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和妻子感情破裂,都同意離婚,但法院一審判決不準予離婚,只因為我們都不愿意撫養(yǎng)5歲的女兒。請問,法律不是保護離婚自由嗎?為什么法院不準予離婚?
鄭先生(海南三亞)
律師意見:我國《民法典》規(guī)定:“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yǎng)、教育和保護的權利?!薄肮餐袚鷮ξ闯赡曜优畵狃B(yǎng)、教育和保護的義務?!薄段闯赡耆吮Wo法》中也明確了監(jiān)護人對子女的相關義務。在法律上,這種父母對子女的強制性法律義務,這種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義務,不以婚姻關系的存續(xù)為前提。如果你和妻子離婚都不撫養(yǎng)孩子,孩子的權益就會受到損害,所以,法院的判決是慎重而正確的。
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結婚和離婚的自由權利,但撫養(yǎng)孩子是法律明確的責任和義務,是夫妻雙方不可推卸的責任,誰也不能賭氣甩包袱,以至于影響甚至犧牲孩子的合法權益。建議您冷靜下來,認真反思引起離婚訴訟的原因,處理好夫妻關系,更要端正態(tài)度,糾正不履行撫養(yǎng)義務的錯誤行為,維護好子女的權益,讓女兒幸福健康地成長。
籃球比賽中沖撞受傷,能否要求對方賠償經(jīng)濟損失?
問:上周,我兒子(18歲)在小區(qū)里與三個同學打籃球。在爭搶籃板球的過程中,一個同學張某(18歲)的肘部正好打在我兒子的臉上,造成我兒子左前牙折斷,不得不做植牙手術,花去治療費3萬多元。請問,我能否要求張某和其家長賠償經(jīng)濟損失?
胡女士(河南周口)
律師意見:根據(jù)一般生活經(jīng)驗,籃球比賽或者籃球?qū)辜堋⑻?、搶、投等基本動作于一體,兼有較強的對抗性。結合籃球運動和籃球比賽的特點,其具有群體性、對抗性及一定人身危險性,因此屬于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您兒子自發(fā)參與籃球活動,本身就意味著自愿承擔籃球活動可能導致的損害后果,所以,您兒子參與籃球活動屬于自甘風險行為。
法律上的自甘風險行為一般應當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所從事的行為具有不確定的危險,即從事的行為具有導致參與人遭受損害的可能性;二是行為人對于危險和可能的損害有預見和認知的能力;三是行為人自愿承受實施風險行為可能導致的損害后果;四是行為人自甘風險并非出于為履行法律或者道德上的義務;五是行為人系自愿實施風險行為。
在籃球比賽或者籃球?qū)怪校?guī)則允許合理的身體接觸甚至碰撞,故活動參與者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即處于身體碰撞和損害的危險之中,參與者既可能是潛在危險的制造者,也可能是潛在危險的承受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參加籃球比賽或者籃球?qū)節(jié)撛诘奈kU和損害可能性,理論上具有相應預見和認知的能力,其自發(fā)參與活動本身即意味著自愿承受籃球活動可能導致的損害后果。
我國《民法典》第1176條規(guī)定:“自愿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fā)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痹跓o充分證據(jù)證明肇事同學對于損害發(fā)生具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情況下,您向其提出經(jīng)濟賠償缺乏法律依據(jù)。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