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吉玲
摘 ?要:比較和分析江西高校和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情況,有利于更好促進江西高校圖書館提升內在服務水平。選取江西高校和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樣本,通過對各館微信公眾號基本情況和傳播指數(shù)及各數(shù)據(jù)調查分析,比較這兩類微信公眾號的差異,并對江西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建設提出了參考建議,并提出了擴大對外宣傳和推廣、個性化服務、建設專門營運管理團隊等對策。
關鍵詞:江西高校 ?雙一流高校 ?圖書館 ?微信公眾號 ?比較
中圖分類號:G252.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4(b)-0138-0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Chat Public Account between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and Jiangxi University Libraries
WU Jiling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Library, Ji'an, Jiangxi Province, 343000 China)
Abstract: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WeChat public accounts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and Jiangxi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conducive to better promoting the internal service level of Jiangxi university libraries. Select the sample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in Jiangxi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ex of each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each library and the data,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WeChat public accounts, and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of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the Jiangxi university libraryie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expanding external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personalized services, and building a dedicated operation management team.
Key Words: Jiangxi universities;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Library; WeChat public accounts; ?Compare
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使得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主體途經。2020年4月;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45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這項報告統(tǒng)計了截止到2020年3月的我國網民規(guī)模為9.04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64.5%,報告還指出互聯(lián)網應用提升用戶獲得感[1],所以手機會成為大眾獲取信息和對外交流的首選。從2011年微信的推出到2012年微信公眾平臺的發(fā)布,網民都很容易注冊成為微信用戶,《2019年微信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2019年微信月活躍賬號數(shù)為11.51億,較去年同期增長6%,較2018年增長了近1個億[2],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已使得微信新媒體成為傳播信息的主要方式,高校圖書館與微信的融合,已成為高校提升服務效能、傳播有效信息的必然趨勢。
1 ?調查樣本及過程
