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春
初中語文課本中很多內(nèi)容都包含豐富的德育要素,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這些素材和資源,給學生構建開放多元的課堂,讓德育在教學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滲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找到合適的德育滲透方法,找到好的教學切入點,從而讓學生更快地吸收知識點背后包含的德育要素,建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這能讓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長,很好地達成語文課程的多元教學培養(yǎng)目標。
正面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初中學生正處于認知外部世界的階段,對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都感興趣,并且會逐漸對各種問題有自己的思考與解讀。初中時期正是學生形成與建立價值觀的階段,也是學生形成良好認知標準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帶給學生更多正面的引導,多利用德育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教師可以充分挖掘課本中的一些正面教學內(nèi)容,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引導。這既能為語文課堂增添更多色彩,也可以帶給學生更多領悟與反思,會讓學生更加積極健康地成長。
比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合理地利用文章中體現(xiàn)的一些德育元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在教學到文章的末尾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文章中的“我”為什么“不覺加快了腳步”?在探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去理解,啟迪學生感悟“我要開花”的雙重意涵:它不僅是花朵蓬勃生命力量的表達,還是對人生哲思的印證—用開花的姿態(tài)應對人生的風雨。可能初中學生還難以充分理解這些話的含義,教師可以在層層深入的分析中讓學生逐漸體會,讓學生感受到其中傳遞的正面價值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學生只有多受到這種正面的感染和熏陶,才能在生活中建立這種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會幫助學生在生活中走得更遠。
結合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滲透對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建立學生正面的價值觀。部分初中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其中有的學生對于父母及長輩的付出和關愛不夠感恩,覺得自己目前擁有的生活理所應當。對此,教師要多結合一些有代表性的文本,更正這些學生的不良觀念,使其形成積極正面的認識,激發(fā)其感恩意識。這會讓學生對生活的理解更深入,學生也會更懂得關愛他人,感恩現(xiàn)在擁有的美好生活。
以《臺階》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是對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貧苦農(nóng)民一生的紀實,在課堂上,教師在和學生一起分析完父親洗腳的語段后,可以再補充對那一代農(nóng)民的手的描繪:“那是不能碰棉絮的手,因為上面布滿了溝壑。”教師隨之問學生:“你在生活中見過這樣一雙手嗎?”有學生說到了自己爺爺?shù)氖郑枥L了爺爺?shù)氖值臉幼?,其他同學很受觸動。這篇文章中描繪的內(nèi)容雖然和學生當下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離,但是學習了這篇文章后,學生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現(xiàn)在生活的美好,內(nèi)在的感恩之情就會油然而生。
有針對性地設計寫作主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情感。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除了可以在文本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也可以基于其他的教學帶給學生正面引導。在開展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寫作主題,給學生提出一些相應的寫作訓練要求,然后潛移默化地帶給學生啟發(fā),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情感。這種教學活動方式會讓寫作訓練的范疇得到拓寬,學生的學習體驗會更加豐富,課堂教學的效果會更為理想。
比如,在結合“寫出人物的精神”這個主題開展寫作訓練時,我給學生出的習作題目是“冷鋒的眼睛”,配的圖片是冷鋒以手臂當旗桿,高舉中國國旗的那一幕。我在引出這個寫作主題后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充分感受這張圖片中傳遞的信息,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積極情感,再讓學生展開習作。從學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都被圖片觸動,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道:“他的眼睛好似無數(shù)火炬在燃燒,為每一位中國人照亮回家的路。他的眼睛一直凝視著祖國,一直凝視著燦爛的五星紅旗?!睆膶W生的文字中就能夠看到其內(nèi)心充沛的愛國情感,也能夠看到學生描繪與刻畫人物的閃光點。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