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若琳
●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粵教版信息技術教材第三冊(下)第七課,是在學生已學習編寫“自動避障機器人”“尋光機器人”程序編寫的基礎上,學習應用“聲音傳感器”編寫“會聽聲音的機器人”程序。承上聯系并復習了“條件判斷”“永久循環(huán)”等程序模塊,啟下初識“聲音傳感器”的構造及其工作原理,并嘗試編寫“會聽聲音的機器人”程序。這節(jié)課重構了教材聽聲音往前走的設置,設定了動畫情境,將實際生活問題與編程應用深度融合,既能學習到編程思維及操作方法又能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信息學科的實用性、可用性。
●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總是充滿好奇與期待,他們期待著能夠動手編寫程序,這能給予他們無限的滿足感和榮譽感,但存在過度依賴書本內容,將書本程序照搬到計算機上,缺乏思考的問題。學生因問題、興趣啟發(fā)而學,不是因知識點而學。設計有趣的學習活動能夠讓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呈現現實問題或程序編寫易錯點更能激發(fā)其思考力、問題解決能力。
● 教學目標與要求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聲音傳感器的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理解聲音變量表達式的含義,熟練應用“永久循環(huán)”“條件判斷”模塊,嘗試編寫“聲控路燈”機器人程序。
過程與方法目標:從機器人功能需求分析出發(fā),了解聲音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會聽聲音的機器人的程序設計方法。通過編寫及仿真模擬機器人程序,熟練應用傳感器、永久循環(huán)、條件判斷、輸出等模塊,在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原因并修正機器人程序參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完成不同的情境任務的過程中體會設計多功能機器人的樂趣,感受使用機器人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用“條件判斷”模塊編寫程序及聲音變量表達式的含義,掌握編寫機器人聽聲音程序的方法,學會搭建與調試會聽聲音的機器人的方法和技巧。
難點:能夠在編寫、仿真模擬、測試機器人程序時,及時發(fā)現存在問題的原因,并且有針對性地修改程序參數。
●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題
師:(拿起手機說“hey,siri,幫我訂一個下午三點的鬧鐘”)同學們,老師剛才通過語音指令就定了鬧鐘,設想一下:“如果家里的一切設備都可以用聲音控制,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播放視頻)視頻中你們看到了哪些會聽聲音的機器人?這些設備之所以能聽到聲音是因為具備哪個組件?
生:會聽聲音的門、收音機、燈、果汁機、顯示屏等。因為有聲音傳感器,所以設備能聽到聲音。
設計意圖: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會聽聲音的機器人其實就在身邊,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引出學習主題——對聲音傳感器的探索。
2.學生主體,初探新知
活動一:cosplay小小售賣員
師:今天我們來舉辦一場cosplay秀,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班級里的“小小售貨員”,誰愿意上臺給其他同學介紹一下你們家2021年最新款聲音傳感器?
生:聲音傳感器由“聲音探頭”“可調電阻”“探測指示燈”組成,其中“聲音探頭”是用來感應外界聲音的,“探測指示燈”會在有聲音時亮起,通過調節(jié)“可調電阻”可以調節(jié)聲音傳感器的靈敏度。
活動二:看圖講科學
師:請大家觀察如圖1給出的提示,結合之前學習的“紅外避障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誰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聲音傳感器是如何工作的呢?
生:聲音傳感器感應到外界聲音時,會亮起紅燈,并傳輸相應的電信號“1”給微電腦。
師:那外界沒有聲音時,聲音傳感器還工作嗎?
生:不工作了?。ㄋ妓骱?,回答說沒有聲音也會工作,傳輸電信號“0”)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完成學習活動、學習任務,初識新知。教師預知易錯點、知識盲區(qū),并幫助學生進一步認知,掃除盲區(qū)。學生在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3.任務探究,重點突破
師:阿衰同學家門口新安裝了“聲控路燈”,他很好奇它是如何工作的。我們通過視頻看一下,阿衰家的聲控路燈具有什么功能?嘗試著幫助阿衰分析出“聲控路燈”的算法程序流程圖。
學生觀看樓道聲控燈演示視頻,填寫“聲控路燈”程序算法流程圖(如圖2)。
師:有一半的同學在流程圖上進行了修改,將“是”選項后的空格由“高速電機”改成“彩燈(開)”,將“否”選項后的空格由“高速電機”改成“彩燈(關)”。為什么會有這一改變呢?
