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妹 葉婉君
廣州市天河區(qū)暨南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清遠市清城區(qū)石角鎮(zhèn)中心小學
習作的學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習作的寫作水平是一個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需要重視對習作的寫作訓練。但是,在實際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寫習作成為很多學生的難題,他們提起習作都面露難色,寫作時抓耳撓腮,甚至有些同學瞪著習作題目半天,就是無從下筆,久而久之,學生對習作產生畏難情緒。我們在這里希望能夠探討出幾種有效的習作教學策略,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寫作難的問題。
在實際的習作教學中,教師經常遇到學生對習作產生畏難情緒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提高學生習作寫作能力和水平的攔路虎,也是每個教師不得不解決的問題。想切實幫助學生提高習作的寫作能力和水平,我們首先要先探討學生對習作產生畏難情緒的原因。經過我們多年的教學觀察,學生之所以覺得寫作難,一是因為沒有寫作思路,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差;二是因為沒有寫作素材,學生很難把習作寫得飽滿真實。這些原因的背后,是學生年紀小,生活經歷比較少,沒有深刻的生活體驗,還有就是課外閱讀較少,比較少的吸取前人的寫作經驗。在這里,我們探討出學生寫作難問題產生的原因,幫助我們提出符合實際的有效的習作教學策略。
隨著語文教材的更新換代,現在我們全國小學生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版教材。教材的更換,我們要提出有效的習作教學策略,必須先研究統(tǒng)編版教材的習作編排和特點。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二年級還沒有關于習作的編排內容,主要是寫句子和看圖寫話的練習,為三年級的習作起步奠定基礎??v觀統(tǒng)編版三年級至六年級的語文教材,除了六年級下冊,其他冊書的習作單元有七至八個,每一個單元習作的主題不僅圍繞本單元的課文主題,而且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的編排讓學生在寫習作時有感而發(fā),有話可寫。比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猜猜他是誰”,可以讓學生圍繞身邊的同學展開寫作,從身邊的人入手,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把身邊的同學的外貌、性格、愛好、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寫清楚、寫條理。(詳見表1)
表1 統(tǒng)編版三至六年級語文教材單元習作主題分布
我們想要提出符合實際有效的習作教學策略,除了探討學生寫作難問題產生的原因、統(tǒng)編版教材習作的編排和特點,還需要明確統(tǒng)編版教材習作的教學目標。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目標與內容的相關內容,我們知道在第二學段(3-4年級)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喜歡寫作,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觀察自己的周邊世界,把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第三學段(5-6年級)的寫作目標是在第二學段的基礎上強化,讓學生不僅要養(yǎng)成留意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還要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只有明確了統(tǒng)編版教材習作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探討出有效的習作教學策略。
針對學生沒有寫作思路,謀篇布局的能力差的問題,我們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審清楚寫作的要求,教會學生畫思維導圖,畫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楚寫作每一部分的關系,形成整體的布局意識,而且畫思維導圖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增加聯想,豐富習作的內容。比如我們在教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習作“小小‘動物園’”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我家是個動物園”這個寫作中心,觀察爸爸、媽媽和我等家庭成員的性格、習慣、愛好、品質、事例和哪種動物相像,寫作時開篇點題,結尾寫感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寫作之前,先畫好思維導圖,多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過不斷的訓練,相信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寫作思路,增強謀篇布局的能力。
我們在分析統(tǒng)編版教材習作的編排和特點時,提到每一個單元習作的主題是圍繞本單元的課文主題,根據課文和習作主題的統(tǒng)一性,我們在課文教學時,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的寫作方法。比如,統(tǒng)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是自己喜愛的動物,我們可以在學這個單元的課文《貓》時,學生可以積累通過抓細節(jié)描寫、從語氣詞入手、抓關鍵語句、關注修辭手法去體會作者關注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母雞》這篇課文時,學生可以積累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在學習《白鵝》這篇課文時,學生可以積累抓住特點描寫動物的寫作手法,然后把這些閱讀寫作的方法積累起來并運用到習作中。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單元習作的教學任務。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文體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更多的是不同之處。很多學生在寫作時,雖然有寫作思路,也有一定的寫作素材,但是真正下筆時,由于文體意識不強,容易寫出“四不像”的習作。因此,我們在習作教學的過程,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文體意識,學會區(qū)分不同的文體。比如,在寫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游——”時,由于這是一篇寫景習作,需要抓住印象深刻地景物作為重點,寫出景色的特點,注意按照一定的游覽順序,多運用修辭手法,為習作增添文采。再比如,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習作“我學會了——”則是一篇典型的記事習作,需要把自己學做事情的過程寫清楚,圍繞如何學的、遇到的困難及如何克服、有趣的經歷及自己的心情有哪些變化來寫。學生學會區(qū)分各種文體,能夠有效地提高自己習作的寫作能力和水平。
一篇好的習作,除了合理的行文框架,還需要真實飽滿的寫作素材內容。但由于學生年紀小,生活經驗并不豐富,很難有豐富的寫作素材,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我們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雙周的周三下午設置了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課外閱讀。每個學期,學校都會購置統(tǒng)編版教材課外閱讀的推薦書籍和其他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放在每個班的圖書角,讓學生在課間休息的時候,進行課外閱讀。另外,我們學校還有圖書館、書香長廊和讀書亭,我們每個星期都抽時間帶領學生到這些地方閱讀。經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相信學生的閱讀量會不斷增加,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提高習作的水平和能力不是一件立竿見影的事情,需要長期積累,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而且,在實際的教學和學習中,會不斷地遇到更多更新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習作的水平和能力,我們需要不斷努力探討更有效的習作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