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瑜
內容摘要:現代漢語中有些“一量名”結構發(fā)生了詞匯化和語法化的演變,“一陣風”作為“一量名”結構經歷了由短語到習語再到動詞和副詞的演化過程?;跐h語語料庫,文章對“一陣風”的詞匯化和語法化過程進行了較全面的描寫和分析,探討了“一陣風”的語義演變及促進其產生詞匯化和語法化的演化機制等問題,并分析了固化后的“一陣風”的語用特點。
關鍵詞:一陣風 詞匯化 語法化 語義 語用
“一量名”結構是漢語中比較有特點的結構之一,并且現代漢語中很多“一量名”結構已經演化為副詞,例如:一口氣、一窩蜂、一股勁兒、一溜煙、一陣風等。學界對這類結構的共時研究比較多,但對它們詞匯化和語法化的歷時研究相對還不是很豐富。相關研究主要有儲澤祥(2003、2008)關于“一個人”和“一條龍”兩個“一量名”結構的固化研究,曾常紅(2014)關于“一口氣”的詞匯化研究,以及馬慶株、邵靜敏、吳福祥等先生的相關研究。這些研究成果都為“一量名”結構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論與方法上的啟迪。目前,關于“一陣風”詞匯化和語法化的研究較少,僅在王志英(2020)“一量名”結構的副詞化——以“一窩蜂”為例這篇文章中有所提及,但目前尚未有關于“一陣風”的詞匯化和語法化等相關問題的專題研究。因此,筆者在先行研究基礎上,基于漢語語料庫,探討“一陣風”的語義演變過程及促進其發(fā)生詞匯化和語法化的演化機制等問題,并分析固化后的“一陣風”的語用特點,以期為漢語語法的研究和“一量名”結構的研究提供參考和例證。本文的語料分析除個別自擬外,主要來自北京大學CCL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
一.現代漢語中“一陣風”的句法語義分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已把“一陣風”予以收錄,解釋為:“①副詞,形容動作快,戰(zhàn)士們~地沖了上去?!雹趧釉~,比喻行動只持續(xù)極短的一段時間,搞實驗,不能~。但在實際的現代漢語運用中,“一陣風”的凝固性卻有程度的不同。根據它們的句法分布環(huán)境和語義語用功能,可以分為如下幾種情況:
(一)“一陣風”,是一個短語。“一陣”是數量詞,“風”是表示自然事物的名詞,“一陣”修飾“風”,構成一個偏正式的短語。此時,“一陣風”在語義上就表示自然界刮起的一陣子的風,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做主語和賓語。例如:
(1)從老鼠尾巴巷走出去的兩里地的河的拐彎處,兩岸都長滿了野黃花,黃花在月光下吐露芳香,一陣風吹動,空氣中就流淌著黃花的香味,爽爽地帶著點清甜。(當代報刊作家文摘)
(2)小鎮(zhèn)上又卷來了一陣風,說海南、深圳好找錢。于是,一群青年急急忙忙走出舞廳,紛紛向海邊擁去。(1993年人民日報)
以上兩例中的“一陣風”都是數量名結構的短語,例(1)中的“一陣風”在句中做主語,例(2)中的“一陣風”在句中做賓語。短語結構的“一陣風”是一個偏正結構,修飾語“一陣”可以替換為“陣陣”,修飾語“一陣”和中心語“風”之間也可以插入“大”、“狂”等成分進一步修飾限定中心語“風”,短語“一陣風”經變換或插入其他語言成分后基本不影響句意,也不會在語法上引起歧義。
(二)“一陣風”是一個凝結性較強的動詞?!耙魂囷L”作動詞時能在句中充當謂語或賓語,“一陣風”作動詞時是一個不及物動詞,因此后面一般不帶賓語成分。“一陣風”作動詞,表示動作或行為迅速,只持續(xù)極短的一段時間,因而往往含有貶義。所以“一陣風”作動詞時,其前面往往帶有“不能”、“不要”等含有否定性意義的副詞或帶有“防止”“不搞”等含有否定性意義的動詞及短語。例如:
