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基于心理學的用戶體驗專業(yè)碩士課程體系建設

        2021-09-05 20:17:00劉偉辛欣孫舒平劉春榮
        教學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用戶體驗心理學課程體系

        劉偉 辛欣 孫舒平 劉春榮

        [收稿日期] 2021-03-04

        [基金項目] 北京師范大學教改項目(160100103)

        [作者簡介] 劉偉(1981—),男(回族),北京人。博士,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用戶體驗、交互設計、神經(jīng)設計。

        *[通信作者] 劉春榮(1981—),女,河北冀州人。博士,講師,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部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政策與管理、教育產(chǎn)品設計。

        [摘 要] 用戶體驗人才需具備8項基本實踐能力:用戶研究、產(chǎn)品調研、設計創(chuàng)新、技術整合、反思與批判、領導力與協(xié)作、視覺及交互表現(xiàn)、國際視野能力。目前,國外用戶體驗教學主要依托于計算機、商業(yè)、設計等學科形成各自的教學特色。北京師范大學率先在國內應用心理領域建立了用戶體驗專業(yè)碩士,構建了以心理學為理論依托,以OBE為教學理念,以項目制課程為培養(yǎng)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的用戶體驗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中的課程設置對應了從事用戶體驗工作所需要的8種實踐能力,闡釋了心理學基礎和項目制培養(yǎng)在用戶體驗教學中的相互關系和作用。

        [關鍵詞] 用戶體驗;心理學;課程體系;項目制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21)04-0071-09

        0 引言

        近年來,國內產(chǎn)業(yè)布局逐漸從以制造業(yè)為核心轉變?yōu)橐苑諡楹诵?。對人需求的研究已成為產(chǎn)品和服務功能定位的基礎。用戶在使用產(chǎn)品與享受服務過程中的體驗,成為產(chǎn)品和服務開發(fā)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在此產(chǎn)業(yè)環(huán)境下,用戶體驗得以迅速發(fā)展。企業(yè)需要大量具備以用戶為中心理念、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技能,能夠跨領域、跨文化合作的人才。企業(yè)的需求催生了對用戶體驗教育的需求[1]。然而,國內教育體制中,傳統(tǒng)的學術研究型碩士已經(jīng)不能滿足用戶體驗對跨專業(yè)實踐型人才的需求,用戶體驗的教育迫切需要培養(yǎng)以實踐為主,同時兼具研究思維的應用型人才。2011年起,國內高校響應國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的號召,開始開設應用心理專業(yè)碩士。北京師范大學作為第一批開設應用心理專業(yè)碩士的學校,借助心理學部領先的學術地位,為用戶體驗課程體系建設提供堅實的心理學理論基礎,在OBE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下,以項目制教學方式引領國內用戶體驗教育[2],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心理學為基礎的用戶體驗教學課程體系,是用戶體驗與應用心理學領域結合的大膽嘗試,為其他學校開設用戶體驗課程提供了參考。

        1 用戶體驗教學建設初始與現(xiàn)狀

        在用戶體驗的概念提出之前,人機交互領域的研究者一直追求以任務為中心的研究[3-5],而人機交互的主要參與者“人”卻沒有得到足夠的研究。隨著心理學領域對人的行為認知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人才是人機交互中的關鍵影響因素。而用戶體驗恰恰關注的是人機交互過程中人的感受與交互過程中對人的行為研究,因此當此概念在1996年第一次被提出后[6],立即成為人機交互領域被廣泛討論的話題。唐納德·諾曼認為用戶體驗一定會影響用戶使用產(chǎn)品時的情感,并且需要關注用戶行為?,F(xiàn)在,用戶體驗已經(jīng)成為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產(chǎn)品不光要在功能上滿足用戶的需求,更要在心理上符合用戶的需求[7]。為了迎合用戶獲取更高的商業(yè)利益的需求,對用戶體驗的應用研究逐漸在企業(yè)中開展。2017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發(fā)布的《美國最受歡迎的職業(yè)報告》指出,企業(yè)對設計師的用戶體驗技能和能力要求強烈[8]。隨著國內數(shù)字產(chǎn)品和服務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用戶的需求增長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復雜[9]。市場對用戶體驗從業(yè)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教育界有義務培養(yǎng)相應的人才。