在中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選取出了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等12所高校圖書館;江西高校中選取出以大學命名如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農業(yè)大學、東華理工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江西理工大學、南昌大學、井岡山大學、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等13所高校圖書館作為本次調查對象,然后通過微信等途徑找出各高校圖書館公眾號并關注,以便進一步地調查。
2 ?調查結果
2.1 基本情況比較
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不論是雙一流高校還是江西高校圖書館公眾號的名稱絕大多數(shù)都是用本館名稱命名,這樣才有利于信息傳播,只有極少數(shù)名稱特別,如華東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公眾號“花椒微圖”,這樣很可能就會增加查找的難度;公眾號的標志也大多是用?;栈蛘唣^徽,符合本館寓意。
公眾號類型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推送的信息次數(shù)以及一些功能和支付的區(qū)別,訂閱號每天最多推送一次,服務號每月最多推送4次[3]。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大多數(shù)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類型是訂閱號,而大多數(shù)江西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類型是服務號,由此而看,江西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普遍推送頻率比較低,不利于信息的發(fā)布和傳播。
在當年認證時間上看,江西高校和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都是在創(chuàng)建當年進行了認證,說明江西高校圖書館也都認識到微信認證是微信公眾平臺為了確保公眾帳號信息的真實性、安全性[4]。
微信公眾平臺自定義菜單最多創(chuàng)建3個一級菜單,每個一級菜單下的子菜單最多可創(chuàng)建5個,在子菜單下可設置發(fā)送信息、跳轉到網頁等[5]。大部分江西高校和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公眾號都設置了3個一級菜單,但江西高校圖書館公眾號菜單名稱都是套用模板,而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公眾號菜單名稱各有特色和個性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推送內容,創(chuàng)新了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吸引了更多用戶的關注,提高了用戶的黏度[6]。比如廈大圖書館公眾號二級菜單里的“圕成長”、南京大學圖書館公眾號二級菜單里的“奇妙夜”、四川大學圖書館公眾號二級菜單里的“明遠學習榜”等都體現(xiàn)出各館的別樣風格,而江西高校普遍缺乏針對本館特色服務欄目。
2.2 高校圖書館微信影響力傳播指數(shù)比較
由清博大數(shù)據(jù)平臺發(fā)布的傳播指數(shù)WCI從“整體傳播力”“篇均傳播力”“頭條傳播力”“峰值傳播力”4個維度進行評價,評價維度更全面[7],它是由原始數(shù)據(jù)通過計算公式推導出來的標量數(shù)值,是考慮各維度數(shù)據(jù)后得出的綜合指標[8]。
本次調研選取2019年11月1日—11月30日的清博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1)江西高校館公眾號傳播指數(shù)排名普遍靠后。從表中看出,排名前十的基本都是雙一流高校館,江西高校館只有江西師范大學館、華東交通大學館的位置在第9名和第12名,剩下的江西高校館基本都排在后面。縱觀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WCI指數(shù):武漢大學館是565.7和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館是188.79,差距明顯;而且雙一流高校館的WCI值大多在400以上,而江西高校館的WCI值大多在200以下,由此可見,江西高校館公眾號影響力普遍低下。
(2)從對比數(shù)據(jù)看,整體江西高校和整體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公眾號傳播指數(shù)總體排名和公眾號每月發(fā)布信息數(shù)量有關。雙一流高校圖書館除同濟大學和四川大學兩個服務號外,其余大多數(shù)發(fā)布次數(shù)都超過20次,而江西高校館除江西師范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和井岡山大學3個訂閱號外,其他館都是服務號。每月只發(fā)布4條信息。
但從個體比較而言,公眾號文章總數(shù)及發(fā)布次數(shù)和WCI無關,浙江大學圖書館文章總數(shù)是42;發(fā)布次數(shù)是25;WCI排名第7;廈大圖書館文章總數(shù)是31;發(fā)布次數(shù)是23;湖南大學圖書館文章總數(shù)是23;發(fā)布次數(shù)是20;都比浙江大學圖書館少,卻分別排名第3、5;名,同濟大學圖書館文章總數(shù)7;發(fā)布次數(shù)為3;卻排名第8;江西師范大學圖書館文章總數(shù)24;發(fā)布次數(shù)23;排名第9;花椒微圖文章總數(shù)17;發(fā)布次數(shù)4排名12;吉林大學圖書館文章總數(shù)26;發(fā)布次數(shù)11排名為第13;因此多發(fā)布文章或多增加發(fā)布次數(shù)不能提高其傳播影響力指數(shù)。
