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華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開展項目教學的建議,將其作為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項目教學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新知。這種基于真實情境的項目學習,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了讓學生順利開展項目學習,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以滬科版必修一的第二單元“數據處理與應用”為例,借助項目“探究身邊的數據處理——經歷數據處理的一般過程”,利用資源庫平臺,在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中基于資源庫平臺的應用進行探究與實踐,并根據資源庫平臺的特點以及項目教學的要求,確定了基于資源庫平臺的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環(huán)節(jié)。
● 創(chuàng)設單元,導入項目
資源庫平臺支持各種常見類型的文件和文件包的分目錄上傳。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提供項目開展所需要的資源與素材,如本項目的項目任務單,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的概述,數據的采集、分析可視化的方法介紹,問卷設計原則,問卷發(fā)放的方法,報告撰寫的具體要求,調查報告的模板范例等電子材料,然后開設新單元,布置項目任務。教師將事先制作好的本項目的學習課件、知識清單、輔助微課等課程資源上傳到資源庫平臺,待項目開展時,開放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學生則需要在本項目中,通過在線問卷調查采集數據,并借助平臺工具完成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撰寫調查報告,經歷數據處理的全過程,以加深對數據、信息知識的理解。
借助資源庫平臺展示本項目學習的供選主題:①中學生移動學習現狀調查(教材案例);②中學生身體健康和體鍛情況調查(教材第65頁的練習);③福州近兩年氣象數據分析(教材第64頁的單元項目);④中學生旅游愛好調查;⑤家長或學生對學校社團活動看法調查;⑥高中生對課后輔導班的看法調查;⑦中學生食堂飲食情況調查;⑧高中生閱讀現狀的調查;⑨高中生對職業(yè)規(guī)劃認識的調查;⑩其他。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及主觀需求確定調查主題,從調查主題出發(fā),利用思維導圖確定數據需求,細化研究方向。
● 確定需求,制訂規(guī)劃
教師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選定主題,制訂項目規(guī)劃,內容包括項目研究目標、分析內容、需要收集的數據,成員分工、預期成果和時間進度等。
1.建立四人小組并確立調查主題,組員分工
①思考要解決什么問題?——探究什么:預測、原因、現狀……②需要收集什么數據?③確定使用哪些分析方法和工具?這些層層深入的探究問題引發(fā)學生對學科核心本質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自己查找信息的熱情,促進學生深入地探索關于此問題的知識結構。
2.細化調查方向并繪制思維導圖,填入項目單(如圖1)
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利用教師提供的個人賬號登錄平臺,在平臺上瀏覽或者下載對應的項目學習資源,自主完成學習。資源庫可顯示所有資源的下載和使用率,這樣方便教師充實資源庫,以及跟蹤學生項目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及時調整數字化資源。
● 小組合作,活動體驗
項目活動:
(1)針對所需數據,設計一份問卷,將編制的問卷試題填入圖2。
(2)完成問卷設計,發(fā)布網絡問卷。
(3)采集數據。
(4)呈現數據回收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及可視化。
①借助平臺深入分析數據,分組討論這些數據經過分析所挖掘出的有價值的信息。②借助平臺處理數據,對數據以表格、圖表或圖形等形式進行可視化表達。③通過對數據的現狀分析、原因分析等處理,你得到了什么樣的結論?
(5)在你的數據處理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風險?你要如何做好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資源庫平臺的運用,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針對問卷設計的要點和在線調查平臺的數據采集方法進行適當點播,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項目,如借助資源庫平臺自主探究、編制問卷,并通過互助交流,對問卷的有效性進行修正與調整,對獲取到的數據進行有效分析、重組,挖掘數據后面隱藏的有效價值。教師可以通過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學習動態(tài)分析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并適時引導。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平臺,對項目目標進行分層,針對不同小組的完成情況,推送不同進度、不同難度的項目細化任務,提供項目調查中所需的不同的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整個項目學習依賴數字化學習平臺,因此學習過程中強化了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及個人隱私保護意識。
● 撰寫報告,交流評價
小組要在平臺上提交以下項目任務單的內容(如下頁圖3)。
報告包含以下內容:
(1)開篇。數據需求的產生(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現狀分析、原因分析、預測分析等)。
(2)正文。①數據來源和采集數據的方法(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②思維過程(呈現思維導圖并簡述圖中內容與思維過程);③數據的分析和可視化結果(說明數據回收情況,以圖表為主的數據分析與可視化);④數據背后隱藏的信息(調查結論)。
(3)結尾。數據應用(意見和建議,為決策提供參考或依據)。
教師在教學平臺上開放作品區(qū),學生將完成的調查報告作品提交至平臺,以小組為單位對作品進行匯報。在項目評價階段,教師在平臺上提供項目作品評價指標,學生根據對應的評價標準開展量化評價,教師對各個小組的項目實施情況進行點評,如問卷設計合理性、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有效性以及調查報告的完整性等,并生成量化評價與建議,同時教師還可以對本項目中涉及的知識與技能難點進行總結,對學生完成項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加強對本單元知識的應用與拓展。學生可以在平臺上查看作品評價,及時改正不足。
完成本項目的調查研究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思維方法的遷移,形成數據處理與應用的意識,能有效地采集數據,借助有效的軟件工具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抽象數據,挖掘數據后面隱藏的深層價值,實現數據可視化,依托數據形成理性的價值判斷能力,并能依據數據解決實際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 結束語
資源庫平臺的有效利用,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基于資源庫平臺的項目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所需的學習資源,并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將數字化學習真正融入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筆者基于資源庫平臺對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進行實踐與探究,但該資源庫平臺的有效應用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打磨與完善,同時本課題組成員也要提高整合教材的能力,選取能貼近學生日常學習及生活實際的項目,進而實現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張封.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應用項目式學習的教學實踐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08):64-66.
[2]馬暢.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實踐探究:以《微電影制作》課程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09):46-48.
[3]夏正仁.淺議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視角下的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施[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01):53-54.
[4]秦曉蘭.信息技術項目化學習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18):46-48.
[5]楊爍,徐文.基于校園網的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Z1):58-61.
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JZ190155)課題“基于智能數據分析的信息技術在線課程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