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紓婷
【摘要】大學英語課程融入“命運共同體”理念可以幫助學生全局性理解當今世界諸多國際問題,引導學生從國家、社會、職業(yè)等層面思考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將育人理念貫穿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切實達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教學目標。學生也能夠通過課程思政教育,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思維認知。
【關鍵詞】信息載體;“命運共同體”理念;課程思政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文化和思想的信息載體,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交流工具,也是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對外傳播中國精神和培育學生大國意識的有效渠道。大學英語課程覆蓋面廣,人文性強,高校英語教師應該適時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動探索如何將中國精神、民族力量、家國情懷等文化元素和大學英語課程有機融合,在提升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向?qū)W生宣揚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思辨性對比分析中外文化和其價值理念的異同,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弘揚中國精神。
一、命運共同體意識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改革與實踐勢在必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了改進并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并提出“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diào)了兼收并蓄地加強中外人文交流,穩(wěn)妥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面對教學模式老套、教學內(nèi)容狹隘、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教師應當努力提升語言技能教學水平和思想政治教學能力,提高自身教育育人意識,找準教學內(nèi)容中的思政元素,以課程思政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領。
大學英語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兼具人文性、知識性和工具性等特點,適合充分開展課程思政這一隱性教育。大學英語課程融入“命運共同體”理念能夠幫助學生全局性理解當今世界諸多國際問題,教師應該倡導學生以共同利益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多方面考慮頻發(fā)的非傳統(tǒng)安全國際性問題,如環(huán)保問題。環(huán)境保護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也是維持地球上所有生物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舉措,學生應該聯(lián)系“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生物命運共同體”理念,切實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實際上就是保證實現(xiàn)共同利益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再如,抗疫防疫問題。面對世界范圍的災難性疫情,所有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勢必形成相互牽制關系,學生應該從“人類命運共同體”視角深刻解讀中國在此次疫情中發(fā)揮的正面積極作用,無論是捐贈防疫物資,還是嚴格把關入境人員和物資,抑或是致力于精研疫苗,中國所有舉措都緊密契合自身大力倡導的“命運共同體”理念,充分體現(xiàn)了大國精神和強國力量。
二、命運共同體意識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案例
大學英語引導學生批判性比較分析中外文化,形成思辨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促進教育與育人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顯性語言技能與隱性思政教育的融會貫通。為展示命運共同體意識如何與大學英語相互融合,筆者以《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基礎目標上冊》(第四版)中的Unit 8 “Love and Friendship”作為教學案例進行探索。
1.教學目標。
(1)語言技能方面:指導學生通過聽和讀的方式理解本單元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準確把握本單元話題傳遞的人文信息。引導學生通過說與寫的方式呈現(xiàn)自身對“愛與友誼”這一話題的理解,并以比較和對比的表達形式進行話題演講和議論文寫作。
(2)中國文化方面:教師搜集“愛與友誼”相關故事、短詩和歌曲,課堂中通過小組討論、頭腦風暴、個人展示、辯論賽等活動講好中國愛情和友誼的相關故事,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理念,弘揚中國精神和民族力量。
(3)課程思政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將“愛與友誼”這一話題從人與人之間的“小愛”延伸至人民對國家和民族的“大愛”,從狹義的“友誼”延伸至中國對外關系秉承的“命運與共式情誼”,從中華民族共同體輻射至人類命運共同體。
2.教學過程設計。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談論法、練習法、課堂討論法等,課前安排學生自主學習。課中引導學生理解話題的表層所指和深層意指,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個人演講、辯論賽等活動,加深學生對主題的解讀。課后布置口語、寫作練習及相關話題演講視頻錄制,鼓勵學生善于從國家民族層面思考相關話題。
(1)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本、生詞,根據(jù)親身經(jīng)歷分析并思考本單元話題Love and Friendship,搜集與話題相關的英文短句、中英短詩、中外故事等,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歸納總結(jié)個人如何理解愛情觀和友誼觀,提前準備個人演講展示。
(2)課中(分1-2課時和3-4課時)。
