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芳
摘要:丹寨苗族情歌源遠流長,經(jīng)世代傳唱而經(jīng)久不衰,已經(jīng)成為丹寨苗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從記載苗族青年男女生活的點滴出發(fā),傳達了苗族男女對愛情的熾熱,對婚姻的真摯,往往通過形象的比喻、夸張的描繪、浪漫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既達到以歌傳情、以歌定情的效果,又反映了苗族男女對苗族文化的認同和信仰,從而產(chǎn)生獨特的社會價值。丹寨苗族情歌的手法主要以“比”“興”為主,通常生動形象,簡潔自然,易于傳唱且富于藝術(shù)感染力,可以說繼承和發(fā)揚了漢代民歌的遺風。
關(guān)鍵詞:苗族情歌 ?藝術(shù)手法 ?浪漫主義 ?現(xiàn)實主義
中圖分類號:J605
丹寨隸屬于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是個典型的苗族聚居縣。這里的苗族青年個個能歌善舞,他們以歌傳情,以舞交心,常常通過唱歌的方式來談情說愛,增進友誼,締結(jié)良緣。從苗族的情歌里透視出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從歌調(diào)、歌詞和唱歌的藝術(shù)技巧中彰顯出無窮的智慧和吸引力。每逢趕集(趕場天)、重大節(jié)日,縣城鼓樓坡上就傳來陣陣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聲聲入耳,令人流連忘返。一首首一曲曲,委婉動聽,浸入心脾,讓人回味無窮。
“苗家有歌萬萬干,苗歌就是小姻緣。戀愛不把苗歌唱,短棍打蛇難攏邊”。這是從歌場傳出來歌聲,聲聲都打動人心,凝聚著苗族人民豐富情感和非凡智慧的情歌。苗族情歌數(shù)量之多,燦如滿天星斗,美如園中奇葩,有的表現(xiàn)苗族青年對愛情的大膽表白和熱烈追求,有的表現(xiàn)苗族人民把愛情融入到創(chuàng)造性勞動之中的真摯情感和健康的戀愛觀,有的表現(xiàn)情侶們對愛情永篤不渝、對邪惡勢力的堅決抗爭,有較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同其他民族情歌一樣,它具有風格淳樸自然、感情真摯熱烈的純真之美,又具有音韻和諧、鏗鏘悅耳的音樂之美。
丹寨苗族情歌屬于一種特色鮮明的口頭文學(xué),在藝術(shù)上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把誠摯的情感融化于生動鮮明的形象之中,主要通過“比”“興”的手法運用來實現(xiàn)“切”“巧”的藝術(shù)效果,兼具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情調(diào)。
一、手法運用
(一)“比”的手法
“比”即類比。以彼物比此物,以物傳情,以物傳意。通過借一個人們更為熟悉的事物作類比,使得被比的本體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便于人們聯(lián)想和想象,形象生動,被比的本體特征鮮明突出,從而產(chǎn)生無窮力量。有的類比只讓形象說話便可以以少勝多,含無盡意蘊于只言片語之中。比如“一口水塘只能養(yǎng)一家的魚,一塊心田不要生兩份愛情”,用一口水塘只能養(yǎng)一家的魚來類比說明愛情應(yīng)當專一的道理,僅僅是一個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便很貼切地抒發(fā)了對愛情的認識。