        國外的用戶體驗教育主要從人機交互的角度開設相關課程和專業(yè),目前主要在研究生階段開展教育[10]。然而,有學者很早就提出了人機交互的交叉性。早在2007年,F(xiàn)aiola就認為人機交互的教育應該擴張到社會科學、設計、商業(yè)和計算機領域[10]。2016年,Churchill、Bowser和Preece認為人機交互的教育已經(jīng)相當普遍,人機交互教育的邊界逐漸變得很模糊,與交互設計、用戶體驗以及其他相關領域有很多交叉內容[11]。隨著交叉學科的發(fā)展與社會對用人需求的增加,國外各高校相繼在不同學科平臺開設用戶體驗課程。肯特州立大學在信息學院建立了用戶體驗設計碩士專業(yè)[12]。華盛頓大學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和工程學院建立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認證課程[13]。與人機交互、用戶體驗相關的本科教育也在藝術和設計學校逐漸開展起來[14-15]。如,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開設了美國第一個用戶體驗設計本科專業(yè)[16]。國外高校逐漸在本科、碩士、繼續(xù)教育等不同層次開展了用戶體驗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育。

        我國高等教育機構雖然早已在設計研究、設計流程與方法中融入用戶體驗的理念和方法,在心理學領域也對人的認知、情感等方面有豐富的基礎研究,然而受限于學科的嚴格劃分,用戶體驗一直未被作為獨立的培養(yǎng)方向提出。社會上,用戶體驗職位逐漸在企業(yè)分工中獨立出來;需要越來越多的用戶研究員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用戶的行為與動機,以便更有效地分析用戶需求,提供具有良好體驗的產(chǎn)品和服務。近5年來,國內各高校與研究機構開始在應用心理領域進行用戶體驗教育的探索。2015年,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開設了我國第一個用戶體驗專業(yè)碩士方向。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工業(yè)設計系、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也先后開設了人機交互與用戶體驗相關課程,以培養(yǎng)人才。

        2 國外用戶課程設置情況

        用戶體驗歷經(jīng)20年的發(fā)展,雖然已有一定的教育基礎,但由于其跨專業(yè)的性質,逐漸形成的用戶體驗教學體系尚不完善,來自學術界的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和來自業(yè)界以實踐為基礎的課程仍然缺失[17]。以企業(yè)真實項目為導向的工作坊和訓練營是國外教學普遍采用的授課方式。在這樣的項目制課程中,教師以項目協(xié)調者的身份教授流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學生在項目訓練中需要將理論和方法應用到具體場景和真實的項目需求中。課程強調教學對實踐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在真實項目環(huán)境中解決實際問題,即便是模擬場景,也一定應在教室之外的、產(chǎn)出真實的用戶體驗交付物。

        與企業(yè)合作的項目制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最優(yōu)的業(yè)界資源和學習的機會。國外各高校除了開展用戶體驗教學外,也在同步建設校企合作平臺。(1)華盛頓大學在工程學院下建立的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和工程專業(yè),設立了聯(lián)系業(yè)界企業(yè)的分支機構(Corporate Affiliates Program,簡稱CAP),搭建了業(yè)界和學校的橋梁,提供真實項目的合作機會,也為學生與校友提供簡歷的提交平臺,為企業(yè)提供招聘信息發(fā)布平臺,開放企業(yè)職位需求和實習機會[13]。(2)肯特州立大學的信息架構和知識管理碩士側重用戶體驗的教學,建立了網(wǎng)絡研討平臺(UX connection),學生可以利用平臺和業(yè)界專家進行項目討論和合作[12]。(3)本特利大學信息設計系的人因工程學碩士設立了用戶體驗中心。該中心專門提供基于業(yè)界真實實踐的調研項目,以鏈接學生與真實客戶[18]。(4)英國拉夫堡大學在設計學院設置了用戶體驗碩士專業(yè),從設計的角度,注重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通過體驗和服務設計相關的課程進行項目制課程的授課。(5)美國普渡大學的本科用戶體驗專業(yè),設于理工學院的計算機圖形系部,從設計和人機交互的角度面向學生授課,本科的用戶體驗專業(yè)為學生早期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最好的實踐機會。

        若高契合度的校企合作尚不現(xiàn)實,國外也會采用與業(yè)界合作的服務式學習方式[17],讓學生基于真實的企業(yè)需求進行用戶體驗研究方法的應用練習。

        目前,用戶體驗專業(yè)的教學組織可分為新建用戶體驗專業(yè)和整合用戶體驗教學內容到舊有專業(yè)兩種方式。國外的用戶體驗教育已在碩士學位、本科學位專業(yè)課和選修課、繼續(xù)教育認證3個層面展開,如表1所示。從表1中也可以看出,國外高校利用其所在學院的學科形成各自用戶體驗專業(yè)的培養(yǎng)特色。然而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尚未有高校在心理學的基礎上開展用戶體驗教學。

