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陳娟華
近年來,智慧教育已然成為我國教育教學變革的重要趨勢之一。多地堅持以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均衡、推動教育公平和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工作目標,全面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智慧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1中國智慧教育百佳縣市”榜單的評價推選活動,客觀地反映了縣域智慧教育的發(fā)展狀況。在這份名單中,榜單前十名分別為: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qū)、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qū)、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qū)、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過程。其技術特點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征是開放、共享、交互、協作、泛在。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tǒng)模式。智慧教育的目的是提升現有數字教育系統(tǒng)的智慧化水平,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教育主流業(yè)務,讓人們通過多種學習路徑、多樣的教學方法完成智慧學習,以滿足社會及自身的需求。
“2021中國智慧教育百佳縣市”榜單的評選中,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qū)榮登榜首。涪城區(qū)位于綿陽市中部偏西,地處涪江西岸,素有“教育強區(qū)”之美譽,是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先進地區(qū)。涪城教育資源豐富,承擔了綿陽城區(qū)80%的義務教育,先后被評為全國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縣、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先進地區(qū)、全國特殊教育先進縣、四川省義務教育示范縣、四川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單位、全省首批義務教育均衡示范縣。
近年來,涪城區(qū)高度重視教育發(fā)展,致力于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發(fā)展和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以“互聯網+”教育和規(guī)劃校點布局等項目為抓手,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持續(xù)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對教育硬件設施建設支持,加快推動涪城5G+智慧教育示范區(qū)建設。
在智慧教育方面取得卓越成績的還有徐州市鼓樓區(qū)。徐州市鼓樓區(qū)中小學智慧校園建成率達到100%,成績斐然,在“2021中國智慧教育百佳縣市”榜單的評選中名列第二。鼓樓區(qū)還是江蘇省首批STEM教育實驗區(qū)之一,肩負創(chuàng)新實踐、示范輻射的責任。
STEM教育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智慧教育,也是培養(yǎng)青少年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經歷了多年的教育實踐,鼓樓區(qū)逐漸探索出以STEM?教育作為助力區(qū)域教育新一輪內涵發(fā)展的個性化路徑。“江蘇省第四屆STEM教育大會”上就特別展示了學生們設計的“智能之家”,涉及智能語音識別分類垃圾桶、智能雙桶洗衣機、智能書桌、掃地機器人、摩托車機器人等項目。
億聯資本合伙人、樂教樂學董事長鮑岳橋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采訪時說,發(fā)達城市和一般城市之間的差距沒有想象的那么大?!跋鄬Χ裕覀€人覺得山東省淄博市在其中是比較突出的。首先是教育局特別重視對校長和教師在信息化方面的培訓,其次是在信息化產品甄選方面始終堅持和教學相融合,不做表面文章,勇于嘗試。”他還介紹道,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淄博市教育局向老師們推薦各種信息化應用近百款,在信息化應用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按蟛糠值膶W校和老師,對于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都有濃厚的興趣?!?h3>未來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方向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當下社會需求,智慧教育模式應運而生。智慧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教學方式變得形象化、具體化,滿足了教師與學生的學習需要,是未來教育教學的主要發(fā)展方向。
鮑岳橋表示,自2012年國家提出三通兩平臺建設以來,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方面發(fā)展迅速,絕大部分教室已經接入了互聯網,并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很多農村學校的硬件配備一點也不比城市的差。與之相反的,是信息化應用層面進步緩慢,雖然2020年疫情期間全國各地開展了大規(guī)模在線教學,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得到了明顯提升,但實際上教師們的信息化應用主要還是集中在資源搜索、PPT上課和家校溝通等幾個方面,各個地方普遍存在重建輕用、重硬輕軟、重建輕創(chuàng)、為建而建等現象,決策不科學,浪費嚴重,缺乏對目標的有效考核,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2021中國智慧教育百佳縣市”榜單全面地呈現出中國縣域智慧教育建設發(fā)展水平,也深度揭示了中國縣域智慧教育的未來發(fā)展態(tài)勢。榜單實行全網數據解析:設立自2020年6月16日至2021年6月15日的信源區(qū)間,設立120個關鍵詞標簽;得自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數據,全程采集的客觀資訊信息超過1億條。
“2021中國智慧教育百佳縣市”榜單涵蓋了除直轄市所含區(qū)與港澳臺地區(qū)以外的全國?2757個縣域行政單位,實現全域覆蓋排榜,并實行全頻視界測評,設置四項加權指標:網絡數據分析的40%基礎分值,縣域專題調研20%加權分值、社會公眾態(tài)度20%加權分值和專家評審意見的20%加權分值。中國數據情報公司沃民高科基于獨有的開源情報分析大數據平臺,提供全面技術支持。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中國教育發(fā)展正處在提質增效的關鍵期。地區(qū)間教育不均衡、鄉(xiāng)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一直是基礎教育的痼疾所在。對此,要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升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通過教育信息化建設,縮小縣域內鄉(xiāng)村學校辦學總體水平與城內學校的差距,實現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發(fā)展。
教育強則少年強,少年強則國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智慧教育作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一環(huán),推動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加速了縣域智慧教育建設的進程,為縣域內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工作打造了一個數字化、開放性綜合平臺,持續(xù)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縣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實現教育資源均等化共享。
當前正是中國全面進行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智慧教育模式讓教育能夠兼顧人才培養(yǎng)中的“規(guī)?!迸c“個性”。智慧教育項目的實施,全面提升了縣域數字校園建設水平,推進了縣域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大力促進了教育結構的優(yōu)化、教育公平的實現和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老師實現精準教學,不僅能夠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還能降低教師經驗在教學中的權重,縮小差距。另外,智慧教育在做到優(yōu)質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可以更有效地助力開展教師培訓,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智慧教育對教育而言是一次質的飛躍。在教育的各種場景中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夠提升教育質量,實現教育均衡,減輕教學負擔。”鮑岳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