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霞
摘 要:興趣是幼兒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巨大推動力,而在教學活動中,依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將知識融于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生命力,只有讓幼兒在生動的游戲情境中學習,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以班本課程《哇!恐龍來了》為例,解析教師如何在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幼兒身臨其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形成樂說、樂探、樂創(chuàng)、樂玩的學風,促進其主動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游戲情境;主動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為了使游戲能深入、高質量地開展起來,在幼兒的學習中,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起著關鍵的作用。那么,何為游戲情境呢?就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所創(chuàng)設的情節(jié)和環(huán)境。一個好的游戲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可以使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下面,就以我班開展的班本課程《哇!恐龍來了》談談如何在活動中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引發(fā)、支持與促進幼兒學習。
虞永平教授認為,適宜性是幼兒園課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既需要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又需具有挑戰(zhàn)性并立足一般幼兒年齡特征。選擇適合孩子的主題,能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推動課程深入發(fā)展。
于是,我們順應孩子的興趣,帶領他們走進了恐龍世界的情境中,開啟了恐龍?zhí)诫U的游戲之旅……
一、開展“猜猜我是誰”的游戲情境,讓幼兒樂說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說,老師設計了一張“恐龍知多少”的調查表,從“我認識的恐龍”開始了解,和爸爸媽媽一起記錄:我認識恐龍的品種,包括它的體長、體重、食性、住址以及它的樣子等等。
然后把調查表帶到幼兒園,以游戲“猜猜我是誰”獎勵小紅星的方式,鼓勵孩子們樂說。孩子們拿著自己的調查表,都自告奮勇地要上來猜,氣氛非常好。
“對啦,這是霸王龍,它的身體長11.5—14.7米,它是肉食性動物;這是甲龍,它的身體長5—6.5米,生活在北美洲,它是草食性動物;這是劍龍,它也是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
突然有一個孩子問我:“沈老師,11米到底有多長呢?”于是,我找來了一把米尺,在墻壁上開始比劃,測量結果是,一堵墻就有11米長,“哇!原來霸王龍的身體正好有我們教室那么長”,終于孩子們有了11米的概念,大家有了參照長度,接下來的交流就變得更加有趣了:“我的恐龍兩個教室那么大”“我的恐龍有點小,只到小床邊上”…… 大家都在大膽地表達,有的孩子還帶來了恐龍模型,讓同伴猜,有的穿上恐龍衣,一起做游戲,教室里很熱鬧。
在相互的交流中,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積極地表達著自己對恐龍的了解,他們的思維在碰撞,知識在融合,發(fā)展在同步。一個小小的游戲,就能使孩子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二、開展“真實科探”的游戲情境,讓幼兒樂探
幼兒本身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有著天生的探索欲望,總有問不完的問題,而科學探索更是一件讓孩子們感到神奇的事情。
于是,在此次班本課程的科學探索中,我們生成了一些探究課程,比如“火山爆發(fā)”“我是考古學家”等等。為了讓幼兒主動地學習科學探索的本領,老師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游戲情境,讓孩子們自主地在玩中探,在探中玩,享受著科學探索的樂趣。
比如小實驗“小恐龍孵出來了”,所用的材料有:玩具恐龍蛋和水。老師拿出了兩個蛋寶寶,神秘地告訴孩子們,這是恐龍蛋,需要在我們的愛護下才能孵出小恐龍,大家很興奮,紛紛想出辦法,有的說“把它放在衣服里”,有的說“把它放在被子里”,也有的說“把它放在沙子里、草里”……我告訴孩子們,今天這兩個小恐龍有點特別,它需要放在水里才能孵出來,大家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于是,我們的實驗開始了。孵化的過程很漫長,孩子們時不時地走過來觀察:“老師,快來看,殼有點破了”“我看到小恐龍的一點點身體了”……
當有孩子大聲嚷嚷的時候,有同伴會提醒他:“噓!小恐龍在睡覺呢,別打擾它。”
經過兩天的時間,在大家的期待與照顧下,“小恐龍”終于孵出來了。
雖然,孵出來的小恐龍是假的,但是,孩子們是天真的,他們在假景中能得到真知,比如,不大聲吵鬧打擾到小恐龍、學會了如何照顧別人、學會了認真觀察、學會了牽腸掛肚。在孵化的過程中,我們還滲透了愛媽媽的情感,讓孩子們感受到一個生命的出現(xiàn)是很不容易的,要珍惜美好的時光。
而“我是考古學家”的游戲情境,則將孩子們帶入真實的考古現(xiàn)場,因為這些材料都是仿真的,有考古工具還有仿真恐龍化石,大家戴上專業(yè)設備,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將恐龍化石從巖層中取出來,那架勢一個個真的就像小小考古學家,細致、耐心在“我是考古學家”的游戲情境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游戲“沙中尋寶”的情境,更是讓孩子們興奮不已,老師將仿真恐龍藏在了沙子中,孩子們憑著寶藏圖中的位置進行挖寶,這里考驗的是孩子們的思維判斷能力、觀察力以及小組協(xié)作能力。而整個過程都是孩子們積極主動參與的。
身臨其境,使幼兒在科學游戲情境中真正會思考、會動手、會觀察、會分析,他們會表現(xiàn)得更主動、更快樂。
三、開展“恐龍展”的游戲情境,讓幼兒樂創(chuàng)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幼兒的藝術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幼兒接受全面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幫助幼兒產生藝術思維,豐富幼兒的學習生活以及情感世界。那么,如何讓孩子們用藝術的方式去描繪多彩的恐龍世界呢?我們創(chuàng)設了“恐龍展”的游戲情境,讓孩子們用畫筆去描繪,用積木去搭建,用刮、捏等方法去展現(xiàn)。
開展“恐龍展”的游戲情境,讓幼兒置身于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創(chuàng)作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發(fā)展。
四、開展“親子匠心做恐龍”的游戲情境,讓幼兒樂玩
家長參與課程建構能很好地推動課程的完善。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們發(fā)揮家長的優(yōu)勢,將家長邀進課堂,設計“親子匠心做恐龍”的情境,鼓勵家長蹲下身來,做孩子的好幫手、好伙伴,一起完成恐龍盔甲:找材料、畫圖紙、粘貼、裝飾……有個媽媽和我說:“沈老師,我這個恐龍,一家三口,花了七個小時完成的,雖然時間有點長,但我們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很快樂,難得一家三口在一起做一件事。”看來,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穿針引線,讓家長走進了孩子的世界,和他們成為了親密朋友,一家人共同度過了一段甜蜜的親子時光。
當然,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要考慮它的新穎性、適宜性,只有適合孩子的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和探索愿望。巧設游戲情境讓幼兒樂說、樂探、樂創(chuàng)、樂玩,各方面能力在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得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