        3 北京師范大學用戶體驗方向課程體系構建

        當今社會,創(chuàng)新與技術已緊密相連,心理學更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雖然我國在心理學應用上已有長足的發(fā)展,但是將用戶體驗與心理學相結合進行應用研究仍屬新的探索。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專業(yè)碩士用戶體驗方向(以下簡稱為用戶體驗方向)基于雄厚的心理學科研基礎,整合社會資源,以OBE強調學習成果的教學思想為基礎[19],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導向,通過“第四課堂”的跨學科項目制教學模式[20],培養(yǎng)具有堅實理論基礎的應用心理人才。經(jīng)過5年的發(fā)展,用戶體驗方向形成了以應用心理為理論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項目實操能力為目標,整合設計、工程、科技、商業(yè)4個領域知識的課程體系。課程之間互相銜接,以職業(yè)需求為導向,以實際應用為主線,以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為核心,最終滿足專業(yè)學位碩士生教育的應用性需求[21]。

        3.1 以OBE為理念的教學思路

        用戶體驗的教學注重項目實操、課程成果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與OBE教學理念中以結果為導向的思想一致。OBE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結果為導向,持續(xù)迭代改進的教育思想[22]。北京師范大學用戶體驗方向在招收學生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科背景的均衡,面向所有專業(yè)招生,形成跨專業(yè)的教學平臺。在教學設置的過程中,學校根據(jù)學生就業(yè)時應具備的8項能力,設計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強調不同背景的學生不僅在課程中培養(yǎng)應有的能力,不同專業(yè)背景同學間也應相互學習,主動獲取知識。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對能力的掌握,而不僅是對知識的了解;學生需要有可視化的實際產(chǎn)出。教學團隊融合校內心理學資源和業(yè)界項目資源,為保證學習產(chǎn)出的實現(xiàn)提供理論知識和實踐條件,也鼓勵學生利用課程上的學習產(chǎn)出參加競賽或進行產(chǎn)品轉化等社會實踐活動。

        3.2 以心理學為基礎的跨專業(yè)課程體系

        用戶體驗方向致力于心理學知識和業(yè)界真實項目訓練的整合,培養(yǎng)兼具跨學科背景和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型人才。目前,國內的設計學教學比較重視用戶體驗內容的教授,從以人為中心的角度進行用戶體驗設計,但往往缺少心理學基礎理論的支撐。用戶體驗行業(yè)對畢業(yè)生能力的需求不再滿足于單純的界面設計與交互設計能力,而是需要更多具備心理學基礎的人才從事專業(yè)的用戶研究工作[7]。用戶體驗的核心是對人的研究,而心理學對人的認知、行為、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正是對用戶體驗研究最好的理論支持。

        用戶體驗方向的課程體系以學校的優(yōu)勢學科——心理學為基礎,為實踐應用提供充足的學術理論基礎。同時,用戶體驗也推動著心理學理論向應用轉化,平衡學術研究和實踐應用之間的關系。用戶體驗方向的專業(yè)課程由心理、設計、科技、商業(yè)4大模塊構成,形成了跨專業(yè)的課程體系。(1)心理模塊夯實了學生的心理學理論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著重理論應用的講解與實際案例的分析。(2)設計模塊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實踐技能,其課程以項目制課程為主,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項目訓練環(huán)境。(3)科技模塊包括開源硬件的應用與產(chǎn)品開發(fā),訓練學生原型制作的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生對產(chǎn)品開發(fā)與流程知識的掌握。(4)商業(yè)模塊主要培養(yǎng)學生市場和商業(yè)運作的能力,了解市場上經(jīng)典的商業(yè)模式與最新的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通過4個課程模塊的設置,用戶體驗課程體系使學生在心理學基礎上具有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兼具用戶研究、產(chǎn)品策劃、可用性測試、信息架構、交互設計、界面設計及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等專業(yè)技能。這些實踐技能的運用交織于各個課程之中,通過不斷地重復訓練,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的運用與對方法、流程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達到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3.3 以心理學理論課為基礎向用戶體驗專業(yè)課層層遞進的課程結構