(3)公眾號閱讀總數(shù)的多少取決于頭條文章閱讀量,在江西高校和雙一流高校館公眾號對比結果是一樣的。12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公眾號頭條文章閱讀量與閱讀總數(shù)最多的是武漢大學,分別是68486和75331,頭條文章閱讀量與閱讀總數(shù)最少的是四川大學,分別是4110和5828,其他10個高校館頭條文章閱讀量與閱讀總數(shù)基本都在1萬多以上;12所江西高校圖書館公眾號頭條文章閱讀量與閱讀總數(shù)最多的江西師范大學,分別是16721和16922,頭條文章閱讀量與閱讀總數(shù)最少的是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分別是1773和2327,其他10個高校館公眾號頭條文章閱讀量與閱讀總數(shù)基本都在1000~5000。這說明頭條文章閱讀量占有舉足輕重的分量,基本都占70%以上,有的高校甚至高達90%以上;單篇最大閱讀數(shù)和單篇最大點贊數(shù)的文章均出自于頭條。頭條文章的建設至關重要[9],所以頭條文章的質量和內容也至關重要。
(4)閱讀數(shù)和微信傳播指數(shù)WCI排名有很大關系,不論是雙一流高校還是江西高校,WCI排名靠前的閱讀總數(shù)、頭條閱讀量及最大閱讀量排名也靠前,閱讀總數(shù)少的WCI就很低。比如排名第一的武漢大學圖書館公眾號WCI指數(shù)是565.7,閱讀總數(shù)75331,頭條文章閱讀量68486,最大閱讀數(shù)6436,排名最后的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公眾號WCI為188.79,它的閱讀總數(shù)只有2849,頭條文章閱讀量1194,最大閱讀數(shù)491,顯然差距不小。12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公眾號閱讀數(shù)大多是一、兩萬以上,WCI指數(shù)都在300以上,12所江西高校圖書館公眾號閱讀數(shù)除去江西師范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江西農業(yè)大學外,其余9所閱讀數(shù)大都在4000以下,WCI指數(shù)都在300以下,說明閱讀數(shù)對微信傳播指數(shù)影響很大,江西高校圖書館公眾號普遍閱讀數(shù)低,所以對公眾號傳播力有很大影響。
(5)公眾號類型對傳播指數(shù)的影響有關。在24所校圖書館公眾號WIC排名中,排名前12的公眾號里只有2個是服務號,分別是第8名的同濟大學圖書館和第12名花椒微圖,其他10個都是訂閱號,其中有9個是雙一流高校館,一個是江西高校館的排名第9的江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在12~24名里,就只有2個是訂閱號,分別是第13名吉林大學圖書館和第20名井岡山大學圖書館,其他10個都是服務號,其中有9個都是江西高校館,一個是雙一流高校的第15名四川大學圖書館。訂閱號因為每天都能發(fā)布信息,服務號發(fā)布受限,無形之中訂閱號就比服務號發(fā)布消息多,訂閱號閱讀量的基數(shù)普遍明顯也會增多,此次對比中,服務號的微信傳播指數(shù)WCI基本都低于訂閱號,所以公眾號類型對微信傳播指數(shù)WCI有影響。
3 ?對江西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建設建議
3.1 轉變思維,擴大對外宣傳和推廣,促使江西各高校館公眾號建設的均衡發(fā)展
調查中發(fā)現(xiàn),江西高校圖書館雖絕大部分都有微信公眾號,但實質服務和影響力差距較大。在圖書館網站首頁設置中,還是有少數(shù)圖書館沒有在首頁設置微信導航條目或二維碼,有的雖設置了,但位置不醒目,查找困難。各高校圖書館應轉變宣傳和推廣思維,不能僅僅局限于本館網站的展示和宣傳,還要嵌入到學校及院系各部門網站中推廣宣傳;在新生錄取通知書上提供本館公眾號二維碼,方便提供新生入學來館各種服務;在物理空間中的圖書館宣傳欄、大門及各部門入口處、存包柜處、學校各院系宣傳欄及入口處及食堂等人口密集流動大的地方都可提供本館公眾號二維碼掃描,方便各種用戶關注,使得對外宣傳和推廣方式的拓展,擴大各館平臺影響力。
縱觀江西各高校圖書館各微信公眾號的傳播影響力也是兩級分化嚴重,發(fā)展不均衡。除3所高校圖書館公眾號影響力指數(shù)稍高外,其他80%的傳播指數(shù)都偏低;除了2所高校圖書館公眾號是訂閱號外,其他80%都是服務號,和每天都發(fā)文的訂閱號公眾號比較,勢必影響用戶的感受度和粘合度,影響平臺的交互性。究其原因,也是各館的重視程度各異導致,有的館更注重開展其他方式的服務,而忽略微信公眾號這種服務方式,而導致各館發(fā)展差異。江西高校圖書館更應多利用微信公眾號這個宣傳平臺,在公眾號建設過程中導入本館的特色文化,有所側重地向用戶提供不一樣的服務。公眾號發(fā)文量多少,應根據(jù)本館公眾號最終效果不斷調試,吸取其他館的經驗,選擇合理的推送次數(shù)和發(fā)文量,以期達到有效的傳播效果。
3.2 江西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個性化服務的提升