(3)“三講”教育不能一陣風,更不能水過鴨背走過場,而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中央關于開展“三講”教育的部署和要求,堅決以整風的精神,切實查擺和解決企業(y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并認真加以整改。(科技文獻)
(4)廣西代表徐愛俐、左自鳴認為,當前社會治安和反腐敗問題,是群眾關心的熱點。要加強嚴打工作,不要一陣風,整頓社會治安要做到經?;?。(1995年人民日報)
(5)要求真務實,求實求效,堅決杜絕形式主義,不搞一陣風、走過場,確?;顒映龀晒⒁妼嵭?。(2008年福建日報)
(6)為此,肖揚強調,教育整頓是當前法院隊伍建設的重大舉措,必須全力抓好,力求達到預期目標。要把教育整頓同法院隊伍建設的經常性工作結合起來,防止“一陣風”,忽冷忽熱。(1998年人民日報)
以上幾例中的“一陣風”都是動詞,例(3)中的“一陣風”前帶有否定副詞“不能”,例(4)中的“一陣風”前帶有否定副詞“不要”,整體表示對動作或行為持續(xù)時間短暫的否定,希望某些動作行為可以持續(xù)下去。例(5)中的“一陣風”前帶有否定動詞短語“不搞”,例(6)中的“一陣風”前帶有否定動詞“防止”,整體表示對持續(xù)時間短暫的動作行為的否定,希望杜絕或避免動作行為的短暫持續(xù)現象。
(三)“一陣風”是一個副詞。在現代漢語中“一陣風”已經虛化為一個副詞,通常位于句子的謂語動詞前面,做狀語。副詞“一陣風”,形容動作快、迅速。例如:
(7)“別跳!別跳!”桂花驚呼著一陣風般地搶過來,竟忘了有人在場,兩手緊抱住吉祿的一只胳膊。(馮德英《迎春花》)
(8)山村辦起卡拉OK歌廳像一陣風似地傳開了,每到晚上,青年人三三兩兩來到歌廳,少者幾十人,多者上百人,不僅村里人來,十里八村的青年也來。(1995年人民日報)
以上兩例中的“一陣風”都是副詞,分別修飾謂語中心“搶過來”、“傳開了”,在句中做狀語。例(7)中的“一陣風”后帶有“般地”,例(8)中的“一陣風”鑲嵌在“像……似地”的結構里,這顯然都是明喻的用法,根據“一陣風”具有的迅猛的特點比喻動作行為像一陣風一樣迅速、短促。語法化較成熟之后的“一陣風”作為副詞可以獨立地、其后不跟有像“似地”、“般地”等附帶成分來做狀語,如:
(9)戰(zhàn)士們一陣風地沖了上去。
(10)人販子趁家人疏忽一陣風把孩子抱走了。
例(9)中的“一陣風”在句中做謂語動詞“沖”的狀語,形容戰(zhàn)士們動作迅速敏捷,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了戰(zhàn)士們沖鋒在前的英勇無畏形象。例(10)中的“一陣風”用在把字句中,做謂語動詞“抱”的狀語,形容人販子偷走孩子的迅速,同時表達了說話人對人販子偷孩子行為的不滿和厭惡。以上例子中的“一陣風”可以獨立地做狀語,這是“一陣風”在語法化程度較高和副詞化程度較成熟之后的用法。
二.“一陣風”的演化過程及演化機制
(一)“一陣風”作為自由短語和名詞性結構
“一陣風”最開始作為自由短語而出現,其中“一”是數詞,“陣”是量詞,“風”是名詞,“一陣風”表示自然界刮起的一陣子的風?!耙魂囷L”作為自由短語的用法最早出現于唐宋時期。例如:
(11)一陣風來吹黑云,船中撩亂滿江津。浩瀚洪波長水面,浪如銀。即問長江來往客,東西南北幾時分?一過教人腸欲斷,況行人。(《全唐詞》)
(12)欲求佛法往南方。老大宗師為舉揚。山花滿地雖狼藉。一陣風來一陣香。(《古尊宿語錄》)
以上兩例中的“一陣風”分別出現于唐朝和南宋,都是“一量名”結構,表示計量和指別。但是在元代時“一陣風”開始出現固化現象,這時的“一陣風”是名詞性結構,但并不表示計量,是一種轉喻性指稱。例如:
(13)正末云:主公,你見過這陣風么?
劉備云:師父,此一陣風,主何兇吉?
