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重慶萬縣原四川省立第四師范學校既是下川東地區(qū)紅色火種的播散地,也是萬縣第一個黨組織的孕育地,從這里培養(yǎng)走出了上百名共產(chǎn)黨員,被譽為“下川東革命搖籃”。
1928年6月16日,重慶萬縣雞公嶺倒碑黃葛樹下,21名革命志士倒在了血泊之中。他們因秘密參與萬縣兵變,被叛徒告密,慘遭四川軍閥楊森殺害。
史料顯示,萬縣兵變的參與者中,大部分是軍閥楊森手槍連的骨干。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來自四川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簡稱“省四師”,現(xiàn)為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
重慶幼兒師范高等??茖W??杭覟承^(qū)有一座紅色柱身的六角亭,是師生們心中的神圣所在。這里就是原萬縣四川省立第四師范學校舊址。
九十八年前的春天,在這個被稱作“下川東革命搖籃”的地方,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蕭楚女積極宣傳革命思想,播撒下川東最早的革命火種。六角亭、大禮堂、屈子湖等遺址和烈士事跡展覽墻,還有塘坊校區(qū)的校史陳列館,再現(xiàn)了那段斗爭的歲月。600余件展品,可以讓人們清楚了解蕭楚女、惲代英在萬縣革命斗爭的軌跡。
蕭楚女在省四師
紅色記憶永遠不會褪色,在時光流轉中傳承,體現(xiàn)人們與時代脈搏相一致的新的意志力量。
省四師初創(chuàng)于1914年,校址在原萬縣城東門外文昌宮,1918年遷至亢家灣。如今學校的總體布局依然未變,有著深刻紅色烙印的六角亭和大禮堂,依然無聲地矗立。
根據(jù)重慶黨史資料記載,1923年春天,蕭楚女應校長劉明揚聘請,從重慶來到省四師任教。
當時這所下川東地區(qū)的最高學府,采用的國文教材是《明儒教案》等經(jīng)史子集,學校氣氛死氣沉沉。為傳播革命思想,蕭楚女力排眾議,廢棄了統(tǒng)一的國文課本,開始自編講義,反對八股。他把魯迅小說《狂人日記》作為自己的教材,通過對《狂人日記》中人物的分析,使學生們認識到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他還經(jīng)常和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時局,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接受革命思想。
蕭楚女組織學生開展擇師運動,成立讀書會,宣傳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在課外,他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推薦學生們學習李大釗、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以及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向導》周報上的文章。在那座六角亭里,時常能看到他和學生在一起的身影。
在蕭楚女的教育引導下,吳毅、吳逸僧(吳心俊)、朱澤淮(朱亞凡)、鄭叔倫等知識青年成為萬縣地區(qū)最早的一批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他們后來均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相繼為革命獻出生命。此后,一批批青年學子紛紛來校,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探索新道路。陳伯鈞、羅義淮等革命先輩和劉伯堅、吳毅、江琬、趙明恩、彭詠梧等數(shù)十位革命英烈都從這里走出,為中國革命做出不朽的貢獻。省四師從建校到解放前,共培養(yǎng)出共產(chǎn)黨員100余名,被譽為“下川東革命搖籃”。
后來創(chuàng)辦和主編《中國青年》的惲代英,在1923年6月,應蕭楚女邀請來省四師,向師生作題為《中國向何處》的演講。他指出:“中國的出路只有一條,就是進行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我們必須打倒軍閥,才能組織革命的人民政府,好引導全國的民眾去反抗帝國主義?!彼拿浴皣豢刹痪?,他人不肯救,則唯靠我自己”,讓師生們振聾發(fā)聵。
蕭楚女在萬縣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反動派的恐慌,他們以蕭楚女行為過激為由,勒令他離開萬縣。1923年6月,蕭楚女返回重慶出任省二女師國文教員和《新蜀報》主筆。他不畏強權,把《新蜀報》變成了宣傳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鼓舞和影響了大批知識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1924年1月,蕭楚女離川到上海,在團中央?yún)f(xié)助惲代英編輯《中國青年》。
“從蕭楚女來學校任教起,這里的革命活動一直沒停過?!眳^(qū)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調研員熊世忠說。
“同學們,你們想蠟燭不是能放光明嗎?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1926年,在廣州農(nóng)講所和黃埔軍校帶病工作時,蕭楚女曾對學生這樣說道。
蕭楚女以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1927年4月,蕭楚女在廣州反革命大屠殺中被逮捕殺害。