又如:手鐲是把憑/花帶是愛情/拴住兩顆心/從此不分離。
用花帶拴住的兩顆心來形容真摯的戀情,勝過了多少繁冗的表白。愛情的情感是熱烈的但又是細膩而微妙的,有時很難用言語直接表達。苗族歌手們常常從生活中捕捉具有相似特征的形象,以喻移情,化抽象的情思為具體可感的藝術(shù)形象,造成了動人的意境。
又如:帶著最鋒利的柴刀/砍來最堅韌的金竹/劃出最勻凈的篾絲/編對最結(jié)實的土筐/去挑來最粘的黃土/哪怕在最遠的山上/去挑來最硬的青石/哪怕到最陡的崖旁/拿青石來砌埂/抬黃泥把壩夯/水塘埂砌牢了/水再不會溢淌/任時光磨萬年/它也不會變樣。
這首《守娘歌》不是簡單地以一種事物來類比,而是以整首歌的意境來形容姑娘愛情的心扉已經(jīng)關(guān)閉,而且決心堅如那不辭千辛萬苦砌牢的“水塘埂”,不會再有回旋的余地,任時光流轉(zhuǎn)也不會變化。這種出自姑娘的表白,細膩、含蓄、巧妙,非常符合女性的心理特點。這種表現(xiàn)手法,沒有生活體驗寫不出,不加解釋,外方人也弄不懂。但當?shù)氐拿缱迦嗣駞s都能心領(lǐng)神會,具有濃厚的丹寨苗族地方色彩,表現(xiàn)手法獨具一格。
(二)“興”的手法
除了比,丹寨苗族情歌中“興”的手法也運用得很廣泛?!芭d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之詞也”。在民歌中起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類是起或僅起開頭作用,內(nèi)容與下文無關(guān);另一類與下文內(nèi)容有密切聯(lián)系,同時起寓意、聯(lián)想、象征、烘托氣氛的作用。丹寨苗族情歌大多是不押韻而押調(diào)的,興句往往與下文在內(nèi)容上有密切聯(lián)系,常常興兼比、比興結(jié)合。
比如:一對白喜鵲/雙雙展翅飛/美麗的阿妹/逗得我心醉/你若是春燕/我變笨鳥追。
以展翅雙飛的白喜鵲起興,引出同時兼比美麗的阿妹,又暗喻愿和喜鵲雙飛,愿追隨阿妹如追隨春燕那般深情,只要阿妹愿意,阿哥就會一直追隨。
還有一首歌,通篇起興,也是很獨特巧妙的。
大樹立寨上/樹丫五尺長/樹干七卡粗/九層枝葉旺/樹大枝丫壯/葉密好乘涼/葉子不離枝/枝ㄚ不離樹/任憑大風吹/相依不變樣。
苗寨大都有高大的保寨樹,樹下常是唱歌場。對歌時抬頭見樹,即以大樹起興,言愛情堅貞。不僅興中有比,比興結(jié)合,還有象征意味。這種手法,在其他民族情歌中是少見的。
英國社會學(xué)家霍布斯說過,“有時候,事物之間相似的地方是常人觀察不到的,誰能觀察到,人家就說他‘聰明”。苗族歌手就是這樣的聰明人。他們在生活中吸取了大量生動的形象,運用比興的手法,使得苗族情歌意境深邃,語言精美,想象寬廣。如果說丹寨苗族情歌是一幅美麗動人的彩畫,這幅畫就是“比興”之筆而使之栩栩如生的。
二、藝術(shù)效果
(一)“切”的塑造
“切”就是貼切,要旨在于準確生動,通俗易懂。丹寨苗族情歌與生活緊密相關(guān),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深刻融入到生活之中,把苗族人民豐富多彩的愛情故事和辛勤樸實的勞作畫面淋漓盡致地塑造出來,非常鮮活形象,如“兩位哥哥真瀟灑,身材美,象嫩杉。兩位哥哥真漂亮,身材好,象韭菜苗”。用苗族地區(qū)常見的嫩杉、韭菜苗來形容情人煥發(fā)出青春光彩的身影,不但準確而且通俗。
又如:飛來了春燕一群/走來了姑娘一撥/你們團團圍起做一坨/就象一群鴨子/趕攏在角角/就象一堆待孵的雞蛋/擠在一個窩/衣襟上那一排布扣子/顏色黑烏烏/就象一串串黑珍珠/滾來胸前落。
描述生動形象,詼諧幽默風趣。比喻準確不只表現(xiàn)在事物的外部特征上,好的比喻既能達到準確表現(xiàn)正句的意蘊,更兼達到傳神的效果。
