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納入到初中教學的目標當中,基于新課標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方式的多樣性并變式思維,注重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語文學科主題式教學在于以語文教材類屬內容為載體,以不同文本的學習目標內涵為依據,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歸類教學等方式,將教學內容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劃分和提煉、概括和總結,使學生處于教師所設的主題中,并基于課本進行適當的拓展,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和環(huán)境,實現準確化、生活化、多樣化、個性化、系統(tǒng)化的教與學,力圖破繭成蝶獲得語文學習的最有效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主題式教學;新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1-074-02
【本文著錄格式】張益永.初中語文教學開展主題式教學的方法分析[J].課外語文,2021,20(21):74-75.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選擇教學主題準確化
教學目標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方向,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才能夠保證教學過程有的放矢,真正提高初中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受我國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在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了心理壓力,同時忽略了主體學習過程中對其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開展主題式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這種教學形式不僅注重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更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開展主題式教學時首先需要將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納入到教學目標當中,同時在教學主題確定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選擇適用的、客觀的、符合學生需求的主題。例如八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單元教學目標任務是閱讀新聞并學習新聞寫作,在這個教學目標之下,教師就可以將“成為新聞記者”作為本單元教學的主題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過程中注重教材典范新聞名篇的寫作方式、寫作技巧,關注新聞寫作的格式等要素,但如果將本單元的主題設置成“閱讀新聞”,則學生可能僅僅能夠掌握書本中提供的有限的新聞內容知識,不利于其后續(xù)寫作能力培養(yǎng)。
二、以激發(fā)學習興趣為導向,選擇教學主題生活化
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出現的重要問題是方法和內容單一、課堂氛圍沉悶,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內容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不利于其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主題式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課本與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學生認識到語文的學習就在生活當中,特別是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寫作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寫作與生活是不可分割的?,F在的初中語文教學陣地主要是在教室里、課本中,脫離了生活實際,使得學生的寫作內容缺乏趣味和生活感,內容不夠生動感人,甚至有時缺乏邏輯的美感,因此,教師應當利用主題式教學方式,開展寫作教學。例如八年級上學習了《回憶我的母親》一課,教師可以以本篇文章作為基礎范本,開展描寫人物類寫作教學,主題設定為“我身邊的人”,并圍繞主題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擴展,找到相關題材的文章或者影視作品進行課堂分享;也可以組合書本中已有的資源,例如《背影》(八上)、《我的叔叔于勒》(九上)等,將這些課本中的內容進行整合,讓學生提前學習,在體會作者情感以及掌握寫作技巧的同時開展寫作,同時人物選擇限定在學生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人物,這樣的主題教學和寫作方式能夠使他們在寫作過程中投入自己真實的情感,激發(fā)其寫作熱情,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提高課堂參與度,主題教學方式多樣化
開展主題式教學不僅僅需要注重主題內容的設定,同時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保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教學的方式開展主題式教育,將班級同學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注意不能僅僅依照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劃分,要充分掌握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能力,從而盡可能地公平劃分,這樣才能夠在不打擊其自信心的前提下發(fā)揮合作教學的作用。小組劃分結束后,教師就可以設定相應的主題,讓各小組進行自主學習。例如九年級第六單元,本單元選取了很多古典名著的重要選段,包括《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大觀園》以及《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這些內容在講解的過程中較為枯燥且不利于學生理解,同時如果將課文分割開來,不利于構建學生古典文學學習的框架,因此教師可以以“走進古典文學”為主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將文章進行整合,讓學生首先針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學習與交流,解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讓學生在課本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分享名著中其他的重要選段,綜合自主合作、小組探究和交流的多種方式,這樣在多樣化學習中提高學生對古典文學的學習興趣和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四、滿足不同學生需求,教學主題個性化
開展主題式教學不僅僅要使語文學習的目的性更強,更重要的是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達到不同程度的理解,明悟教師所設置的主題內容。情境教學是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式,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將要學習的內容,更利于其消化和理解。運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使創(chuàng)設的內容更加生動,易于學生接受。教師也可以運用聲音、圖像、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與主題相關的內容和素材。例如七年級下《愛蓮說》和《陋室銘》兩篇文章,主題設定為“以文明志”,無論從主題還是教學內容上對于學生來說都難以理解,所以教師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模式,將書本中的內容運用詩朗誦、教學視頻等方式向學生進行展示,在視覺、聽覺不同感官的調動中,體現聽說讀寫的個性化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利于全體學生參與和理解,從而在后續(xù)的整體學習中更好地推進主題式教學。
針對不同學習能力和階段的學生,還可以設置不同的主題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一文后,學生對老舍先生及寫景類知識已經有初步的了解,接下來一階段教師的教學主題可以設置為“發(fā)現家鄉(xiāng)的美景”,讓全體學生在這一主題下進行觀察、思維、表達、分享和溝通,同時通過交流和討論掌握文中重點的景色描寫和景色描寫的技巧等。對于學習能力較強或者自身素質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擴展和拔高要求,讓學生選擇性地參與,例如開展“我眼中的老舍與他的作品”的主題教學活動,讓學生收集和學習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如《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在學習之后進行積累、歸納和總結,有選擇地進行寫作創(chuàng)作(比如人物描寫片段、敘事類文章寫作甚至小說創(chuàng)作等),這樣既能夠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個性學習需求,同時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五、幫助歸納整合知識,教學主題系統(tǒng)化
開展主題式教學的重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有條理,更加專題化、系統(tǒng)化,便于其日后進行復習整理,以及語文教學的進一步開展。在學期開始階段,教師就可以與學生一起對本學期的語文學習內容進行預習性前瞻性歸納,并嘗試設置出相應的學習主題,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總括本學期將要學習的課文,將這些課文按照主題進行分類,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學期涉及的文章類型和寫作類型,針對每一個主題也可以劃分出二級主題,例如在古詩文的學習中教師就可對將要學習的古詩文進行分類,例如按體裁(古體詩、近體詩、游記散文、寓言故事等)、按內容(送別、愛國、戰(zhàn)爭、愛情、感懷、思鄉(xiāng)、寫景等)等,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的歸納和整理,同時進行分類也有利于學生的記憶,方便他們日后的復習和內化工作。
六、結合主題學習探討,教學模式系統(tǒng)化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堂中要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同時也要有著良好的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能力,并且在合作學習的時候發(fā)展團隊精神。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主題學習探討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交流展示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完初中的語文基礎知識之后,學生自然就會收獲一些學習成果,這也就是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但是學生學到的知識不能一閃而過,需要在課堂教學結束時加以鞏固和提升。所以教師就要優(yōu)化教學模式,在課堂結束的時候,讓學生通過學習成果交流展示的方法,鞏固學到的知識。主題寫作也是主題式學習的重要呈現方式。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在課堂中設置主題寫作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主題寫作中認識世界以及彰顯自我。主題寫作的內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也可以結合具體的課堂內容來確定,但是基本的也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且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主題寫作高效地進行。并且在課程教學結束的時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回顧和總結,并對本次訓練的重點內容和知識點進行復習,確保主題式教學的有效性。
七、結語
初中語文主題式教學方式能夠使課堂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同時能夠使其在學習開始之前頭腦中形成大致的知識體系,學習結束之后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樹狀圖譜,易于接受后面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因此合理運用主題式教學方式,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
參考文獻
[1]楊家文.探究初中語文教學開展主題式教學的方法[J].內江科技,2020(6).
[2]陳縝.淺議九年級語文主題式自主作文教學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5).
作者簡介:張益永,1973年生,甘肅榆中人,本科,現任甘肅省榆中縣青城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