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鷗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各種外界和自身因素,導致局部腦組織供血障礙或腦供血突然中斷,引起缺血、缺氧造成腦組織壞死,進而表現出患者臨床功能性障礙[1]。經過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序貫療法聯合雙聯抗血小板進行治療,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2-4]?,F將本院采用丁苯酞序貫療法聯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方法及效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2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每組60 例。常規(guī)組男37 例,女23 例;年齡40~78 歲,平均年齡(59.83±7.46)歲。觀察組男32 例,女28 例;年 齡43~74 歲,平均年齡(59.23±7.1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采用常規(guī)治療聯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對進行顱內減壓、營養(yǎng)支持、吸氧等常規(guī)性的治療措施,并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同時采用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規(guī)格:100 mg×30 s),1 片/次,1 次/d,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29,規(guī)格:75 mg×28 s],1 片/次,1 次/d,口服,以14 d 為1 個療程。
1.2.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組治療基礎上采用丁苯酞序貫療法治療。采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guī)格:100 ml:丁苯酞25 mg 與氯化鈉0.9 g)在發(fā)病后48 h 內開始給藥,靜脈滴注,2 次/d,25 mg(100 ml)/次,滴注時間≥50 min/次,兩次用藥時間間隔≥6 h,PVC 輸液器對丁苯酞有明顯的吸附作用,故輸注該藥物時僅允許使用PE 輸液器。用藥14 d 且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將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改為丁苯酞軟膠囊(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99,規(guī)格:0.1 g×24 s)空腹口服,0.2 g/次,4 次/d,以14 d 為1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HMGB1、MMP-9、3-MST、Fibulin-5 水平及治療滿意度。①分別抽取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3、7、28 d 的空腹靜脈血5 ml 放置在抗凝管內,使用離心機進行處理,留取上清液并使用專用儀器對機體血清HMGB1、MMP-9、3-MST、Fibulin-5 水平進行檢測。②本院采取匿名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治療滿意度進行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非常滿意:患者或家屬對治療過程和治療效果滿意評分≥90 分;滿意:患者或家屬對治療過程和治療效果滿意評分70~90 分;不滿意:患者或家屬對治療過程和治療效果滿意評分<70 分。治療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HMGB1、MMP-9、Fibulin-5、3-MST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HMGB1、MMP-9、Fibulin-5、3-MS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 療3、7、28 d 后,觀察組血清HMGB1、MMP-9、Fibulin-5 水平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血清3-MST 水平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4。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HMGB1 水平比較(,ng/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HMGB1 水平比較(,ng/L)
注:與常規(guī)組同期比較,a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MMP-9 水平比較(,mg/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MMP-9 水平比較(,mg/L)
注:與常規(guī)組同期比較,a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Fibulin-5 水平比較(,μg/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Fibulin-5 水平比較(,μg/L)
注:與常規(guī)組同期比較,a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3-MST 水平比較(,μg/L)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3-MST 水平比較(,μg/L)
注:與常規(guī)組同期比較,aP<0.05
2.2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滿意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n(%)]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臨床發(fā)病因素較為復雜的臨床疾病,大多數患者是由于日常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自身所患的慢性疾病如過量飲酒、抽煙、缺乏運動鍛煉、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造成患者腦部血液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或血栓,導致血管腔堵塞造成患者身體血液循環(huán)驟減,從而引起腦組織發(fā)生嚴重的功能性損傷,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運功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和昏迷等,若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嚴重時會導致患者出現死亡[5-7]。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yī)學的發(fā)展,醫(yī)護人員也在通過大量臨床研究,如何在降低患者治療風險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和治療后對治療過程的滿意度。丁苯酞序貫療法聯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效果明顯。丁苯酞時一種專門用于治療腦血管病的新型藥物,其具有安全性單一體結構,可以通過抑制谷氨酸釋放,降低細胞內鈣濃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機制發(fā)揮藥效[8-10]。并能夠阻斷缺血性腦卒中所致腦損傷的多個病理環(huán)節(jié),具有較強的抗腦缺血作用,可明顯縮小大局部腦缺血的梗死面積,減輕腦水腫,改善腦能量代謝和缺血腦區(qū)的微循環(huán)和血流量,抑制神經細胞凋亡,并具有抗腦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夠全面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明顯減少梗死后神經功能缺失,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狀態(tài)和神經功能損傷[11-13]。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序貫療法聯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能夠有效降低血清HMGB1、MMP-9、Fibulin-5 水平,提高血清3-MST 水平,使患者治療滿意度增加,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