臉龐像一蓬盛開的山茶/眼睛像一對元寶閃閃發(fā)光/只要那秀美的睫毛輕輕眨動/只要那動人的秋波悄悄閃亮/就象有無比絢麗的花瓣/紛紛飄落在我的心上。
臉像山茶盛開,眼像元寶發(fā)光,這首歌把情人秀目的閃動刻畫得非常深刻,恰如在歌者心上留下的飄動,把這種微妙的感情和摸不著看不見的心理,表現(xiàn)得十分富于藝術(shù)感染力,非常貼切、傳神。
(二)“巧”的追求
“巧”即新奇、巧妙。丹寨苗族情歌通過比的手法和喻體的選擇,極富創(chuàng)造性,常有奇巧之妙。如熱烈的、外露的感情,常用明喻來表達:
好象孔雀飛下巖梁/好象太陽爬上山崗/好象山茶剛剛開放/好象梨花沐浴晨光/哪來的姑娘喲/長得這么標致漂亮。
而一些隱晦曲折的感情,就常常借用暗喻或借喻的方式。如為了了解對方的身份,這樣唱道:
我們是遠方來客呀/不知哪朵花被人采?/不知哪個雀已有窩?/有主的請回家去吧/留下哪些無主的。
用被采的花和有窩的雀來比喻已結(jié)婚的婦女,顯得委婉、禮貌,這就比直說高明。詢問對方是否愿意締結(jié)良緣,這是很難啟齒的事,苗族歌手們是這樣問的:
美麗的小花蟬喲/你沒有伴吧?/請你到我家/草棚當大廈/樹葉任你穿/包谷任你咽/蟬兒你愿不愿?
借美麗的小花蟬來比喻正在婉轉(zhuǎn)歌唱的姑娘,表達自己求婚的意愿,還介紹了自己的家境,一石三鳥,妙不可言。
三、情感色彩
(一)浪漫主義情調(diào)
在苗族文學(xué)里,浪漫主義手法被廣泛地運用著,形成了想象和愿望所構(gòu)成的無限廣闊的瑰麗天地。歷史學(xué)家說古代黃炎族掌管文化的叫史,苗、黎族掌管文化的叫巫,黃族與一部分苗、黎族混合成華族,巫、史兩種文化并存,互相影響也互相斗爭。楚國文化是在巫文化基礎(chǔ)上融合了華夏文化的,巫文化的特點,就是富于想象力。苗族文化的這一特點,在丹寨苗族情歌里表現(xiàn)得很明顯。歌手們以豐富的幻想,大膽的夸張,火熱的激情,離奇的情節(jié),奇特的性格,與眾不同的語言,按照假想的、生活中不一定有的形式去構(gòu)畫想象和愿望所組成的無限瑰麗的天地。
比如:愿妹變成楊梅一粒/我摘裝進荷包里/想妹時含在嘴里/心潮才會稍平息。
又如:假如我有高超的法術(shù)/真想變個大蜘蛛/牽起密密的蛛網(wǎng)/筑成牢牢的房屋/姑娘們象翻飛的彩蝶/一碰上就網(wǎng)住/選個好的做妻子/白頭到老多幸福。
再如:想你想你真想你/把你織進花帶里/花帶拴在心坎上/阿哥阿妹在一起。
把情妹想象成楊梅,把情郎織進花帶,為了得到愛情的幸福,想變成個大蜘蛛牽網(wǎng)捕蝶,想象奇特,構(gòu)思巧妙,令人嘆服,情真意切,極具浪漫之情。而下面的歌,聽了就更令人展開浪漫的暇想。
假如有一蔸愛藥/我定精心把它栽/假如有一條情路/我定揮刀把它開/假如我會變法術(shù)/要叫清泉化作美酒滴下來/點石成金放光彩/讓阿爸有了銀兩/讓阿媽備好飯菜/出絲絨般細的條一排排/把所有的雞嘴捆上/叫公雞難把歌喉開/叫太陽沉睡起不來/讓天地一片漆黑/九個夜晚接連來/我好同心愛的賽央①/盡情地游方說愛/把綿綿的情意/吐入她的心懷/任憑天上電閃雷鳴震耳/哪管倉邊大雨如盆潑來/我倆手拉手/睬也不睬/一心把終身大事安排。
為了追求幸福的愛情,點石可以成金,清泉可以化作美酒。為同心愛的姑娘盡情談情說愛,可以讓太陽沉睡九個夜晚。通過夸張的表達,傾吐出超現(xiàn)實的愿望,表現(xiàn)了青年們對愛情追求的摯著、勇敢,非常富有浪漫主義色彩。這種一往無前地追求愛情幸福的熾熱,就像電視連續(xù)劇《還珠格格》插曲中漢代民歌《上邪》達到的藝術(shù)效果一樣。那是漢樂府民歌《饒歌》中的一首表達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熱烈表白的那份真摯情感,歌詞云:
上邪!/我愿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首歌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出的精神實質(zhì)與丹寨苗族情歌達到的藝術(shù)效果非常相似,藝術(shù)上的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說明丹寨苗族情歌有堪與經(jīng)典名篇媲美之處,又或許其本身就是漢代民歌的遺風。
(二)現(xiàn)實主義情感
苗族情歌是苗族男女青年在勞動和尋求愛情、尋求美好生活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描繪的是紛繁復(fù)雜現(xiàn)象中普通大眾真實的生活寫照,除了通過擬人化手法表現(xiàn)浪漫主義情愫外,其特殊之處還在于具有濃厚的勞動人民的感情特征和現(xiàn)實主義基調(diào)。
比如:扛起穿枋粗的大鋸/飛上九天云外/鋸下青天一塊/叫它飄飛下來/填平深潤峽谷/填平高坡陡巖/讓我們的地方平央央/就象那平靜的海/好讓我和心愛的姑娘/開田插秧/年年不愁飯菜/挖地種棉/縫衣又織花帶/一輩子幸福美滿/生活在可愛的苗山寨。
苗族居住的山區(qū),常常能看到云霧把山澗峽谷填平的景色。所以,飛上九天鋸云填谷,改造山河,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奇想是有現(xiàn)實的依據(jù)的??钢箐?,鋸下青天一塊,用“鋸”而不用“裁”或“剪”,就很有勞動人民的感情特征和民族特色。這種具有堅實的現(xiàn)實主義基礎(chǔ)的浪漫主義特色、決非文人雅士們在書齋里能幻構(gòu)得出,這正是丹寨苗族情歌獨特的藝術(shù)風采所在。
苗族情歌本就是苗族人民經(jīng)歷重重考驗和磨難,在長期反對歧視、反對壓迫的斗爭中,與大自然作斗爭的生產(chǎn)活動中,創(chuàng)造的屬于自己的物質(zhì)和精神文化。丹寨的苗族情歌以其獨特的現(xiàn)實主義情感作為依托,彰顯了苗族青年對戀愛自由、婚姻自由的崇尚,這種價值追求世世代代延續(xù),使得苗族少男少女從出生就具備這樣的群體認同,造就了他們以及子孫后代的經(jīng)驗和行為,這種與生俱來的習慣最終升華為整個民族的信仰,加深了整個民族的情感認同,塑造了整個民族的道德樣貌,又能夠起到調(diào)節(jié)勞作后的壓抑或者消解生活中的煩悶等效果,具有陶冶民族性格、淳化民族風氣、維系民族文化、促進社會穩(wěn)定的現(xiàn)實意義。
總的來講,丹寨苗族情歌有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可稱之為“切巧比興”藝術(shù),這或許就是漢代民歌在丹寨遺存的典型案例。同時,丹寨苗族情歌語言直白率真,所表達的感情真摯,具有獨特的表達特色。丹寨苗族情歌記錄的是苗族青年男女生活的點點滴滴,反映了他們對自由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達出苗族人民純潔質(zhì)樸、樂觀開朗、勇敢堅毅的民族性格,鑒于歷史、社會等各方面原因,丹寨苗族情歌很少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其藝術(shù)魅力依然還“藏在深山人未識”,這成為研究民族文化的一大遺憾,還需要各界進一步挖掘和研究。同時,丹寨的苗族情歌也像其他很多少數(shù)民族情歌一樣,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保護和傳承同樣乏力,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投入到宣傳保護、繼承發(fā)揚之中,讓民族文化瑰寶在新時代再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