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由凡是懂得教育的人,總承認教學不是灌輸知識,而在使兒童自行探求知識;換句話說,就是培養(yǎng)兒童讀書的良好習慣?,F(xiàn)今小學校國語教學,方法上固有進步,而對于如何選擇適合兒童興趣、生活和需要的教材,卻又成為嚴重而急待解決的問題。假如不慎重取材,足以減殺兒童讀書的興趣,使其視求學為畏途,而教師只以強迫注入為能事。我們?yōu)楸苊膺@種弊病,一方面盡力搜集適當的材料;但還因一班學生太多,適于甲者,未必適于乙,所以課內訂定自由閱讀時間,或許可以彌補教學上的一部分缺陷。
以上的話,都是兒童自由閱讀的重要和理由,約言之,共有三端:(1)適應個性,矯正班級教學的缺點;(2)培養(yǎng)讀書能力——從這一點產生第三種理由就是(3)擴充知識。
2.布置讀書環(huán)境據我個人觀察所及,要滿足小學生讀書興趣,必須多備各種書籍,因此要有一種特殊環(huán)境。近年來,美國小學校讀書教學上已大的變更,他們主張創(chuàng)立兒童圖書館,以應兒童需要。芝加哥大學試驗學校,費六年心血規(guī)劃兒童圖書館,現(xiàn)在已成為該校主要設備。凡四年級、五年級和高級學生,每天可以進去看書,并有一位教師專負指導和圖書管理之責。凡是參觀過的人,總驚嘆兒童顯然沉醉于書本中。我校有高級圖書室和中級圖書室,而無專任指導的教師。兒童的確看他們所中意的書,不過供給自由閱讀機會時,應該以讀者(即指兒童)自己的興趣,做選擇書籍的指導;因此學校里設法鼓勵兒童從瀏覽書幀中滿足他們的興趣。有許多學生,興趣本朱很高,讀書習慣早已養(yǎng)成(指高級學生言),實際上不會發(fā)生困難;但大部分兒童須加以強烈的刺激。刺激之道,在開發(fā)正當興趣。我們把讀書地方悉心布置,務使引起兒童讀書動機;圖書放在書架上,大家都能看見,并且便于取閱。坐位排列和普通教室不同;課桌圍成長方形,接近書架,使兒童便于閱覽。
——吳增芥《小學高年級國語教學的兩個研究》
(原載《教育雜志》第二十一卷第五號,1929年。后收入顧黃初、李杏保主編的《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
吳增芥(1906—2005),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家,語文教育家。早年曾在中央大學實驗學校、浙江大學師范學院、蘇州女子師范等單位任職。著有《小學教材研究》《學習心理》《理想的培育法》等。
特約主持:趙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