萬縣兵變
1928年6月,革命志士曾潤百、周伯仕等人投入到萬縣兵變的準備工作中。當時擔任楊森部手槍連連長的雷震寰是兵變的主要組織者,他首先策動了手槍連中的官兵共同起義。
曾潤百等人把暴動時間確定為當年6月22日,并草擬了暴動部隊的公告,落款為“司令員秦正樹、政治委員曾潤百、總指揮雷震寰”。但因叛徒告密,6月13日,曾潤百、周伯仕、雷震寰等人悉數(shù)被捕。楊森以高官厚祿勸降不成,惱羞成怒,對他們施以聞所未聞的酷刑。用烙鐵炙烤曾潤百的胸背,對周伯仕實施“釘活門神”,即用一顆顆大鐵釘將他的手腳釘在厚厚的門板上,鐵釘穿肉刺骨,痛徹肺腑。僅三天后,6月16日,21名革命志士就倒在楊森的槍口下,鮮血染紅了雞公嶺倒碑黃葛樹下的土地。
從1994年開始,當?shù)卣诹沂窟z體的收斂地修建了萬州革命烈士陵園。同時,將三峽庫區(qū)淹沒線下近千個烈士紀念標志,統(tǒng)一遷建至此。2002年7月1日,陵園對外開放。
陵園位于萬州主城區(qū)風景秀麗的太白巖下,主要景點有紀念碑(亭)、烈士墓雕、烈士事跡陳列館、大型英烈群雕、烈士英名墻、瞻仰廣場等。沿著太白巖拾級而上就是純陽洞,當年在雞公嶺犧牲的革命志士曾在此歃血為盟,做兵變前的準備。
從大革命時期開始,為建立新中國的光輝事業(yè),5000多名萬州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瞻仰他們的紅色革命事跡,不但可以獲得寶貴的精神財富,還可以了解萬州的革命歷史。
萬州革命烈士陵園2001年4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重慶市委、市政府納入全市六大重點“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和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現(xiàn)為渝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最具特色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及廉政教育基地。
孕育第一個黨組織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朱德、劉伯承也曾到省四師講學,傳播馬列主義。
1926年8月,朱德受中共中央派遣、陳毅受中共北方區(qū)委派遣先后抵達萬縣,做軍閥楊森易幟北伐的工作。后楊森部隊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朱德任該軍國民黨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他領導的30多名政工人員多數(shù)是共產(chǎn)黨員,于是在內部建立起共產(chǎn)黨組織。
當年11月,共產(chǎn)黨員李嘉仲到省四師任校長。他積極革新校務,聘請共產(chǎn)黨員、進步青年到校任教,并從重慶吸收一批共青團員到校插班,開展革命活動,壯大進步力量。同時,先后發(fā)展10多人參加共青團,并組成支部。
12月下旬,李嘉仲在萬縣向楊闇公、朱德、劉伯承匯報情況。根據(jù)重慶地委軍委會議精神和楊闇公的指示,接收朱德創(chuàng)建的軍內黨組織和發(fā)展的城區(qū)黨員,正式建立萬縣第一個地方黨組織——中共萬縣李嘉仲支部。
萬縣第一個中共地方組織秘密建立起來。
1926年,朱德、劉伯承、陳毅先后奔赴萬州,組織領導革命斗爭。萬州由此成為下川東革命斗爭的策源地和指揮中心。以江竹筠(江姐)為代表的曾在萬州戰(zhàn)斗過的紅巖英烈就達51人。
1938年春,中共萬縣地方黨組織重建。為使重建后的黨組織有辦公及活動場所、設聯(lián)絡點和掩護黨員的地方,決定興辦一所小學。春節(jié)后,由中共萬縣地方黨組織創(chuàng)辦的萬縣油糧行棧業(yè)“私立國本小學”在城郊觀音閣正式掛牌成立。
1938年5月,萬縣特支改建為萬縣縣委,縣委就設在國本小學。由于地處城郊,易于隱蔽,既有利于發(fā)展農(nóng)村黨組織,又可避免敵機空襲,因此學校成為當時萬縣黨組織的活動中心。
觀音閣現(xiàn)位于重慶市萬州區(qū)國本路190號國本小學校內。紅色外墻的觀音閣有三層樓閣,一二層為展陳館,陳列有黨史文物、照片、文獻資料等。第三層設有瞭望臺,是保存至今的清代建筑。1999年6月,觀音閣被萬州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萬州區(qū)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7月被萬州區(qū)委、區(qū)政府命名為萬州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萬州西山公園,除了與上海海關鐘樓、武漢江漢關鐘樓齊名的西山鐘樓,還有庫里申科烈士墓園。2014年,庫里申科墓園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今年5月31日,萬州紅色旅游景區(qū)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萬州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還有李家花園、寶隆洋行、假山公園舊址,講述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們在當?shù)氐母锩适隆?/p>
每一個紅色景區(qū),都是一本活的教材和生動的標記,人們在這里緬懷先烈,為先輩們舍生忘我建立新中國的精神所鼓舞,立志繼承革命傳統(tǒng)、發(fā)揚革命精神,奮勇當先、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