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奇輝,郭秋紅,鐘俊華,楊藹鳳,武江平
(深圳市福田區(qū)慢性病防治院 口腔科,廣東 深圳 518048)
牙菌斑是一種由細菌形成的生物膜,可附著于牙齦、牙齒及其修復物表面,導致牙齦感染,引發(fā)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牙齒缺失,影響咀嚼功能[1]。目前,大部分CP 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及口腔保健行為認知掌握度較低,口腔保健意識薄弱,導致CP 易反復發(fā)作。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口腔保健行為是目前臨床研究熱點。規(guī)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通過改變患者固有思維、行為模式,改變其不良認知,以矯正其認知、行為錯誤,建立健康的認知及行為,控制疾?。?]。鑒于此,本研究探討規(guī)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對CP 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遵循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準則 [倫審2018(158)號],將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期間于我院采用常規(guī)干預的35 例CP 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期間于我院采用規(guī)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的35 例CP 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 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35~55 歲,平均(45.61±3.11)歲;病情:中度23 例,重度12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 例,高中9 例,大專及以上19 例。觀察組男19例,女16 例;年齡36~55 歲,平均(45.89±3.18)歲;病情:中度22 例,重度13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 例,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21 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 >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 《臨床牙周病學》 中CP 診斷標準[3],X 線片檢查顯示牙槽骨吸收,探診深度>3 mm,牙周附著喪失;②初次確診;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牙齒<20 顆;②手部靈活度受限;③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④精神異常,無法獨立填寫問卷。
1.3 干預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干預:對患者進行口腔健康宣教,強調口腔衛(wèi)生重要性,演示牙線、牙間隙刷的正確使用方式,對牙齒及口腔進行清潔,告知患者維持3 min/次、1 次/周的清潔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觀察組采用規(guī)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①組建規(guī)范化小組,由口腔科醫(yī)護人員組成,由口腔科醫(yī)師擔任小組組長,組內成員均經(jīng)過專業(yè)認知行為干預培訓,均有3 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②采用一對一交流方式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習慣,重點了解其不良口腔衛(wèi)生行為,包括吸煙、飲酒等,同時了解患者對口腔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詳細了解患者的口腔情況及日??谇唤】敌袨椋贫ㄡ槍π愿深A措施。③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強調口腔保健對疾病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習慣與口腔衛(wèi)生的關系,使患者重視口腔保健。同時,醫(yī)護人員需給予患者治療信心,告知可通過積極治療及自身良好口腔清潔習慣以控制疾病,并向其展示牙間隙刷、牙線的正確使用方式,指導患者現(xiàn)場演練,糾正錯誤,使其掌握口腔清潔技巧。④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短期口腔保健計劃,包括每日刷牙次數(shù)≥2 次,刷牙時間>3 min,每周牙線或牙間隙刷使用次數(shù)≥5 次等;囑咐患者自我監(jiān)測,每日對自身口腔保健行為進行評估,醫(yī)護人員每周對患者干預計劃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不斷改進、完善計劃。⑤為預防疾病復發(fā),鼓勵患者戒煙戒酒,健康飲食,定期回院復診;可建立微信群或公眾號,定期推送口腔保健知識,督促患者保持口腔衛(wèi)生。
1.4 評價指標①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于干預前、干預1 個月后采用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scale for self-care,SESS)[4]進行評估,量表共15 項條目,采用1~5 級積分法,總分15~75 分,分值越高,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越高。②口腔保健行為:于干預前、干預1 個月后比較兩組的每日刷牙次數(shù)、刷牙持續(xù)時間、每周牙間隙清潔次數(shù)。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干預1 個月后,兩組的SESS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SES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SES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的SESS 評分比較(,分)
2.2 口腔保健行為干預1 個月后,兩組的每日刷牙次數(shù)、刷牙持續(xù)時間、每周牙間隙清潔次數(shù)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各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口腔保健行為比較()
表2 兩組的口腔保健行為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 <0.05。
慢性牙周炎(CP)是造成成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多因牙菌斑引起,菌斑在牙面反復生成,導致疾病反復,損傷牙周組織[5]。當前,臨床主要通過控制牙菌斑、預防牙周病進行干預,而日常生活中,主要通過合理、正確的刷牙方式以清除菌斑,但目前人們的口腔保健意識并不強,導致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較低,疾病控制不佳[6]。因此,臨床需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口腔健康干預,以改善其口腔保健行為。
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主要用于評估牙周病患者的口腔保健行為,自我效能越高的患者,其口腔保健行為越好[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1 個月后的SES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可見規(guī)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可提高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分析原因在于,規(guī)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可提高患者口腔健康觀念意識,向患者灌輸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使患者重視口腔衛(wèi)生,主動關注口腔衛(wèi)生,自主監(jiān)督自身口腔保健行為,提高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另一方面,醫(yī)護人員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口腔保健計劃并予以演示,糾正患者錯誤行為,有效提高患者的口腔保健行為認知度、技巧掌握度等,使其建立治愈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水平[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1 個月后的每日刷牙次數(shù)、刷牙持續(xù)時間、每周牙間隙清潔次數(shù)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可見規(guī)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能夠改善患者口腔健康行為。分析原因在于,規(guī)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具有規(guī)范性、專業(yè)性等特點,可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干預計劃,督促患者完成口腔保健,同時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的提升促使其遵醫(yī)行為提升,可實現(xiàn)自我監(jiān)測,完成計劃表的內容,改善自我口腔保健行為。此外,微信群、公眾號可提醒患者保持口腔衛(wèi)生的重要性,督促其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長期維持口腔保健行為。
綜上所述,規(guī)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可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改善其口腔保健行為,維持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