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珂
中山紀念中學由孫科秉承其父孫中山“謀建設、培人才為富強根本”的精神而創(chuàng)建的。長期以來,學校始終重視學生對孫中山精神的傳承與弘揚。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揮孫中山精神文化育人的功效,學校進行了孫中山精神的傳承實踐研究,開發(fā)各種校本課程,引導學生講好“中山故事”,傳承“中山文化”,將孫中山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但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校本課程實施的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仍不理想。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結合校本課程教學評價的實踐,探究提高孫中山精神傳承實踐的教學評價有效性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論及評價原則
多元智能理論最早由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他認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并有所創(chuàng)造的能力?;诖耍麑⑷祟惖闹悄茴愋头譃榘朔N: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論承認了人的個性化差異。主張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智能優(yōu)勢,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智能潛力。這就要求教學者了解學生智能領域的分布,并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多渠道、情境化評價的評價方式。在筆者看來,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評價學生的學習,應當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一)以目標為導向
評價要以目標為導向,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過程、內容、任務。學科教學要基于課程標準,而校本課程沒有課標,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結合校園特色與學生實際。例如,孫中山精神的傳承教學可以制定以下目標:帶領學生探尋孫中山背后的故事,提升學生合作探究、組織策劃、查找資料、社會活動、寫作表達等方面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走訪、采風、調查、訪談等學習方式,在觀察中形成歷史想象,在體驗中學習歷史;在孫中山故事中挖掘其“天下為公,敢為人先”的精神,推動學生對校園文化從認知到認同,真正踐行“祖國高于一切,才華貢獻人類”的校訓。
(二)立足學生發(fā)展
教育部于2001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強調,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傳統(tǒng)評價側重對學生進行甄別與選拔。基于多元智能理論,校本課程的評價應當更多轉向學生本身,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fā)展。在進行孫中山精神的傳承學習中,我們首先應該回應學生的疑問:“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孫中山精神?”這就需要教育者充分挖掘孫中山精神的時代內涵,闡明孫中山精神在學生的人格塑造、職業(yè)選擇和終身發(fā)展方面的價值。
(三)與學科教學情境相結合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情境化的評價方式,首先,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評價,都不是無本之木,都可以借鑒具體的學科教學,如,語文、歷史、政治、音樂等學科課程。其次,從學生的接受程度和空余時間上看,校本課程與學科課程結合也是相對高效的一種方式,二者應當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二、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評價實踐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及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得出多元智能理論與孫中山精神學習的關系,如下圖:
在歷史課中的孫中山精神學習評價中,我們可以制定以下量規(guī):
任務案例
基本問題:孫中山為什么被稱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今天的我們應當如何繼承和發(fā)揚“孫中山精神”?
1.小組任務
(1)人數:3-4人
(2)基本要求:根據上面提出的基本問題創(chuàng)設一段對話或者舞臺劇,它必須反映出特定時空背景下的歷史人物形象,而且必須包括至少一名虛擬人物角色參與到小組表演展示中。
(3)其它要求:
A.主題:圍繞孫中山展開對話或表演。
B.地點:背景發(fā)生在中山市翠亨村。
C.時間:所扮演人物至少一人是1911年以前出生的,其余可以是歷史上任何時期的人物。
D.參考文獻:小組所參考的文獻資料應標明來源與出處。
2.個人任務
現在是2071年,你選擇了自己喜愛的職業(yè)、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在你的人生路上,對你影響最大的是孫中山的什么精神,他是怎樣影響你的?請寫一封信給自己的后代或50年前的你。
要求:
A.信中要涉及到孫中山及其精神;
B.涉及你的生命歷程中是哪一件具體事情受到了他的影響;
C.可以包括你所閱讀過的書、生活中重要的人物、你的職業(yè)等。
評價學生的任務作業(yè)時,我們可以設計以下評定表:
三、多元智能理論下評價實踐的注意事項
(一)將評價貫穿全過程。課程與評價之間并沒有清楚的界線,評價既可以是在教學過程之中,也可以是在教學結束之后。有些教師把學習目標的完成當成是評價的標準,而忽視了階段性評價,這是不恰當的。在評價過程中,我們要強化對評價目標、內容、結果的認識,將評價貫穿活動的全過程,才能準確開展評價并發(fā)揮其功能。
(二)利用評價改進教學。孫中山精神的傳承實踐是一個長時間、多學科參與的系統(tǒng)教育過程,教師要注重建立評價反饋體系。對教學來說,評價作為教師教學的一種手段,主要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師教學。我們可以利用好評價反饋,促進教師的反思,并在反思中修正校本課程方案,改進校本課程實施。
四、結語
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多元化智能理論的引入,適應了學生發(fā)展需求,有利于學生的多元發(fā)展。教育工作者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教學改進,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在學科教學設計中靈活滲透校本課程內容,實現對學生多元智能的靈活引導和培養(yǎng),促進校本課程真正落實、提質增效。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