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飛
(茂名市婦幼保健院 河東門診部,廣東 茂名 525000)
臨床中,羊水過少會對胎兒的正常發(fā)育造成不利影響,若孕婦在妊娠期間出現(xiàn)羊水過少則會導致足月剖宮產情況出現(xiàn),目前由于上述情況導致的剖宮產占比相比較大[1]。在對羊水過少的孕婦進行治療期間,部分醫(yī)院通過采取靜脈補液的方法治療,該方案雖然能夠取得一定效果,但對于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較少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者采用靜脈補液治療,以探討其價值。
1.1 一般資料。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茂名市婦幼保健院接收的58例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者為研究對象,隨機設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年齡21~32歲,平均(25.1±2.0)歲;孕周37~40周,平均(37.8±0.9)周。對照組年齡23~34歲,平均(25.4±2.1)歲;孕周38~41周,平均(37.7±1.0)周。納入標準:①兩組產婦均經羊水指數(shù)法檢測其臨界值≤8.0 cm;均無其他妊娠并發(fā)癥;②均為單胎妊娠,且均已知情同意本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該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準許。
1.2 方法。對照組僅接受常規(guī)產檢,不接受任何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靜脈補液治療,補液成分主要為林格液、鹽水與葡萄糖,補液量:2000~3000 mL/d,連續(xù)治療3 d。
1.3 觀察指標
(1)檢測并比較兩組羊水量,如最大羊水池深度及羊水指數(shù)。
(2)分析比較兩組圍生兒不良結局發(fā)生情況,如羊水糞染、新生兒窒息及胎兒宮內窘迫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9.0分析,計數(shù)進行χ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羊水量對比。兩組治療后羊水量均有所提高,但兩組治療后的羊水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羊水量(,cm)
表1 比較兩組羊水量(,cm)
組別 例數(shù) 最大羊水池深度 羊水指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9 2.7±0.5 3.3±1.0 6.0±1.4 7.8±1.3研究組 29 2.9±0.4 3.4±1.2 5.8±1.2 7.5±1.6 T - 1.269 1.522 1.481 2.001 P -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圍生兒不良結局情況對比。兩組圍生兒不良結局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圍生兒不良結局[n(%)]
在妊娠期內,羊水過少是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情況,同時也是胎兒危險的重要預示信號,若在妊娠早、中期出現(xiàn)羊水減少,則極易導致流產情況出現(xiàn);而在妊娠晚期尤其是臨產后若出現(xiàn)羊水減少,則極易導致胎兒畸形,甚至死亡,對產婦及其家屬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3]。因此,對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情況的研究及其臨床價值則顯得至關重要,也是目前臨床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內容。
臨床中大多將羊水過少作為胎兒生長情況受限的重要特征,胎兒血液循環(huán)狀況會在其慢性缺氧的狀況下進行重新分配,包含對于大腦及心臟等的供應器官,進而使得胎兒腎血流量降低,胎尿生成情況減少,最終導致羊水過少情況出現(xiàn)[4]。羊水過少會對圍產兒的預后情況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臨床中應對羊水過少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使得胎兒窘迫及病死率等不良情況得到有效控制[5]。當前臨床中,針對羊水過少的診斷及治療方案仍存在一定缺陷及問題,大多數(shù)醫(yī)院均將羊水過少納入剖宮產的臨床指征當中。經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后羊水量均有所提高,但兩組治療后的羊水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圍生兒不良結局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者采取靜脈補液治療,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增加孕婦的羊水量,但也存在不補液羊水量增加的情況。因此,醫(yī)護人員在對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患者治療期間,應在重視母體并發(fā)癥排查的基礎上,重新審視靜脈補液治療的必要性。經過對研究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可發(fā)現(xiàn)以下幾方面內容:①通過采取靜脈補液的方法對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者進行治療,能夠使其羊水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在母體并未存在任何并發(fā)癥及胎心監(jiān)護正常的情況下,產婦即便不接受靜脈補液治療,也會存在羊水量增加。因此,我們應對靜脈補液的臨床治療價值進行重新認識,同時應明白對于大多數(shù)胎心監(jiān)護正常且身體健康的孕婦而言,采取靜脈補液的方案是不必要的[6]。②當母體并未存在任何并發(fā)癥與合并癥,且經監(jiān)測胎心指標正常的情況下,若僅憑一次的超聲檢查顯示產婦羊水過少,則不可將其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同時也不應作為剖宮產的實施指征[7]。臨床工作者應通過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并明白大多數(shù)羊水過少的情況是可以自行恢復的,這是因為到了妊娠晚期胎尿可作為羊水的主要來源,而羊水量的變化則會伴隨著胎兒排尿量的變化而改變[8]。因此,在對胎兒進行宮內安危檢查及胎心監(jiān)護期間,若其各指標均顯示正常,則可通過對孕婦羊水量的變化進行動態(tài)觀察,以便明確其具體的發(fā)生原因,不能因為一次臨界性羊水過少的檢查結果作為對產婦實施剖宮產手術的判定依據,減低剖宮產率的同時對產婦產后恢復也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妊娠晚期臨界性羊水過少患者而言,采取靜脈補液的方法治療是沒有必要的,臨床醫(yī)師應依據孕婦羊水過少的具體原因對其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不應單憑一次性的檢查結果作為采取剖宮產手術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