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
日前,教育部曝光的8起違反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的典型案例,包括在課堂上歧視、侮辱學生,誘導學生參加有償補課,要求學生從事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宜等。新華網(wǎng)獨家連線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談及公布違反教師行為準則典型案例的效果時,儲朝暉表示,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一直在完善,尤其是近兩年,相關政策不斷推出,相關工作也在不斷加強。解決師德建設問題,不僅僅只是事后處罰,還要考慮怎么把好進門關,怎么把握好“標準”和“度”?
師德建設是近年來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起著規(guī)范教師的從教行為,鍛造出家長滿意、人民放心的高素質教師的作用。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職業(yè),如果沒有良好的師德,可能會犯下嚴重錯誤,所以師德必須挺立在前。師德敗壞的教師不只是影響了教師的群體形象,更為嚴重的可能會侵害學生的利益,甚至對學生造成傷害。對違反師德的教師,事后懲罰雖然能給予深刻的教訓,但卻無法彌補已造成的損失和傷害。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應嚴把入口、守住關口和暢通出口。
嚴把入口就是要加強對教師的入職查詢。入職查詢可以對即將入職教師行業(yè)人員的品德進行審核和把關,把思想素質低下的人員拒之門外。由于入職的大都是高校畢業(yè)生,查詢的必然是大學生的學籍檔案,高校必須加強學籍管理,如實填寫學籍檔案中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情況。只有學籍檔案真實了,入職查詢才能起作用。此外,當前教師招聘過程中尚存在僅重視筆試和面試成績,忽略考察入職人員品德的現(xiàn)象。不重視考察入職教師的品德修養(yǎng),會給今后的師德失范問題埋下隱患,也就無法把牢入口關。
守住關口就是要強化學校的管理責任。學校對教師具有管理職責,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違反師德的言行學校不可能毫無察覺,只是一些學校領導存在認識上的偏差,總覺得那是教師的私事,或者礙于人情不愿意去管。這就導致違反師德的教師膽子越來越大,以至于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于情于理,學校都應該對教師盡到管理上的責任,不能礙于人情視而不見。不然,這既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也是對教師的不負責任。個別教師出現(xiàn)師德問題的出發(fā)點也許是好的,只是在做法上欠妥,學校如果能早發(fā)現(xiàn)早警示,幫助其改正錯誤的做法,就能避免造成惡劣的影響,對學校和教師來說都是好事。
暢通出口就是要將嚴重違背師德修養(yǎng)、性質惡劣的“害群之馬”清理出教師隊伍。教師群體中的“害群之馬”已經(jīng)不僅僅是違反師德的問題了,而是其品德修養(yǎng)不配為人師。對這樣的教師,教育主管部門應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一個,查處一個,將敗壞教師群體聲譽的“害群之馬”徹底清理出教師隊伍,并將其繩之以法。
“百年大計,教育先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具有主導作用,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必須要嚴把入口、守住關口和暢通出口。◆(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毛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