目前大多數(shù)江西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自定義菜單和發(fā)送的信息大多比較單調,大部分公眾號自定義設置還是使用模板的名稱,所以江西很多高校圖書館公眾號的自定義一級菜單名都是一樣的,應充分利用網絡和移動通信設備對微信的高度關聯(lián)和支持性,除設置必要的一些圖書館的基礎服務功能外,還需開發(fā)針對本校本館的一些個性化和特色化功能和服務,才能避免各館之間的同質化。
各館還應根據(jù)各校用戶習慣和需求,制定相應的符合本校本館用戶的標準。在大數(shù)據(jù)和云計算環(huán)境下,容易對用戶的基本信息和閱讀習慣的獲取和分析,基于此,把用戶群體進行分層分類細化管理,再根據(jù)各層次用戶群體的愛好和需求,對不同群體有針對性地發(fā)送比如個性化書單、專門主題資源等,比如廈大圖書館公眾號里“圕成長”欄目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它收集學生入學以來在圖書館的所有使用記錄,包括閱讀記錄、進館次數(shù)、最喜歡的座位等數(shù)據(jù)[10],用如詩的文字、精致的手繪畫面和音樂,制作成一個清新文藝的個人電子賬戶[11]。這種文藝小清新方式深受年輕用戶的喜愛,這種方式不僅拓展和延伸圖書館的功能和服務,而且是展示和宣傳圖書館的重要平臺。
3.3 制定健全制度,建設專門營運管理團隊
制度和隊伍建設是任何機構發(fā)展的支撐力量,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的運營管理也是如此。目前江西高校圖書館大多是重建設輕管理,致使大部分公眾號沒有發(fā)揮應有的效應,應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將公眾號平臺管理和圖書館其他業(yè)務管理視為同等重要,按規(guī)范原則保障其良性運營。高校圖書館應利用自有人才和高校資源優(yōu)勢,建設微信公眾號專門營運管理團隊,并加強培訓和管理。營運管理團隊中除本館館員外,還可以招募學生助理館員,學生助理館員代表著大學生的思維模式以及信息需求方向,推送服務很容易被學生群體接受,共鳴的思維能打造出特色欄目和品牌。再者,還要加強對團隊的培訓,加強知識的儲備和學習,要進行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培訓,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平臺。
4 ?結語
自2011年以來,全國高校圖書館紛紛使用微信公眾號功能拓展本館服務,目前已是廣泛應用。就本次調查江西高校館樣本而言,只有1所本科院校沒有開通微信公眾號,開通率還是很高。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江西各高校館的公眾號影響力、服務水平及應用程度都是參差不齊,存在公眾號自身功能設置簡單雷同,推送服務數(shù)量少質量不高,因而導致關注度低影響力差等情況。這些都是一個圖書館發(fā)展中必須關注和注重的問題,通過比較雙一流高校和江西高校圖書館公眾號,有利于明確江西高校各館的服務方向,促進江西高校圖書館提升內在服務水平,這也是本項目后期研究中的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第4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全文)[EB/OL]. 2020-04-28[2020-10-5]http://www.cac.gov.cn/2020-04/28/c_1589619527364495.htm.
[2] 網信天津.微信數(shù)據(jù)報告出爐,網友:直戳痛處![EB/OL]. 2020-01-10[2020-10-1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484231.
[3] 騰訊.微信公眾平臺賬號分類[EB/OL].2013-03-19[2020-10-18]. https://mp.weixin.qq.com/.
[4] 翟鳳茹.天津市19所普通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調查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7(s1):57-62.
[5] 騰訊客服.公眾號:自定義菜單使用說明[EB/OL]. [2020-10-18]. https://kf.qq.com/faq/120911VrYVrA150210BBJvei.html.
[6] 張婷.基于WCI的高校圖書館微信閱讀推廣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7(11):62-66.
[7] 梁奕宸.場景視閾下科學傳播創(chuàng)新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9.
[8] 張鈺梅.基于WCI的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內容營銷策略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6(3):61-64,67.
[9] 楊明.江蘇省公辦本科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推文應用調查與對策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8(23):43-51.
[10] 杜婕,吳鳴.圖書館營銷要素構建及分析——以IFLA國際圖書館營銷獎為例[J].圖書館建設,2018(12):63-69,83.
[11] 程曉嵐.廈門大學圖書館的“圕時光”營銷實踐與啟示[J].圖書與情報,2016(5):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