        如圖1所示,用戶體驗方向課程結構分為3個層級。(1)第一層為心理學理論基礎課,訓練學生嚴謹?shù)难芯克季S與扎實的心理學實驗設計方法;了解人的心理、生理特征與極限,以便后期在實踐技能類課程中設計符合人心理特性的方案。(2)第二層為用戶體驗專業(yè)基礎課,使學生掌握用戶體驗設計的基本流程,并通過定性與定量的方法開展用戶研究,訓練學生設計研究和洞察用戶的能力。(3)第三層為用戶體驗專業(yè)技能課,這是為了拓寬學生的就業(yè)而設置的職業(yè)方向課程,包含界面設計方向、實體產(chǎn)品開發(fā)方向和服務設計方向。這些課程均為專業(yè)選修課,為學生在某一領域的精深鉆研提供了平臺。目前,這些方向可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缺口,學生可根據(jù)個人興趣與特長選擇具體的研究領域。

        同時,為了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用戶體驗方向開設了拓展工作坊和講座。作為課程整體的補充,學部邀請業(yè)界和學界的知名專家和學者進行短期工作坊或前沿研究講座,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熟知當今用戶體驗相關的前沿趨勢。心理學部專業(yè)碩士管理平臺也統(tǒng)籌心理學部的內外資源,開設了針對社會熱點研究領域和提高研究生素養(yǎng)的選修課。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課程,以在就業(yè)時具備足夠的實踐能力,快速適應企業(yè)工作,如圖1所示。

        該課程結構可為學生提供堅實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并通過項目制的課程達到對應用型人才的訓練目標。同時,專業(yè)技能課與拓展課程工作坊能夠提供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補充,使學生得到有效的項目訓練,以在就業(yè)時有充足的行業(yè)領域選擇空間。

        3.4 以“第四課堂”為核心的項目制教學方式

        用戶體驗方向的教學主要采用項目制,將課程和實際項目相結合。授課模式分為以下3種:傳統(tǒng)的理論課程主要采取理論講授與案例分析的方式授課,訓練實操能力的課程主要采取項目實訓和真實項目訓練的方式進行授課,如表2所示。項目實訓是指設立虛擬課題,提供模擬的項目環(huán)境,對理論方法的運用進行實踐,達到對用戶體驗技能技法的訓練。真實項目訓練是指在課程中引入企業(yè)的真實課題,由企業(yè)導師和任課教師共同完成項目指導,給學生提供真實的項目環(huán)境,這也是用戶體驗方向在多年教學中一直堅持的授課模式。因此,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根據(jù)多年的應用心理實踐教學經(jīng)驗,于2018年提出了“第四課堂”的概念[20]。“第四課堂”的核心是“研—產(chǎn)—學”的教育理念,將科研的學術成果與企業(yè)實際課題對接,為學生提供高起點的項目實踐平臺,培養(yǎng)跨專業(yè)、創(chuàng)新、應用、綜合型人才。用戶體驗方向的項目實訓和真實項目訓練類課程就是基于這樣的理念開展的。這類課程主要采用工作坊式的教學方式。工作坊是一種實踐教學方法[23],被設計教育領域廣泛使用,鼓勵邊做邊學并按照一定模式反思,屬于整合式創(chuàng)新方法[24]。課程項目和任務由任課教師根據(jù)學生水平和產(chǎn)出要求精心設計[25],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周期為1~2個月不等,包括初步和深度的數(shù)據(jù)收集、分析、問題定義、原型制作、測試和報告撰寫。所有工作坊課程都采用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方法和技術。

        在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轉變單純的教授職能,成為課程的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協(xié)調各方資源與企業(yè)課題;在授課過程中,和企業(yè)導師一起根據(jù)項目制定教學計劃和方法,做到需求真實、方法實用、方案落地,以滿足企業(yè)對方案解決的需求,也使理論方法能夠有效地應用于項目之中。學界和業(yè)界都曾清晰地提出過用戶體驗教學重在實操[26-28]。用戶體驗的教學需要來自業(yè)界真實的設計問題,以訓練學生;需要學校、教師和業(yè)界的緊密聯(lián)系、合作,以為教學提供真實的項目場景。在此過程中,學生和企業(yè)的需求會綁定在一起,在學習的同時完成企業(yè)實際的項目。這為用戶體驗方向的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與業(yè)界接軌的實踐機會。工作后,學生能夠很快地適應企業(yè)的工作環(huán)境、節(jié)奏,縮短了進入企業(yè)后再培養(yǎng)的時間。

