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丹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已經非常廣泛,老師們應適應教育的發(fā)展,與時俱進,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作用。本文就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析,分析了信息技術和教學融合的優(yōu)勢,闡述了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還有信息技術運用時存在的一些問題等,旨在為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樂云;閱讀教學;探析
一、問題的提出
閱讀是一種積極思維的智力活動過程(楊行勝,2013)。閱讀課以讀作為語言輸入方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思考和表達能力,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薛蓉,2016)。此外,我國也明確提出要注重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程曉堂、趙思奇,2016)等。其中,閱讀能力也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重要體現,也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目標之一。據現階段初中英語閱讀課的調查發(fā)現,一些英語老師還是運用陳舊的教學形式,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時候,總是希望通過日復一日的閱讀和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于是形成了學生英語思維呆板,對英語學習提不起精神的現象。
二、理論依據
1.基于《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初中英語教學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課標教學實施建議里的第六點里也提出: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基于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優(yōu)勢
關于信息技術和學科融合從2001年就開始提出,這是信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師資條件相對薄弱的地區(qū)和學校,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也會很有效地推進英語教學,像現在疫情期間不便聚集更是讓現代技術的優(yōu)勢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三、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具有諸多優(yōu)勢,本文將以人教版英語教科書里的閱讀為實例,例舉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1.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而將信息技術如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融合在閱讀教學里,可以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如八上Unit8 Section B的閱讀Yunnan Rice Noodles,要求學生要能知道云南米線的烹飪過程,知道怎么描述制作的順序,并在生活中實踐。教師可以播放制作這道美食的視頻,讓學生看清所需材料,同時提醒步驟用詞等如first, next, then等,然后利用表格提示把制作過程寫出來,學生在寫的時候,彷佛視頻的畫面還在眼前,難以忘記,這樣就可以一氣呵成了。
2.利用信息技術導入閱讀,激發(fā)學習熱情
在教學八下的“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這一閱讀課時,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通過猜地名的游戲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充滿好奇,并選擇他們喜愛的地方談感受,之后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內容的展示,便讓學生輕松的掌握此課。
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設置一個retell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完成篇章閱讀,其中包含了location,language,food,fun place,climate等信息,讓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找出相關的信息將小篇章閱讀填寫完整。利用mind map的方式寫出不同的段落描述了新加坡的哪些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找讀、精讀的閱讀能力。
在檢查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學樂云”軟件上的“蒙層”功能,在制作課件時先給答案“蒙上一層”,然后在課堂上當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時,教師則利用該功能將隱藏的答案呈現。最后,教師可繼續(xù)利用mind map,引導學生做retell。如下圖:
3.利用信息技術完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閱讀效率
初中階段學生剛開始大面積地接觸英語閱讀,面對復雜的英語文章時,總是出現高消耗低效率的問題??梢赃\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學習新詞匯,將閱讀的題材以簡單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比如九上英語Unit 7 Mom knows best,是一篇詩歌閱讀。教師進行這節(jié)課學習時,可以先播放圖片,使內容形象又具體,然后學習詞語 stay by one's side, run through, kept … from… , give… a hug, lift…up, 等。然后播放詩歌朗誦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襯托下朗誦詩歌,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深刻含義。
4.利用“學樂云”平臺輔助教學
我們學校在近幾年全面安裝了“學樂云”教學軟件,并且連了網絡,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一些寫作課很不好操作,而用“學樂云”中手機電腦端同步的功能,能快速上傳并展示學生的作品。例如,九年級Unit 4 Section B 的閱讀寫作課,以“change”為話題,閱讀后要寫出自己這些年的變化。學生在寫好作文后,教師利用學樂云手機端同步登錄,拍下學生的作品上傳到電腦端,一起看別人寫的作品,當場講解,可以做標記等,實現了普通課件無法完成的功能。
利用“學樂云”還可以查找資料,制成多媒體課件,通過超文本鏈接方式向學生展示。學樂云里還有計時、隨機點名、隨機分組等功能,既為學生營造了學習語言的環(huán)境,也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融合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 融合中出現的問題
1.電腦主體,教師主導
現實教學中常見的現象是“電腦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統(tǒng)統(tǒng)被抹殺。我們應充分理解創(chuàng)新教育這一概念,不能讓信息技術完全統(tǒng)治課堂。
2.嘩眾取寵,畫蛇添足
一些教師喜歡在課件中安插花哨的東西,畫蛇添足、故作玄虛。教師應抱著實效性原則,抓住教學重難點進行。
(二)解決方法
首先,教師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時,要比較、篩選,一定要仔細考慮教材內容用什么樣的手段會更好。
其次,現代媒體縱然優(yōu)勢很多,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同樣具備真實、方便、直觀等優(yōu)勢。
最后,信息技術完全代取代教師講授是不可取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語言是最有親和力、最靈活的語言,師生之間課堂上互動性的交流應該是最有效的教和學的途徑。
五、結束語
信息技術為我們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應用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但是同時教師也要提高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以適應新的形勢。
【參考文獻】
[1]陳瑩.基于思辨能力類級模型的英語閱讀教學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4閱讀課為例[J].韶關教育,2018,3.
[2]“互聯(lián)網+”時代,讓英語教學“飛”起來[N].中國教育報,2015,5.
[3]李林.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中英語交互式閱讀教學模式初探[J].英語教師,2016,16(14):144-146.
[4]邱良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實踐——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閱讀課為例[J].韶關教育,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