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鈺 夏孟 何棟材
摘要:“從做中學”理論倡導的是學與做的結合,將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活動情境中進行學習可以達到更優(yōu)學習效果。文章以“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景區(qū)”為例,整合課標與研學資源,進行了高中地理研學旅行設計。
關鍵詞:“從做中學”理論;學科核心素養(yǎng);研學旅行設計
2016年11月,《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研學旅行是面向全體中小學生,由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1]。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到:創(chuàng)新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方式,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2]。以“從做中學”理論為科學指導,展開研學旅行能夠促進高中學生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人地協(xié)調(diào)觀方面地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
現(xiàn)代美國教育家杜威論述了知與行的關系,提出了“從做中學”的理論[3]。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主張思維應該是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從而得到發(fā)展的?!皬淖鲋袑W”理論強調(diào)在教學時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興趣、需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其引導者[4]?!皬淖鲋袑W”認為理論和實踐相互促進,學生在活動中便學習到了知識[5]。
高中學生課業(yè)任務緊張,但是真正地學好地理學需要既讀書萬卷也行路萬里,研學旅行便是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在一起的有效途徑。
二、基于“從做中學”理論的高中地理研學旅行設計方案
麥積山(34°57′N,105°89′E)在甘肅省天水市東南部,該景區(qū)分布有植物園、瀑布、溶洞等,著名景點是麥積山石窟。
1.研學旅行前充分準備
(1)確定研學時間與地點
經(jīng)過實地考察,將研學點定為麥積山景區(qū)內(nèi)小隴山麥積植物園、閆山瀑布、觀景臺、香積山溶洞、麥積山石窟五個具體地點。時間擬定為學生完成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第二章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的學習之后,為期一天。
(2)研學前安全知識培訓
研學旅行是在戶外進行的,研學之前為學生進行安全知識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提醒學生聽從老師統(tǒng)一安排、結伴而行;帶好手機,保持通訊暢通等。
2.研學旅行中科學開展
在每一個研學點設計研學任務以及要探討的問題,推動研學旅行的開展。
(1)研學點1:小隴山麥積植物園
第一站是小隴山麥積植物園。教師在這里組織學生利用形色APP進行植被的識別,每組調(diào)查5種植被,植被類型每組盡可能不重復,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一份植被調(diào)查報告,研學結束后進行整理并以組為單位提交電子版報告,植被調(diào)查報告。
(2)研學點2:閆山瀑布
閆山瀑布站主要是對之前所學的流水地貌進行實地考察與知識應用。教師組織學生仔細觀察閆山瀑布,并小組合作思考以下問題:①閆山瀑布屬于流水作用中的具體哪種作用?②瀑布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分析閆山瀑布的形成原因。③為了更好地欣賞瀑布,選擇出最佳觀測點,并給出理由。
教師在同學們完成任務進行問題分析時可以對其表現(xiàn)進行記錄,便于研學旅行后給出評價。
(3)研學點3:觀景臺
第三站是麥積山景區(qū)內(nèi)的觀景臺,在這里可以欣賞麥積山全貌。組織學生在觀景臺眺望遠處的秦嶺,由于秦嶺是我國重要地理分界線,可以展開“秦嶺界線知多少”的游戲,同學們頭腦風貌搶答秦嶺的重要地理意義,互相啟發(fā),最終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成資料卡進行上交,形式不限。
(4)研學點4:香積山溶洞
香積山溶洞是地處香積山半山腰的一處天然溶洞。在此地設置如下問題供同學們探究:①觀察思考香積山溶洞屬于之前學過的喀斯特地貌中的哪種類型,并且小組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完成喀斯特地貌的分類。②分析香積山溶洞的成因,組間交流。③研學后每個小組對喀斯特地貌的概念、類型、成因、分布等制作成PPT進行上交。
(5)研學點5:麥積山石窟
教師提前查閱資料,在此為學生詳細講解麥積山石窟。在這里可以看到,麥
積山石窟是砂礫巖組成的,并且是丹霞地貌。這一站的研學任務為:①判斷砂礫巖的巖石類型;②分析砂礫巖的形成過程;③繪制三大巖石物質(zhì)循環(huán)圖(轉(zhuǎn)化作用標注清晰);④組織學生參觀了解麥積山石窟。
3.研學旅行后及時評價
本次評價方式包括三個部分:成果評價(40%)、教師評價(30%)、學生自評(30%)。研學成果包括植被調(diào)查報告、秦嶺界線資料卡、喀斯特地貌PPT、三大巖石轉(zhuǎn)化示意圖、我的研學旅行感悟,各占20分,共計100分。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詳細指標
三、高中地理研學旅行設計不足之處及改進
筆者看來,在本次研學旅行設計中,存在幾點不足。首先,研學旅行的輸出成果可能要求過多過高;其次,評價部分缺少對教師的評價。可以在日后的研學旅行設計加以改進,以期達到更好地設計及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EB/OL].(2016-12-19)[2019-06-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2/t20161219_292360.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杜威的“從做中學”教育理論-豆丁網(wǎng) ?https://www.docin.com/p-887131669.html
[4]杜威的“從做中學”教學理論及其現(xiàn)實意義-原創(chuàng)力文檔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205/5341220034003123.shtm[5]杜威“從做中學”教育理論的探究及啟示-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383451275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