        3.5 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工作坊課堂組織形式

        用戶體驗的課程建設需要以能力需求為出發(fā)點。目前,雖然業(yè)界尚未系統(tǒng)化地厘清用戶體驗設計師的能力需求,但有研究表明業(yè)界對人才的能力需求主要為多專業(yè)背景。用戶體驗融合了信息技術、商業(yè)、工程、設計等領域的知識,很難被某一領域的培養(yǎng)模式復制[15],越來越多的設計團隊都認識到用戶體驗的重要性[29-30]。

        用戶體驗方向通過課程項目的作業(yè)與練習,在工作坊中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用戶研究能力、產(chǎn)品調研能力、設計創(chuàng)新能力、技術整合能力、反思\批判能力,領導力\協(xié)作能力、視覺和交互表現(xiàn)能力、國際視野。如表3所示,學生將在課程和工作坊中學習到的技能運用到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中[31],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取新技能,與團隊高效合作、有效溝通并積累項目管理經(jīng)驗。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和協(xié)調學生團隊,并在必要時單獨輔導。各團隊每周或定期到企業(yè)中進行項目討論和匯報?;诳蛻粽鎸嵭枨蟮挠柧殻箤W生獲得了課堂外的工作經(jīng)歷與指導。學生在互相學習與糾錯的過程中形成成長的元認知[32]。這種基于實際項目中的學習經(jīng)歷,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專業(yè)技能和個人主見,每次匯報后的總結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不斷反思和提煉項目經(jīng)驗的能力。

        用戶體驗是一個結合多學科的領域。采用多種能力相結合的方法學習對學生為未來做好職業(yè)準備非常重要。工作坊課程還以心理學、技術等基礎課及選修課作為支撐,在課程工作坊中通過跨學科團隊協(xié)作,可以進行多學科知識的整合。同時,課程中對心理學理論的應用,使學生可以深入思考設計原則背后的成因,進而使學生創(chuàng)造出滿足人們知覺、注意、認知能力與情感的解決方案。另外,學習能力、研究能力、溝通技能等軟技能也是學生在任何階段都需要一直培養(yǎng)和訓練的。無論是課程選擇,還是小組工作中的角色分擔,都鼓勵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發(fā)展。

        4 教學體系的應用成果

        教學體系構建需要通過教學評價的不斷檢驗,用戶體驗方向緊緊圍繞課程的授課內容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效果展開評估,以便對教學體系更新和迭代?,F(xiàn)有的教學體系每2年論證課程設置,每年更新和迭代授課內容;在企業(yè)資源積累、論文發(fā)表、競賽獲獎等方面獲得豐富成果;學生就業(yè)后也得到了雇主的良好反饋。

        4.1 教學評估

        在教學體系建設的同時,用戶體驗方向針對教學效果開展了基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開放問題的五維教學評估。課程設置評估包括課程內容與能力培養(yǎng)匹配度、教學內容與形式匹配度;教學內容評估包括系統(tǒng)性、結構、容量、深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學方法評估包括對研討、案例、工作坊等教學方式的評價;教學效果評估包括學生對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實踐基本技能、8項核心技能、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的評價;開放問題包括學生對課程教學中核心內容的理解、突出特點的評價,以及對課程改進意見的收集。通過5年的教學實踐和評估,用戶體驗方向自建立以來的評教平均分從2017年的4.51分上升至2019年的4.76分(總分為5分),并于2020年穩(wěn)定在4.75分左右,如圖4所示。

        2021年初,第5次教學評估對碩士專業(yè)學位的評估制定了案例式評價指標。用戶體驗方向運用案例式教學的課程已達73%;注重校企合作中的案例沉淀,倡導案例教學進課堂,多管齊下,推動小微案例轉化;2018年出版用戶體驗核心課叢書中的《用戶體驗經(jīng)典案例》,收錄了用戶體驗方向設立以來的教學案例。

        4.2 教學成果

        在5年的教學運用中,由于項目和課程設計貼合企業(yè)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yè)主動尋求項目合作,為企業(yè)孵化新產(chǎn)品提供創(chuàng)新方案。這也促成了多場和企業(yè)聯(lián)合舉辦的用戶體驗論壇及培訓等。目前,課題組已經(jīng)在課程教學中進行了17項真實項目實訓,并與10余家企業(yè)建立了長期的課程合作關系。以項目帶動教學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參加國內外競賽的熱情。用戶體驗方向獲得中美創(chuàng)客大賽北京賽區(qū)一等獎(連續(xù)4年)、中國家用電器大賽一等獎、全國心理行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二等獎等獎項。