生:因為“聲控路燈”是(否)由聲音開啟(關閉)燈泡,而不是高速電機行走(停止)。
師:修正流程圖后,請大家嘗試編寫“聲控路燈”程序,記錄下你遇到的問題,再請其他同學幫忙解答。
學生記錄問題:①程序存在無法識別語句、無法運行的問題。②在仿真模擬時,機器人不亮燈。解答:
①程序中條件判斷沒填寫或者填錯了,可以填“聲音變量==1”。②有多種可能性,可能是機器人沒有放在聲源范圍內,也可能是彩燈的屬性沒有設置顏色。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視頻分析程序算法流程圖,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培養(yǎng)學生問題分析能力,進一步理清思路;引導學生由發(fā)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呈現問題引發(fā)思考并在分析問題過程中突破教學重難點。
4.理實結合,機器調試
師:請同學把程序導入到機器人里,測試一下是不是可以實現“阿衰家聲控路燈的功能”。
兩位學生上臺操作(其他同學通過投屏直播觀看操作過程):將聲音傳感器插入P1端口,彩燈插入P2端口,用數據線將微電腦與計算機相連。
師:下面到了見證奇跡的時刻!打開開關,燈亮了,成功了嗎?燈是亮了,可是阿衰拍掌一次,能從一樓走到二樓嗎?不能的話怎么辦?
生:加入“延時”模塊,讓燈亮的時間加長一點。
設計意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避免紙上談兵,將程序編程與機器人相結合,呈現真實問題,引發(fā)真實思考,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5.拓展提升,思維訓練
師:設計一個機器人沒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能從一個機器人改造成無數個機器人就了不得了。如果只更換“聲控路燈”程序中一類模塊,你能不能把它變成其他功能的機器人?
生:將聲音傳感器換成紅外避障傳感器就可以實現遇到障礙物亮燈;將聲音傳感器換成光感傳感器就可以在感覺到沒光的時候亮燈;將聲音傳感器換成溫度傳感器就可以在溫度過高時亮燈。將燈泡換成高速電機就可以聽到聲音行走;將燈泡換成音樂就可以聽到聲音播放音樂等。
設計意圖: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讓學生在編制一個機器人的過程中學會編制一類機器人。感受思維的力量,延伸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操作能力。
6.小結(略)
●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采用任務驅動法、問題驅動法,將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既驗證理論的有效性,也指導了實踐操作。首先,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將高科技智能生活展示在學生眼前,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過渡到學習主題。通過“cosplay小小售貨員”“看圖講科學”兩項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帶領學生去認識“聲音傳感器”的基礎構造及其工作原理,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指引學生何時討論、何時上臺展示,提出存疑點讓學生再次思考討論及總結。然后,設置探究性任務“觀看趣味視頻,將生活實際問題與機器人編程學習聯系在一起,由抽象到具體,嘗試應用聲音傳感器編寫聲控路燈程序”。應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思想,讓學生通過改造程序實現機器人的不同功能,更深刻地理解程序編寫的意義和應用。最后,觀看視頻升華主題,學生可以認識到技術在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危害,一方面要理解事物的兩面性,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鞭策自己去努力優(yōu)化技術,為社會做出貢獻。
點評
本節(jié)課,黃老師針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計算思維的發(fā)展性目標,對教材進行了重構,從具體到抽象,化難為易,以簡駕繁,突破難點,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課堂各環(huán)節(jié)都設置了多樣化的練習,科學合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采用動畫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求知,通過合作交流完成任務。這種將實際生活問題與編程應用深度融合的形式,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又能讓學生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課堂高效有活力,達到了讓學生學以致用的目標。
本節(jié)課重點突出,目標全面、準確、具體,布局合理,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條理地將舊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從而引出新知。課堂設計突出了以學生為本、全面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理念。新課程強調“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以及“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聚焦應用實踐”。黃老師在這節(jié)課中設計的“cosplay小小售貨員”“看圖講科學”等活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氛圍中自動進入學科認知情境,聯系生活實際,突破難點,體現了教師扎實過硬的專業(yè)能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動腦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
總之,這節(jié)課教學過程設計完整有序,既體現知識結構、知識點,又注意突出學生活動設計,體現出教學民主的特點,具有啟發(fā)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