1)1-2課時。首先,教師通過課前討論引入“愛與友誼”,如“How to define love and friendship?”“Do you have any impressive experiences related to love or friendship?”鼓勵學生就親身經(jīng)歷對“愛與友誼”進行演講,通過集體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并樹立正確健康的愛情觀和友誼觀。其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講解并歸納語言知識點,要求學生完成課后練習題。
中國文化方面,教師通過翻譯練習題(梁?;唵螖⒄f嫦娥奔月、知音之交、“中國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和“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學家”林徽因的故事,引導學生在實現(xiàn)“小愛”的同時,要以國家大局、國家利益為先。鼓勵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用英語向世界宣傳中國文化。
課程思政方面,引導學生學習“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跡,探討2020年5月20日為一線抗疫人員舉辦集體婚禮的新聞,結(jié)合抗疫期間多省馳援武漢、中國向多國捐贈物資等新聞,引導學生學會從職業(yè)、社會、國家等層面看待話題。鼓勵學生深挖個人“小愛”如何向國家民族“大愛”延伸,“友誼”如何延伸至各省份之間、國家之間的“患難與共的情誼”,引入思政元素“命運共同體”。
最后,教師歸納總結(jié)本課所學內(nèi)容,指導學生收集并學習與“抗疫防疫”“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關的詞匯和句型,要求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英語新聞擴充知識面和詞匯量,提高英語寫作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表達能力。
2)3-4課時。首先,教師播放2020年“外研社·國才杯”定題演講視頻“全人類的挑戰(zhàn)”(Challenges to All)和一等獎比賽視頻,帶領學生學習視頻中的詞匯和表達,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識。
其次,教師通過舉例說明和對比分析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議論文寫作練習。教師通過剖析議論文寫作基本要素,帶領學生結(jié)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國家、社會、職業(yè)層面探討本單元話題“愛與友誼”,啟發(fā)學生運用舉例說明和對比分析的寫作方式進行“真摯雋永的友誼是什么樣的”的寫作練習。
(3)課后。首先,要求學生進行口語練習,選題為“醫(yī)生和警察這類長期加班的職業(yè)如何兼顧小家和大家?”和“為什么世界各國是命運共同體”其次,要求學生進行命題議論文寫作。選題為“塞爾維亞對中國堅定的信任源于何處”和“你怎么理解民族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最后,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多方面、多層次分析思考“愛與友誼”,根據(jù)自身情況擬定演講內(nèi)容,自行錄制演講視頻,并于下堂課進行課堂展示。
3.教學反思。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能夠較好地完成本單元設定的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本單元融入的中國文化元素和課程思政元素,順利完成本單元預定的教學目標。通過聽、說、讀、寫、譯相關練習,有效地鍛煉并提升了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在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和中國文化元素方面,教師引導學生思辨性、創(chuàng)新性看待問題,引導學生善于從國家、社會、民族、職業(yè)等層面思考分析話題。通過學生的課后反饋,本單元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政元素聯(lián)系緊密,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學習并接受中國文化和思政教育,筑牢“命運共同體”意識。
三、結(jié)語
大學英語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大學英語課程改革,通過本單元課文與“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度融合,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全局觀視角下的“愛與友誼”,學會從國家、社會、民族、職業(yè)等角度思考分析問題,切實達到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多角度、多方位融入思政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筑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用中國理念思考分析問題。如科技發(fā)展類課文,可引入華為5G技術、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è)躍進式發(fā)展等內(nèi)容,鼓勵學生為祖國的各項事業(yè)貢獻力量;廣告宣傳類可引入公益性廣告,從環(huán)境保護、遵守交規(guī)、反對暴力等方面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不以惡小而為之;體育運動類可引入中國奧運精神,培養(yǎng)學生不怕挫敗、勇?lián)衾Ь车臉酚^心態(tài)。
通過大學英語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教師和學生不再受限于課本內(nèi)容,教師通過聯(lián)系社會時事熱點,融合院校獨特的文化與學生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等內(nèi)容,將育人理念貫穿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思維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課程思政元素納入學生成績考核范疇,以此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應慧.從人文性視角探究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方法[J].高教學刊,2020(31):181-184.
[2]何衡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20(33):95-96.
[3]王海娟.從課程維度探析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J].科技視界,2020(32):35-36.
[4]張丹丹.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三維構建與實踐路徑[J].教學實踐,2020(6):78-80.
[5]付雅楠.多模態(tài)視角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反思[J].智庫時代,2019(44):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