        學生在各領域的行業(yè)競賽中表現(xiàn)積極。項目進行中,用戶體驗方向鼓勵學生對不保密課題的總結與提煉,發(fā)表國際期刊與會議論文,目前已在Computer Human Interaction、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national、Applied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Human Interaction & Emerging Technologies等會議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在國內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10余篇。通過對項目的總結與論文的撰寫,學生能夠在畢業(yè)論文中根據(jù)項目內容進行理論的研究與探討。在國際化教學的背景下,30%的用戶體驗方向課程由外教授課,國際實踐行、交換生、國際項目等國際活動覆蓋了60%的學生,使學生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

        如圖5所示,用戶體驗方向的企業(yè)合作數(shù)量、國內外競賽獲獎數(shù)量、國際國內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逐年遞增,用戶體驗方向的教學已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課程內外的教學成果和課程外的項目成果逐漸積淀,形成用戶體驗方向在業(yè)界和社會上的影響力。

        4.3 社會聲譽

        用戶體驗方向在面向企業(yè)的項目制合作中,不斷拓展心理學應用場景,響應服務產(chǎn)業(yè)升級的國家號召,突破傳統(tǒng)心理學應用,探索心理學多領域場景應用,與跨國企業(yè)探索高新技術的中國場景化應用,與國內企業(yè)共同探索用戶體驗領域的規(guī)范與標準。如,伴隨著國內金融領域的數(shù)字化轉型,用戶體驗方向師生與本土銀行深度合作,通過人本行為洞察,優(yōu)化已有規(guī)范與標準,輔助傳統(tǒng)企業(yè)產(chǎn)業(yè)升級。已畢業(yè)的3屆畢業(yè)生就業(yè)率達98.5%,分布于互聯(lián)網(wǎng)、通信、金融、汽車、地產(chǎn)等行業(yè)。畢業(yè)生在用戶研究、產(chǎn)品經(jīng)理、交互設計、項目管理等崗位充分利用用戶體驗8種核心能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企業(yè)的認可,并且已經(jīng)形成學校教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畢業(yè)生引企業(yè)資源回校的良性循環(huán)。

        5 總結與反思

        5.1 總結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開創(chuàng)性地建立了以心理學為基礎的用戶體驗專業(yè)碩士教學體系,并在教學運營過程中不斷迭代,通過教學評估和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反饋更新課程設置和授課內容,以保證學生在學期間獲得用戶體驗核心能力的有效訓練、在就業(yè)后迅速適應企業(yè)的工作內容與節(jié)奏。

        1)基于心理學的用戶體驗專業(yè)碩士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是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跨專業(yè)平臺建設。心理學理論基礎作為研究人的方法和手段,應作為與各領域結合的切入點,從人的行為特征和需求的本源上打通心理學在不同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2)本文提出的用戶體驗8項核心能力應作為課程內容建設的核心。能力培養(yǎng)是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1)堅實的用戶研究能力和產(chǎn)品調研能力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也是做設計創(chuàng)新和技術整合的必備條件;(2)視覺和交互表現(xiàn)能力是方案表達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3)反思和批判能力能夠使學生在失敗和總結中成長;(4)領導力和協(xié)作能力為學生日后的晉升奠定基礎;(5)國際視野使學生能夠以最新的視角和方法開展研究與項目工作。這8項技能的訓練能夠迅速提升學生在社會中的職業(yè)生存能力,迅速適應不同行業(yè)對用戶體驗人才的需求。

        3)基于企業(yè)實際需求的項目制課程是實現(xiàn)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手段。對用戶體驗8項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真實的項目場景。項目制課程作為實踐教學的一種手段已經(jīng)在各專業(yè)教育領域被廣泛采納。項目中的實際需求、進度要求與條件制約使項目制教學比講授、討論、演示等教學方法更具實踐性與實操性,更直接地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5.2 反思

        用戶體驗方向在教學過程中,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在教學實踐中,學校和企業(yè)在目標和優(yōu)先級上存在強烈的分歧。學校的使命是教育和社會貢獻,而企業(yè)必須考慮生存與收益。二者的共同點在于:企業(yè)通過與學校合作,在學校階段便完成了適應企業(yè)能力需求的人才培養(yǎng),而非入職后重新培養(yǎng)。學校有比企業(yè)更嚴格的組織機構,因此教育機構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業(yè)界保持雙贏的關系。雙方都需要在保護學生和企業(yè)之間形成共同的落地點。

