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用理想、美德、文化、紀律培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之所以說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正是源于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那么,讓“育禮”課程漸進漸深成為兒童成長的滋養(yǎng),使兒童獲得自由和尊重,釋放靈性與夢想,構建內在的自我,實現(xiàn)生命的創(chuàng)造,必然成為每一所學校的神圣使命。
“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禮儀有很多種,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內展現(xiàn)個人素養(yǎng)的禮儀之外,人生中幾個重要的與學生有關的個人禮儀就有:成童禮、開筆禮、拜師禮等等。禮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構成。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修養(yǎng)禮節(jié)”是指“在內部,將重塑國家道德體系;在外部,將增強民族文化軟實力,確保民族文化安全”。學校不僅是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更是思想凈化的根本保證。
“立身先學禮”?!坝Y”是成長的關鍵。禮儀需要學習,“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儀“禮”成為人們內化的行為。“禮”的思想一旦培養(yǎng)出來,必然會在社會生活中傳播和繁榮。
“深根思想,成效行動;深根行動,成效習慣;深根習慣,成效品格;深根品格,成效命運。”進行“育禮”的多樣習得讓學生在活動中經(jīng)歷情感的體驗,讓學生知道感恩是他們生活的基礎和幸福生活的源泉,使感恩內化成為自然的舉動。
“育禮”課程的實施是在學習傳統(tǒng)“禮”及其教育思想中,進一步從傳統(tǒng)中發(fā)現(xiàn)、挖掘當代素質教育的時代意義,也是學校發(fā)展的一個新起點。結合當前小學德育教育的要求,針對學生特點,探索“禮”、培育“禮”的有效實踐模式,采用各種“禮”的儀式和活動,從“育禮”人手、以“禮”開展德育教育實踐,帶動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升。
“育禮”課程主要是從儒家教育思想傳承、學生“禮”的培育以及小學“育禮”教育實踐三個方面展開。
禮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構成,“禮”育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占有十分顯著的位置?!岸Y”育的意義不僅是古老的,也是現(xiàn)代的。它不僅有利于個人修養(yǎng),也有利于社會發(fā)展。我們力求通過“禮”的培育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探尋當代小學德育“育禮”教育的實踐模式。
子日:“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薄岸Y”的核心地位一直存于儒家教育思想中,這也是當代小學生素養(yǎng)形成的必備?!岸Y”是對有關現(xiàn)代人禮儀、道德、法紀、藝術等人文素養(yǎng)的概括??梢?,“禮”的培育在當代小學素質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學禮,無以立?!笨v觀《論語》,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這一遠古宏觀生長的思想與當代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有著很多相近之處。
良好的育人氛圍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有積極的推進作用。因此,我們堅守氛圍育人的理念,將學校的培育目標有機融入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中,輕松愉快的育人環(huán)境的營造,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深受文化的熏陶,醉心于校園生活的美好,幸福樂享、快樂生長。
學校在德育活動中,始終把學生當作主體,充分張揚每個學生的個性,以期使他們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學校的德育活動如果用幾個關鍵詞概括,那就是樂享、感恩、多彩、傳承,就如校園中梧桐的葉子,點亮學生的校園生活。
(1)成長之旅:儀式中教化
