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喻,朱晶,李秀奇
(九江市中醫(yī)醫(yī)院麻醉科,江西 九江 332000)
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成為治療急慢性膽囊疾病的常規(guī)手段,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是該手術全身麻醉的常用藥物,但具有較多不良反應,其中藥物劑量與用藥的不良反應密切相關,從而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傳統的中醫(yī)技術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是運用現代針灸經絡及中醫(yī)辨證論的治療原則,對耳穴埋豆部位進行按摩,調節(jié)植物神經,降低圍麻醉期應激反應,達到鎮(zhèn)靜鎮(zhèn)痛的效果,從而減少術中阿片類藥物及其他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诖?,本研究選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膽囊結石、膽囊炎欲行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耳穴埋豆穴位按摩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中阿片類藥物影響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擇期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兩組麻醉前均未用藥,手術當天進入手術室后常規(guī)監(jiān)測SPO2、BP、ECG、HR、BIS(腦電雙頻指數)。常規(guī)開放外周靜脈,輸入8 mL/kg復方氯化鈉。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全憑靜脈麻醉。觀察組采用全憑靜脈麻醉聯合耳穴埋豆穴位按摩,具體操作如下:由病房護士于術前一天選擇患者神門,皮質下、交感,心、腎、肝,脾等耳穴,以酒精球輕擦消毒,用膠布將王不留行籽準確的貼敷于耳穴處,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熱、麻、脹、痛等刺激感,每天3~5 次,每次3 min 左右,持續(xù)至術后2 d。兩組麻醉方法相同:咪達唑侖0.05 mg/kg、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55,規(guī)格:10 mL∶100 mg),藥代動力學模型選測Marsh 模型[1],初始靶控濃度定位 4 μg/mL 后待患者意識消失后逐漸調整,順阿曲庫銨0.2 mg/kg(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規(guī)格:10 mg),瑞芬太尼(湖北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規(guī)格:1 mg),藥代動力學模型選測Minto模型[2]初始靶控濃度定位4 μg/mL后待患者意識消失后逐漸調整,維持BIS(腦電雙頻指數)40~50至術畢前10 min。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意識消失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效應室濃度,比較兩組術中維持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采用Dixon’s Up and down 法測定EC50和EC95數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意識消失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效應室濃度比較觀察組瑞芬太尼效應室濃度、丙泊酚效應室濃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意識消失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效應室濃度比較(,μ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room concentration of 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μg/mL)
表2 兩組意識消失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效應室濃度比較(,μ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room concentration of 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μg/mL)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丙泊酚效應室濃度2.87±0.34 3.68±0.31 11.134 0.000例數40 40瑞芬太尼效應室濃度2.63±0.22 3.28±0.31 10.815 0.000
2.2 兩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EC50、EC95數值比較 觀察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EC50、EC95 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EC50、EC95數值比較(,μg/mL)Table 3 Comparison of EC50 and EC95 valu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μg/mL)
表3 兩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EC50、EC95數值比較(,μg/mL)Table 3 Comparison of EC50 and EC95 valu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μg/mL)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瑞芬太尼EC50 3.58±0.52 4.32±0.76 5.082 0.000丙泊酚EC50 3.12±0.35 3.98±0.54 8.452 0.000丙泊酚EC95 3.32±0.37 4.32±0.62 8.760 0.000瑞芬太尼EC50 2.93±0.36 3.72±0.47 8.439 0.000
目前,全身麻醉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作為治療臨床各種急慢性膽囊疾病的常規(guī)手段在臨床廣泛應用,而手術必須有完善的麻醉方案,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為麻醉常用藥物,存在明顯不良反應。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與個體差異、年齡因素、肝腎功能、藥物劑量、藥物互相作用等因素密切相關,其中藥物劑量與某些不良反應密切相關,表現為呼吸抑制、惡心嘔吐、便秘、尿潴留、皮膚瘙癢、眩暈等,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法是運用現代化針灸經絡及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選取具有鎮(zhèn)靜止痛、安神止痙的神門穴;具有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功能的神經系統皮質下穴;具有調節(jié)自主神經功能的交感穴;具有益氣安神、通絡止痛作用的心穴等,并對耳穴埋豆部位進行按摩調節(jié)植物神經[3],降低圍麻醉期應激反應[4],達到鎮(zhèn)靜、鎮(zhèn)痛的效果,從而減少術中阿片類藥物及各種全麻藥物的使用劑量,可顯著減少因阿片類藥物劑量過大所產生的臨床各種不良反應。
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法具有的鎮(zhèn)靜止痛、安神止痙、調節(jié)自主神經功能等效果,在圍麻醉期使用此法,通過對耳穴進行持續(xù)的機械性刺激,從神經末梢傳導到大腦皮層的相應區(qū),使大腦興奮和抑制而產生鎮(zhèn)痛效果[5-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瑞芬太尼效應室濃度、丙泊酚效應室濃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EC50、EC95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持續(xù)刺激后可達到鎮(zhèn)靜安眠,提高痛閾,持續(xù)鎮(zhèn)痛的效果,減少術中阿片類藥物及各種全麻藥物的使用劑量,體內藥物蓄積較少,提高了蘇醒質量,同時,減少阿片類藥物的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7-9]。
綜上所述,全憑靜脈麻醉聯合耳穴埋豆穴位按摩可有效減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中阿片類藥物及其他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