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實驗小學 劉心閱
三年級是比較特殊的年級,是由一二年級向四五年級過渡的關鍵年級。一年級主要以看圖說話為主,說得多動筆少;二年級在說話、寫話的基礎上,逐漸開始寫命題作文,但篇幅不長、要求也不高。《新課標》對三年級的學生提出了如下要求: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作文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作文的快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在作文中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除了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加強字、詞、句、聽、說、讀等基本功的訓練以外,還應從仿寫入手,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抓手。
一篇完整的文章是由句子組成的,寫作教學應從詞句的模仿入手,讓學生從最簡短的語言中學習到表達的要領。例如,《學會查“無字詞典”》這篇課文內容并不復雜,告訴學生不僅要從書本上學知識,還要從生活中學知識。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引起了我的思考:爸爸看到樹上的葉子被曬蔫了,想到了“驕陽似火”這個詞語,你能用“你看,________,連________,這不就是對‘驕陽似火’最好的解釋嗎”這樣的句式,把你看到的說清楚嗎?學生有的說:“你看,夏日炎炎,連柏油馬路都被曬化了,這不就是對‘驕陽似火’最好的解釋嗎?”有的說:“你看,太陽火辣辣的,連平時最愛在院子里玩的小男孩也躲在家里吹空調了,這不就是對‘驕陽似火’最好的解釋嗎?”接著,我讓學生將練習1中“處處留心”里的6個詞語,用無字詞典解釋下一。學生都說得非常精彩,并且意猶未盡,都高舉小手想要繼續(xù)回答。模仿文本句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語言組織能力不強的學生,也能緊扣中心表達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較好的分數,學生對寫作就有了信心。
小學生寫作時,時常思維混亂,腳踩西瓜皮,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毫無章法。總分寫法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寫作方法,也是學生比較容易模仿的結構。不管是用在全篇或者是用在段落中,都能讓文章條理清晰。例如,《北大荒的秋天》的第四小節(jié)就是典型的總分寫法。在一次考試中,作文題目是“________真熱鬧”,我在批卷過程中發(fā)現,學生不知道如何圍繞熱鬧寫,大部分學生都寫成了游記,比如我玩了什么,真開心,最后回家了。在課后講評考卷時,我就以“操場上真熱鬧”為例,要求學生重新用總分的結構構思文章??偡值挠柧毧蓮钠伍_始。第一句總起操場上真熱鬧啊,接著從三方面具體描寫操場上如何熱鬧,可以寫操場上的學生跳繩、踢毽子、玩老鷹抓小雞……盡可能地突出熱鬧。第一篇文章由我上課帶著學生邊說邊寫,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找感覺,提示學生熱鬧可以從聲音、人多、大家開心高興等方面寫。第二篇則由學生自己寫,題目是“________真熱鬧”。第三次練習提供了更多的發(fā)揮空間,讓學完以“________真________”為題寫作。由于片段練習篇幅較短,文章的結構是規(guī)定好的總分,有了提綱,寫作就沒有那么難了,甚至一些平時作文一塌糊涂的學生也能將事情講得清楚明白。
總分結構是一個大的框架,段落可用,全文也可用。掌握了文章結構,但是學生描寫細節(jié)時,又變得亂七八糟,如描寫景物:一會兒描寫池塘里的小魚,一會兒描寫天上的太陽,一會兒又描寫樹上的知了,讓人感覺非常亂。觀察有觀察順序,寫作有邏輯順序,敘事有時間順序,但是各種順序的準確把握是三年級學生的弱點。由于學生出現了這類問題,我將目光轉向了寫作順序的教學上。同樣是從模仿入手,練習一中有一幅圖,畫的是一個學生在池塘邊釣魚,于是我便借用這幅圖,教學生如何有序地觀察。首先,根據從整體到局部的規(guī)律指導,總寫整個小池塘帶給你怎樣的感受,要與文章的基調和主題相符。接著,讓學生觀察局部細節(jié),在圖中找到了最大最顯眼的景物——池塘。根據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觀察順序,我?guī)ьI學生找到了小魚、岸邊的水草、柳樹、知了。有了條理,思路就清晰了。三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語言優(yōu)美的寫景文章,適合學生背誦模仿,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薩的天空》……我讓學生寫景練手,以填空的形式,指導學生觀察春天的景物,抓住春天特有的景色,并提供關鍵字詞,讓學生完成一篇條理清晰、脈絡分明的文章。接著,仿寫秋天的景色,有了春天的鋪墊,很多學生能抓住重點,進而有條理地寫文章了。還有些學生可能寫寫就忘記了,還需要大量的訓練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寫景作文內容混亂主要體現在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敘事作文的最大問題則恰恰是完全按照順序寫,將自己所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平鋪直敘,用大量的語言表現我做了哪些事情,也就是俗稱的流水賬。學生沒有在精彩有趣的點上下功夫,不懂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自然寫不好作文。繼續(xù)用練習1中的圖為例,我邊做動作邊說:“我先將魚餌掛在鉤子上,用力地將魚鉤拋進水中,安靜地等待,不一會兒,浮標上下抖動起來,一定是魚上鉤了……”學生不會描述具體的動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親身經歷過,所以會忽略很多細節(jié)。仿寫讓學生了解哪些動作是需要描寫的,那些動作不重要,只要一筆帶過就可以了。讓學生寫一件事的時候,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周末在家做的事情,照著寫釣魚的步驟,一邊說一邊做,有了動手的經歷,寫作時還能寫出感受和體驗,文章就生動起來了。
比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寫作興趣和真情實感,寫作是為了表達自我,寫作技巧能讓表達更加準確凝練。如果為了掌握表達技巧,而讓學生從此不愿寫作,甚至是害怕寫作,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我放手讓學生仿寫他們喜歡的文章或者是比較特別的文章,例如名片的設計。作文5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動物名片,仔細閱讀鯨魚和海龜的介紹,了解需要介紹的內容,配上生動有特點的圖畫,學生能清楚地了解動物的特點,介紹時也有話可說。制作名片就是仿照看圖說話的形式,只是圖由學生自己畫而已。由于主題新穎,表達形式多樣,學生完成這項作業(yè)的熱情尤為高漲。寫作時可以上網找資料,只需在此基礎上簡單地修改,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按照一定的順序記錄下來就可以,難度并不大,還可以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種特殊的形式讓學生寫得很開心。
總之,指導三年級學生寫作,可以由易到難,從模仿入手,模仿課文的句式和寫法,“仿”進去了,也就漸漸能“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