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治國 周曉強
[摘? ?要]文章闡述了信息技術課程評價體系構建背景,介紹了常用的四種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方式:作品或作業(yè)評價、表現性評價、檔案袋評價、階段性評價。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評價;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 G633.6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21-0028-02
一、問題的提出
課程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指引課程教學的方向并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課程評價方式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正逐步引起國內教育專家和學者們的關注,新舊課程評價方式和體系在具體的功能以及內容分類方面有著不小的差異。
信息技術課程評價不能簡單復制其他學科的課程評價模式和內容,而是要根據學科實際情況,結合學生能力和課程培養(yǎng)目標來確定評價標準。評價標準的核心是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首先,學生要學會使用互聯網來收集并處理加工自己所需的信息。其次,學生要明確從互聯網上獲取的信息對于自己的有益程度。最后,學生要明確如何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來輔助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完整且系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涉及多個方面。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對于針對學生發(fā)展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方式進行探討。
二、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自2000年國家提出要抓住信息發(fā)展的機遇、加快信息技術發(fā)展尤其是要在中學和小學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以來,我國教育部門已經在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方式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信息技術課程評價并不是僅以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來評判,而更多的是評價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另外,信息技術學科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應當加強聯系,通過多個學科教師間的相互協(xié)作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
信息技術課程需要建立起一套靈活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信息技術課程評價體系能夠為教學指明正確的方向,并且提醒信息技術教師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本文將探討目前最受教師歡迎和最常用的幾種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方式。
1.作品或作業(yè)評價
作品或作業(yè)評價指的是教師對學生已經完成的作品或者已經上交的作業(yè)進行質量評估,將學生提交的作品或作業(yè)根據完成的質量來評判優(yōu)劣。此類評價方式有助于清晰了解學生一段時間以來的課程學習效果。
使用什么樣的評價標準來判定學生提交的作品或作業(yè)屬于優(yōu)等水平或者屬于較差的檔次,是師生最為關注的。目前教師比較認同且常應用的評價標準是“量規(guī)”。量規(guī)是一套評價標準,其中包含著客觀全面且嚴謹的評價內容,學生所有的作品或作業(yè)都可以通過量規(guī)中所設置的評價標準來進行評價,例如對于學生制作的PPT,就可以通過量規(guī)表(如表1)來進行評判。
2.表現性評價
表現性評價考查的是學生在各種真實的或模擬的場景中,使用所學知識來解決面臨的問題的能力。學生運用課上或課下學到的知識來完成任務,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的情況和學習成果都可成為評價體系的評價指標,同時也要考查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例如學生對課堂紀律的遵守情況、對機房環(huán)境與衛(wèi)生的保護情況以及與其他同學協(xié)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等,都要加以詳細的記錄(如表2)。
3.檔案袋評價
檔案袋評價也稱成長記錄袋評價,指的是教師把學生自課程開始以來的與學習相關的情況記錄和學生個人作品都統(tǒng)一收集在一起,收集的目的是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并且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將學生在每一個時間節(jié)點上取得的成績和獲取的獎勵都有效地收集并整理起來,以達到評價學生學習水平、促進學生自我反思的作用。
此類評價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一類評價方式,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能夠熟練使用檔案袋評價方式,把學生的學習成果統(tǒng)一匯總到一起,這既方便班級中的學生分享,又有利于教師總結教學經驗和不斷調整教學計劃。
4.階段性評價
階段性評價指的是教師按照固定的時間段,對學生過去一段時間內的學習狀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制定下一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計劃的依據。例如每學年末教師要對過去一整學年學生的學科知識學習情況和個人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主要為筆試,筆試內容圍繞課程理論知識以及其他相關問題,筆試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使用信息技術學科語言去表達,加深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了解,讓學生能夠鞏固理論知識,促進他們實踐能力的提升。
上述四種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方式只有相互結合運用才能夠發(fā)揮最大的價值,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充分將以上四種評價方式進行有機結合,以便更加科學、系統(tǒng)且全面地評價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效果(如表3)。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課程評價體系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從整體上進行指導,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在一線積累豐富的經驗,給予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教師應當靈活有效結合各種評價方式,不斷健全信息技術課程評價體系,進而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和效率,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 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祝智庭,鐘志賢.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發(fā)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王吉慶.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