        2)實踐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提升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師徒式的方式對學生的項目進行指導,因而項目制教學對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的要求都很高。教師除了需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有所建樹,也需要了解企業(yè)的工作方式和流程、最新的項目執(zhí)行方式。教師可以借助業(yè)界專家的案例和經(jīng)驗授課。業(yè)界專家同時也和學界教師一起工作,并分享教育經(jīng)歷。教育機構可通過與行業(yè)協(xié)會的合作,獲得各種專業(yè)信息;教師可參與到行業(yè)協(xié)會舉辦的各項活動中,如會議、工作坊、研討會等。

        3)用戶體驗實踐教學是鏈接教育與業(yè)界實踐的關鍵連接點。尚未具備單獨開設用戶體驗系列課程的高校,可通過在現(xiàn)有課程中開設用戶體驗項目任務、授課結構調整、新課程開發(fā)、主修和輔修專業(yè)設立等方式逐步開展。目前,很難定義用戶體驗在學校中應設置于哪一個確定的學科之下[17],因此可以基于實踐條件來決定用戶體驗隸屬系部。用戶體驗具有跨學科性,可以與很多課程共享知識,如信息交互、產(chǎn)品開發(fā)、心理學等,其他課程也可以幫助用戶體驗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用戶體驗方向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將著重上述方面的建設,以不斷完善自身教學體系。此教學體系也可為其他高校根據(jù)師資和企業(yè)資源開展基于本校特色的用戶體驗教學提供借鑒。

        6 結束語

        在OBE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用戶體驗課程體系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體系單一的學科教育,搭建了多學科融合的教學平臺;運用了項目制培養(yǎng)的教學方式,開展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教學活動;通過課程內外的項目實踐,最大程度地減少學校教育和企業(yè)需求之間的需求落差,實現(xiàn)學習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有助于培養(yǎng)具有用戶體驗核心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通過近5年教學體系的建設與迭代,用戶體驗人才的8項基本能力在課程進行過程中不斷地得以訓練和夯實。學生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畢業(yè)生連續(xù)進入世界500強企業(yè)就職。該課程體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使其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和研究思維,為學生在未來職場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VORVOREANU M, GRAY C M, PARSONS P,et al.Advancing UX education:a model for integrated studio pedagogy[C]//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7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Denver,Colorado,2017:1441-1446.

        [2] 劉偉.用戶體驗經(jīng)典案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8:6

        [3] LAURALEE A.Quality of experience:defining the criteria for effective interaction design[J].Interactions,1996,3(3):11-15.

        [4] MAHLKE S.Studying user experience with digital audio player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tertainment Computing.Cambridge,Springer,2006:358-361.

        [5] OVERBEEKE K,DJAJADININGRAT T,HUMMELS C,et al.Beauty in usability:forget about ease of use![M].London,Taylor & Francis Group,2002:9

        [6] HASSENZAHL M,TRACTINSKY N.User experience—a research agenda[J].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6,25(2):91-97.

        [7] SUN S,TENG L.Establishing China′s first UX master program based on applied psychology perspective[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esign, User Experience, and Usability.Cham,Springer,2017:767-775.

        [8] Cable News Network Money.Best jobs in America(2017)[EB/OL].[2017-01-05].https://money.cnn.com/gallery/pf/2017/01/05/best-jobs-2017/39.html.

        [9] MESING S.Service design: internal processes for great customer experiences[EB/OL].(2014-09-01)[2021-03-01].http://uxpamagazine.org/service-design-for-great-customer-experiences/.

        [10] FAIOLA? A.The design enterprise:rethinking the HCI education paradigm[J].Design Issues,2007,23(3):30-45.

        [11] CHURCHILL E F, BOWSER A, PREECE J.The future of HCI education:a flexible, global, living curriculum[J]. Interactions,2016,23(2):70-73.

        [12] School of information, Kent State University.User experience design[EB/OL].[2021-03-01].https://www.kent.edu/iSchool/user-experience-design.

        [13] Human Centered Design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ser-centered design certificate [EB/OL].[2021-03-01].https://www.hcde.washington.edu/ucd.

        [14] BUDDS D. Google has a solution for the UX design education gap:google[EB/OL].[2016-08-10].https://www.fastcodesign.com/3062640/google-has-asolution-for-the-ux-design-education-gap-google.

        [15] BRUNS M,SCHOUMACHER J,SMITS R.Eindhoven designs,volume eight[M].Eindhoven: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2013:2.

        [16] Department of Computer Graphics Technology, Purdue University.UX design degree[EB/OL].[2021-03-01].https://polytechnic.purdue.edu/degrees/ux-design.