“分享是奉獻的果實,分享是快樂的前提。”借助升旗儀式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通過班級少先隊知識專欄的設立,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開展紅領巾手拉手,愛心傳黃石活動。一場場活動,滿盈新時代的教育意味。
“分享禮”是府小的特色,這“三禮”的創(chuàng)新設計,是我們送給每一個府小梨娃最珍貴的禮物,這也是我們的“育禮”課程的基石。
一年級新生“入學禮”是每一個初進府小“詩意居”的學生的夢想開啟的第一站。走進“詩意居”、體驗“分享”樂、種下“幸福夢”,學生在體驗、探索、分享、評價中,觸摸“學習”、感受“文化”、品嘗“幸?!?。
三年級的“成長禮”傳承古禮的儀式“正冠、拜孔、誦經(jīng)、謝師、射御”,學生和教師身著漢服,走進古代禮儀風范,明理啟智,感恩健體。古禮結束,學生瞬間穿越古時回到現(xiàn)代,通過“齊舞、樂享、敬孝、立誓、慶生”等內容,雋刻下父母愛、同學情,更立志成為一個有為的少年。
六年級的“畢業(yè)禮”回顧校園生活,表達感謝之情,憧憬美好未來。通過“送畢業(yè)福、念母校情、感教師恩、惜同學誼、謝父母愛、頒畢業(yè)禮、誦畢業(yè)詞、唱畢業(yè)歌、栽夢想樹”,分享“梨娃娃”們六年校園點滴,抒發(fā)他們對母校的眷念、對師長的熱愛。
(2)節(jié)日之旅:約定中濡化
“樂融心語向陽生長”。“感恩”是學生成長中恒久的命題。“尊重每一個,關愛每一個”是教師們的共識。我們利用每一個節(jié)日開展活動,傳遞給學生的不僅有繼承,有決心,有堅強,更有感動。我們篤信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逆境中尋求希望,在悲觀中尋求幸福,更能在助人中完善自我。
(3)文化之旅:課程中深化
“童年是一首歌,一幅畫,一首詩,更是一個夢,我們與梨娃編織絢麗的故事,使梨娃詩意地徜徉在七彩的童年之中?!闭n程中讓校園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童年的多彩,他們在溫暖的大家庭里各展所長,享受著童年生活的七彩陽光,豐富的德育活動帶給學生深刻而美好的難忘記憶。梨娃們用手中的筆或書或畫,架起心靈的橋梁,傳遞著正能量。
“育禮”課程聚焦“民俗與經(jīng)典”,學校開創(chuàng)了“樂游節(jié)”,具體為一年級甘熙故居繪民俗的“快樂小藝人”;二年級南京博物館訪古的“童眼讀金陵”;三年級南京博物院探秘的“小小史學家”;四年級大眾書局品書的“幸福小書蟲”;五年級老門東讀城的“娃娃話城南”;六年級南京一中求知的“科學小博士”?!皹酚喂?jié)”讓每一個學生都帶著小問題、小課題,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觀察、探究、合作,在游歷中學習,在發(fā)現(xiàn)中收獲,增長學習本領,領悟身邊的學問,做生活的有心人、學習的探索者。
(4)分享之旅:活動中體驗
“育禮”教育中響應黨的號召,讓黨的精神代代相傳,樹立學生健全的人格。聚焦“強國少年,紅色傳承”主題,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心向黨、心系黨,讀紅色經(jīng)典做強國少年,敬時代英雄揚革命精神的德育活動。周一的國旗下講話,宣講教師們與紅領巾的故事;成立“紅色宣講團”敘述革命故事。通過這樣的主題活動樹立學生團結、奮進、感恩、立志的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這是“育禮”課程一直秉承的宗旨,我們也這樣踐行著。
一次次心與心的相約,開啟了學生別開生面的“新課堂”。這也是一段段返璞歸真的尋找內心之旅,還是一所百年名校煥發(fā)青春的契機,更是學校發(fā)展的新起點。
“育禮”課程的建構從無到有,還要在洗練中從有到優(yōu)、從優(yōu)到精。雖然我們在實踐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何不斷超越,更好地彰顯具有文化內涵與教育意蘊的校同環(huán)境、具有文化自覺與歷史傳統(tǒng)的課程活動、具有文化氣質與生命活力的師生團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以課程的改革引領學校繼續(xù)前行。我們以“育禮”課程的力量賦予童年生活幸福的意義與生命成長的快樂,使這所百年老?;盍Ρ虐l(fā),成為所有府小人永遠的“詩意居”。
【參考文獻】
[1]彭文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媒體傳播研究述評【J】中華文化論壇,2017(8).
[2]韓振峰.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個基本思路【J】.前線,2015(4).
[3]黃為眾等.禮育課程《尚禮》的開發(fā)與實施[J].素質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