,用其長,方是合理用人的最高境界。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沒有相互間的尊重,沒有彼此間的交流與溝通,又何來知己?因此,可以說現代社會組織的一切管理之上策應是攻心!
三、加強領導群體的內部團結
一個組織中,領導者之間的團結對組織內部的凝聚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強領導群體的內部團結呢?首先,領導者特別是主要領導者應具有博大的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額頭能跑馬”,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小肚雞腸、斤斤計較,是成不了什么大氣候的,這樣的管理者也是不合格的。其次,領導者作為各方面的表率,應上正其品,下正其行,為人處事應公平、公正、公開、光明磊落。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或避免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利益沖突,加強領導者與領導者之間,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團結,增強組織內聚力,從而順利達到組織目標。
四、改善組織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組織內部的潤滑劑,特別是被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即一般組織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更是一個組織內部凝聚力的終極表現,組織成員之間,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才能形成合力,使組織高效。因此,組織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不容忽視,必須想辦法加以改善。
五、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
就激勵的形式而言,激勵可以分為正激勵和負激勵;就激勵 的內容而言,激勵可以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一個成功高效的組織,在管理上應以正激勵為主,輔之以負激勵;以精神激勵為主,輔之以物質激勵。只有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給組織成員營造出積極向上、公平競爭、和諧統(tǒng)一的組織氛圍……
學校內部管理的領域非常廣泛,學校內部管理的內容也非常豐富,以上所述的幾點,只是拋磚引玉、窺斑見豹,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