        [17] GETTO G,BEECHER F.Toward a model of UX education:training UX designers within the academy[J].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2016,59(2):153-164.

        [18] User Experience Center, Bentley University.Bentley user experience center[EB/OL].[2021-03-01].http://www.bentley.edu/centers/user-experience-center.

        [19] 付瑞紅,何強.基于OBE理念的教學科研一體化探索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7,40(3):28-33.

        [20] 劉春榮,林丹華,喬志宏,等.第四課堂:面向國家急需,規(guī)劃未來職業(yè)[J].教學研究,2018,41(6):1-6.

        [21] 劉國瑜.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之省思[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81-84.

        [22] 張男星,張煉,王新鳳,等.理解OBE:起源、核心與實踐邊界——兼議專業(yè)教育的范式轉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109-115.

        [23] SCHON D A, TOWNSEND R.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toward a new desig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professions[J].Australian Journal of Adult Learning,2010,50(2):488-451.

        [24] REIMER Y J, DOUGLAS S A. Teaching HCI design with the studio approach[J].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2003,13(3):191-205.

        [25] 劉偉,辛欣,朱燕叢,等.基于車聯(lián)網(wǎng)的HMI交互體驗流程與方法探究[J].包裝工程,2017,38(20):23-26.

        [26] UNGER R,CHANDLER C.A project guide to UX design : for user experience designers in the field or in the making[J].Technical Communication,2009,58(1):84-85.

        [27] GRAY D, BROWN S, MACANUFO J.Gamestorming: a playbook for innovators, rulebreakers, and changemakers[M].Cambridge:O'Reilly Media Inc,2010.

        [28] ADAR D.10 reasons why every UX/product/designer must play games[EB/OL].(2015-04-07)[2021-03-01].http://www.slideshare.net/DoriAdar/10-reasons-why-every-uxproductdesigner-must-play-games.

        [29] KRAUSE R, ROSALA M.User experience career advice: how to learn UX and get a job[EB/OL].(2020-04-19)[2021-03-01].http://www.nngroup.com/articles/ux-career-advice/.

        [30] Onward Search.A guide to UX careers[EB/OL].(2020-01-01)[2021-03-01].https://www.onwardsearch.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Onward-Search-Salary-Guide-2020.pdf.

        [31] XIN X, JIN M, LIU C, et al. Improving the user experience in museum: a joint course with Beiji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C]//In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hinese CHI,Xiamen,2019:30-36.

        [32] DONOVAN J M.Self-managing work teams:extending the quality circle concept[J].The Quality Circles Journal,1986,9(3):15-20.

        [33] GRAY C M.Evolution of design competence in UX practice[C]//In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Toronto,2014:1645-1654.

        The structure of curriculum for user experience

        based on applied psychology

        LIU Wei,XIN Xin,SUN Shu-ping,LIU Chun-rong

        (Faculty of Psych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

        User experience talents need 8 basic practical abilities:user research,product research,design innovation,technology integration,reflection and criticism,leadership and collaboration,visual and interactive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At present,foreign user experience pedagogy mainly relies on computer science,business,or design to establish user experience teaching curriculum.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took the lead in establishing a master′s degree in user experience in applied psychology in China.It is established on a theoretical basis of psychology,using OBE as teaching concept,taking project-based courses as teaching method,and the goal is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The curriculum corresponds to the eight practical abilities required to engage in user experience career,and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and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user experience pedagogy.

        Keywords

        user experience;psychology;curriculum;project based teaching

        [責任編輯 孫 菊]

        猜你喜歡
        用戶體驗心理學課程體系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以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fā)展
        輔導員(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手機閱讀平臺用戶體驗影響因子分析
        出版科學(2016年5期)2016-11-10 06:47:04
        淺談用戶體驗在產(chǎn)品設計中的運用
        唯品會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戶體驗的電商平臺界面管理影響因素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7:22
        欧美亚洲高清日韩成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av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国产毛片| 91精品国产91综合久久蜜臀|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千人斩|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av| 中文字幕av长濑麻美|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gv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免费| av成人综合在线资源站|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亚洲无线码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乱熟人妻中文字幕乱码69 | 色视频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2021| 樱花草在线播放免费中文| 国产精品入口蜜桃人妻| 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狠干狠爱无码区| 亚洲高清自偷揄拍自拍 |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熟妇高潮爽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 先锋影音av资源我色资源| 亚洲中文字幕第二十三页| 日韩精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内射合集颜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