正末云:這一陣風,不按和炎金朔,是一陣信風,單主著今日午時候,必有軍情事至也。(《全元雜劇》)
例(13)中的“一陣風”已經不是單純表計量的“一量名”結構,是一種轉喻性指稱,此時“一陣風”開始固化,為以后作動詞和副詞奠定了基礎?!肮袒侵竷蓚€或幾個緊挨在一起的語言單位,由于頻繁使用而化為一個相對穩(wěn)固的、整體性的語言單位”(儲澤祥、曹躍香,2005)。
(二)“一陣風”作為習語
后來,“一陣風”逐漸固化為一個具有比喻意義的習語形式,例如:
(14)那女子道:“妹妹,你如何來這里?”白衣女士道:“奉趙安撫請來救小衙內,壞那邪祟。”女子不聽得,萬事俱休,聽了時,睜目切齒道:“你丈夫不能救,何況救外人!”一陣風不見了黃衣女子。(《警世通言·第三十九卷》)
例(14)中的“一陣風”是一種具有比喻意義的習語形式,可以理解為“像一陣風一樣”,也就是表示迅速的意思。“一陣風”固化為習語而使用,為其進一步詞匯化和語法化奠定了基礎。
(三)“一陣風”作為動詞、副詞
比喻義為“一陣風”的動詞化和副詞化奠定了基礎,因為短語“一陣風”在表示自然事物時本身就具有迅猛、很快消失的特點,因此在轉喻機制作用下,它可以引申出形容動作快和形容動作只持續(xù)極短的一段時間的意義與用法。例如:
(15)三藏回頭叫聲:“徒弟,這里來。”那行者本來性急,八戒生來粗魯,沙僧卻也莽撞,三個人聽得師父招呼,牽著馬挑著擔,不問好歹,一陣風闖將進去。(《西游記·第四十七回》)
(16)落后,西門慶一陣風自家走來,手里拿著馬鞭子,問:“奴才在哪里?”金蓮不理他,被西門慶繞屋尋遍,從門背后采出鉞安來要打。(《金瓶梅》)
(17)喝!馬走一陣風,真有意思,順東口一直奔東四牌樓就下來了。哥兒六個的馬走起來跟一陣風一樣,唯有孔秀這匹馬只會顛:“哎呦!把我蹲含糊了。怨不得人家王興說這馬不成?。ā队赫齽b圖》)
在明代中后期,“一陣風”已經開始副詞化,如例(15)中的“一陣風”位于動詞“闖將”之前,形容“闖”這個動作的方式和特點,生動形象地突出了動作的迅猛、迅速;例(16)中的“一陣風”用在狀中結構“自家走來”之前,形容西門慶行走之迅速,也從側面看出他想見金蓮的急切心情,生動形象。明代中后期以后隨著使用頻率增加,在轉喻機制作用下,“一陣風”的副詞用法逐漸成熟。
例(17)中的“一陣風”更像一個動詞,形容馬的動作非常迅速,在極短的時間里就能完成某段路程,“一陣風”在古代漢語里很少作為動詞來使用,直到近現代漢語里,隨著使用頻率增加并在轉喻機制作用下,“一陣風”才逐漸出現動詞的用法,并廣泛應用于現代漢語中。
三.固化后的“一陣風”的語用特點
(一)固化后的“一陣風”具有經濟性和形象性。
詞典中對“一陣風”的解釋一般都是從其比喻用法中給出的,作為副詞時語義為“像一陣風”一樣動作非常迅速,作為動詞時語義為“像一陣風”一樣動作持續(xù)時間非常短暫。因此固化后的“一陣風”具有經濟性性和形象性,試比較以下兩例:
(18)他們把扶貧與計劃生育相結合,對實行計劃生育的農戶、在扶貧開發(fā)、分配調整土地、養(yǎng)老保險等方面給予優(yōu)待……為了防止“一陣風”,全縣還對計劃生育工作采取黨政干部承包線、計劃生育干部專業(yè)線、醫(yī)務人員服務線的三條線崗位責任制……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1994年報刊精選)
(18.)他們把扶貧與計劃生育相結合,對實行計劃生育的農戶、在扶貧開發(fā)、分配調整土地、養(yǎng)老保險等方面給予優(yōu)待……為了防止計劃生育工作只圖一時成效,全縣還對計劃生育工作采取黨政干部承包線、計劃生育干部專業(yè)線、醫(yī)務人員服務線的三條線崗位責任制……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
例(18)和例(18.)的劃線部分所表達的意義是一樣的,但顯然例(18)中的“一陣風”更加經濟有效,而且更加生動形象,因此可以看出固化后的“一陣風”具有經濟性和形象性,簡短的三個字,表達了豐富的信息內容,借助比喻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比直白地用“迅猛快速、短暫易逝”等詞語更加使人感到一目了然、生動有趣。
(二)固化后的一陣風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固化后的“一陣風”含有比喻夸張的意義,能表達說話人或褒或貶的語義傾向,因此“一陣風”在具體語境的運用中帶有說話人自己的主觀性。所謂“主觀性”(subjectivity),是指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也就是說,在話語中多多少少總是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成分。試比較以下幾例:
(19)正在這時,突然奔來兩個大漢,一陣風地把孩子搶走了。
(19.)正在這時,突然奔來兩個大漢,迅速地把孩子搶走了。
(20)王老師對李老師說:“每次找小明辦事,小明都是一陣風過來了一陣風走了,在不知不覺中把事情辦好,不愧是我們的班長和三好學生?!?/p>
(20.)王老師對李老師說:“每次找小明辦事,小明都是快速地過來快速地走,悄無聲息地把事情辦好,不愧是我們的班長和三好學生?!?/p>
例(19)和例(20)中“一陣風”的運用與其對比例句中的詞語相比,明顯帶有說話人的主觀性。例(19)中的“一陣風”表達了說話人對搶走孩子的兩個大漢的憎惡之情,而例(19.)中的“迅速”一詞則比較客觀不帶有說話人的主觀性,表達不出說話人強烈的感情色彩;例(20)中,王老師利用兩個“一陣風”表達了對班長小明同學隨叫隨到、辦事效率高的肯定,帶有說話人的褒揚與嘉獎之情,體現了說話人的主觀性,而例(20.)中的“快速”一詞則體現不出這樣的表達效果。
(三)固化后的“一陣風”經常運用于標題中
固化后的“一陣風”具有凝練性、經濟性、形象性,因此經常用于新聞標題、論文標題及特殊三字格中,例如:
(21)《中共抓黨建,防止“一陣風”》
(22)《推廣公筷公勺不能一陣風》
(23)這種趕浪頭,不看實際,不顧經濟規(guī)律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導致工作上的“一陣風”、“一刀切”、一哄而起,危害極大。(1995年人民日報)
(24)要發(fā)揚韌性的戰(zhàn)斗精神,真正樹立起長期抓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思想,防止“一陣風”、“走過場”、“形式主義”等情況出現。(1982年福建日報)
例(21)、例(22)分別是“一陣風”在新聞標題和論文標題中的使用情況,例(23)、例(24)是“一陣風”與一些特殊“三字格”或“四字格”的連用情況。固化后的“一陣風”具有凝練性,生動形象,因此也呈現出一定的使用傾向性,經常用于標題與特殊格式中。
在現代漢語中,“一陣風”存在三種基本的用法,第一種是作為短語使用,第二種是作為動詞使用,第三種作為副詞使用。最初,“一陣風”作為一個“一量名”結構出現,在轉喻機制作用下,作為一個轉喻性指稱使用,后來演化為一個習語形式,最后在隱喻機制作用下,演化為動詞和副詞?!耙魂囷L”固化后具有經濟性、形象性和主觀性并且在具體運用中具有一定的使用傾向性,經常運用于標題和三字格中,這也正是固化后的“一陣風”語用價值和特點的體現。很多“一量名”結構還處于演化之中,本文的研究可以為解釋其他“一量名”結構的演化提供借鑒和例證,當然還有很多的演化動因和機制值得我們去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2]曾常紅.“一口氣”的詞匯化及相關問題[J].語文研究,2014(3).
[3]儲澤祥,金鑫.固化的“一條龍”及其使用情況考察[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1).
[4]儲澤祥.“一個人”的固化及其固化過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5).
[5]馬慶株.數詞、量詞的語義成分和數量結構的語法功能[J].中國語文,1990(3).
[6]邵靜敏.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J].中國語文,1993(3).
[7]吳福祥.關于語法演變的機制[J].古漢語研究,2013(3).
[8]王志英.“一量名”結構的副詞化——以“一窩蜂”為例[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0(5).
[9]儲澤祥、曹躍香.固化的“用來”及其相關的句法結構[J].世界漢語教學,2005(2).
[10]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
本文系“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申報"(編號:2020XKT656)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