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睿
信息時代,游戲勢不可擋,我們與其思考如何抵制游戲的策略,不如發(fā)掘游戲中不斷激發(fā)玩家動力的機制,并將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學習中去。我因此梳理了兩大激發(fā)玩家動力的游戲機制:
(1)及時正向激勵,幫助學生體會成功
著名未來學家簡·麥戈尼格爾在《游戲改變世界》一書中指出,反饋系統(tǒng)是游戲的決定性特征之一(其余分別為目標、規(guī)則和自愿參與),可以通過等級、段位等表現(xiàn)方式,實時告訴玩家他們所處的位置。
相較于游戲,學生在學習上的獲得感就沒那么明顯。學生全神貫注聽完了一堂課,或是認認真真完成了一門作業(yè),并不一定能立刻得到有效、正面的反饋。而正是因為在現(xiàn)實中無法獲得認可,不少青少年選擇逃避,躲進游戲的世界“療傷”。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動力,游戲的這一及時、正向的反饋機制如果能運用到教學中,或許能改變很多青少年的人生。
(2)以勝率來緩沖失敗體驗,幫助學生精準定位
“玩家有大量的時間經歷失敗?!庇螒蜓芯繉<襈icole Lazzaro推測,玩家是享受失敗過程的。這一看似荒謬的結論隨后被芬蘭M.I.N.D實驗室證實——游戲中的失敗并不會讓玩家失望,反而會讓他們對游戲產生更深的興趣并激發(fā)多種積極情緒。
我認為,游戲失敗能給玩家?guī)碚媲榫w的奧秘就在于——一個清晰的定位。在失敗后,玩家能明確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和離勝利的距離。在游戲中,玩家清楚,每一個任務都是可以完成的,失敗并不是不可挽回的。相反,在現(xiàn)實中,不少青少年在失敗后會因為身邊人的關心,誤認為自己已經跌入了萬丈深淵,因為沒有任何參照物讓其知道自己的定位,更沒有勝率告訴他們:“這次失敗根本算不上什么?!?/p>
一個好的游戲能給予玩家恰當?shù)姆答仯粩嗉ぐl(fā)出玩家對成功的期望。若是家長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能夠給予孩子準確的定位,而不是一味地“鞭策”,讓孩子在失敗后能認清自身的位置,擁有合理的樂觀心態(tài)和期望,那么下一次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正如狄德羅所說:“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羅盤,使人們在暴風雨中不致迷失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