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雷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影響。方法:選擇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腦卒中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2例)與對照組(32例),分別予以早期康復治療和常規(guī)康復治療,就其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改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的FM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治療能顯著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
關鍵詞: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早期康復治療;FMA評分
腦卒中的危害性較大,會使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給其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1]。因而在臨床中要重視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干預,特別在疾病初期給予其針對性治療。本研究選取64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就早期康復治療對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的作用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為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腦卒中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2例)與對照組(32例)。觀察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62.6±5.1)歲。對照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63.3±5.0)歲。兩組患者上述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康復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康復治療,在康復期再進行肢體功能訓練,早期僅給予病情監(jiān)護。觀察組予以早期康復治療,措施如下:(1)在疾病初期注意預防壓瘡的發(fā)生,定期為患者翻身和按摩,對關節(jié)處進行按摩和熱敷,并結合肢體被動運動以預防肌肉萎縮,同時還需給予營養(yǎng)支持。(2)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開展健康教育,告知其病情和進行康復治療的必要性,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康復治療。可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握手、體位轉移、被動屈曲等訓練,還可給予按摩和針灸治療。(3)在進入康復期后可增加訓練強度和訓練內容,可指導患者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肌力、抗痙攣訓練,以提升其肢體運動功能為目標。(4)全程進行心理康復治療。需根據(jù)患者性格和心理特征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可向其列舉康復案例,對其進行鼓勵,讓親友陪伴其進行訓練。(5)在早期治療時要注意為患者補充營養(yǎng),還要注意餐飲衛(wèi)生,飲食要清淡,不可暴飲暴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采取FMA評分對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進行分析和評價,總分為100分,得分以高者為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采取SPSS19.0軟件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FMA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腦卒中為老年人常見病,又稱為“腦血管意外”“中風”,可分為腦出血和腦梗死兩種類型,其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腦卒中患者多會出現(xiàn)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并影響其身心健康,在臨床中要重視對并發(fā)癥的預防和治療。常規(guī)康復治療方案對改善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效果比較有限,患者認可度也較低,早期康復治療則具有更好的應用效果。早期康復治療涉及飲食指導、肢體被動運動、心理干預、健康宣教等內容,能針對性改善患者運動功能,促進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還能防止肌肉萎縮,預防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治療3個月后,其FMA評分較治療前大幅提升,且優(yōu)于采取常規(guī)康復治療者(P<0.05),與衣永尚等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武霞.急性腦出血保守治療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治療對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效果的影響[J].飲食保健,2020,7(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