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江西讀者王先生:最近兩次去醫(yī)院復查,醫(yī)生建議做CTC檢查,這個東西是什么,有用嗎?
可用于篩查和檢測評估
●本刊記者:什么是CTC檢查?
○何裕民:CTC,即循環(huán)腫瘤細胞的縮寫。所謂循環(huán)腫瘤細胞,指的是從實體腫瘤病灶上脫落的腫瘤細胞,這些脫落的腫瘤細胞會進入外周血液循環(huán)。CTC檢查就是通過抽取血液,捕捉血液樣本中的循環(huán)腫瘤細胞,以此起到癌癥輔助檢查的作用。
●本刊記者:它主要可以檢查什么呢?
○何裕民:可以用于癌前篩檢與早期診斷領域,有研究發(fā)現,CTC癌癥檢出時間比低劑量CT要早2-6個月,這給了患者更多時間進行先期干預;在癌癥治療期,CTC計數(即血液樣本中捕捉到的癌細胞數量)可以作為一個不錯的癌癥分期的輔助參考,幫助醫(yī)生制定治療方案;
在預后方面,CTC檢查也可以用來作轉移復發(fā)監(jiān)測與療效評估。
無創(chuàng)是它的最大優(yōu)點
●本刊記者:講講它的優(yōu)缺點吧。也讓大家可以更清楚的判斷一下。
○何裕民:我認為CTC檢查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無創(chuàng)、無輻射,只需要抽取10毫升左右的靜脈血即可,而傳統(tǒng)的檢測手段,如穿刺活檢,創(chuàng)傷性還是較大的;像PET-CT等影像學檢查,也存在著一定的輻射量,不適合高頻隨訪,也不太適合癌前篩檢。
它的缺點是技術尚不成熟,靈敏度與特性度較低。它還是一種新技術,沒得到醫(yī)學界的廣泛認可,鮮有診療指南將其作為重點診斷手段推薦的;CTC依靠醫(yī)生解讀,而目前尚沒有權威的判讀標準,易出現假陽性的結果,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CTC檢查固然可用做癌前篩檢,但僅能查出外周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癌細胞,不能對具體病灶進行定位,簡而言之就是雖能查出來有癌癥,但不知道具體在哪里。后續(xù)須跟進一系列的組織活檢與影像學檢查方能確診癌癥。另外,費用比較貴,醫(yī)保報銷后的價格仍將近五千元。
比腫瘤標志物查得全面
●本刊記者:您提到了腫瘤標志物檢查,兩個檢查都是通過抽血,區(qū)別在哪?
○何裕民:腫瘤標志物其實精準度比較低,它更多是個參考意義,不能拿來作為診斷依據,因為很多良性疾?。ū热缪装Y)也會導致腫瘤標志物大幅上升,所以不夠精準。其次,CTC檢查比較全面,不像腫瘤標志物只能用于篩檢特定的癌癥,CTC檢一次可以完成絕大多數癌癥的篩檢,方便很多。
○何裕民:總結一下,我們建議大家還是結合自身情況理性選擇CTC檢查。如果家族有癌癥病史的,經濟情況較好的,可以考慮將CTC檢查做為癌癥普篩的選擇;如果是癌癥康復期患者,以預防復發(fā)轉移為目的,且心態(tài)、經濟狀況較好的,也可以定期做CTC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