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特別強調了“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但是以往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課例,提出的問題多是循規(guī)蹈矩、老生常談,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為什么以往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究其原因,是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夠新穎有趣。教育心理學認為,新穎有趣的問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是設置了新穎有趣的教學問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以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本課例包括了以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自學
課前自學非常重要,為后面的發(fā)現問題、合作探討、分享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課前準備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閱讀導學案上面的作者簡介;第二,閱讀導學案上面的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第三,認真研讀自學課文;第四,誦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初步感受詩歌。西方學者提出了文學活動的四要素:作者、世界、文本、讀者。閱讀導學案上面的作者簡介,是對作者的了解。閱讀導學案上面的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是對“世界”的了解。認真研讀自學課文,是對文本的研究。誦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初步感受詩歌,是注重讀者的接受。
二、教師提出問題
在正式上課時,筆者共提出了6個典型的問題:
1.作者為什么看到了雪就想起了大堰河,兩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填寫下表。
(這個表格的設計意圖是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能夠分析、比較、歸納基本的語言現象。)
3.厚大的手掌換成纖細的手掌行不行,為什么?
(這個問題的設計采用了比較分析法,設計意圖是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通過比較異同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比較能力。)
4.為什么大堰河在第七節(jié)總是含著笑?
5.作者說:“大堰河,把他畫的大紅大綠的關云長貼在灶邊的墻上。”你從這句話讀出了什么內涵?
6.為什么作者認為大堰河的靈魂是紫色的?
(問題1、4、5、6的設計都是采用了探究原因法。設計意圖是發(fā)展學生的分析能力,促進思維深刻性的提升。因為思維的深刻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原因,有利于思維深刻性的提升。)
三、小組合作交流以及分享
筆者把全班學生分成了6個合作小組,讓每個合作小組探討研究一個問題,在探討結束后選出中心發(fā)言人進行發(fā)言分享。
第一組合作小組針對第一個問題進行了發(fā)言。
生1:我覺得大堰河的墳墓與雪有關,墳墓是被雪壓著的。作者由眼前的雪想到了被雪壓著的墳墓,再由墳墓想起了大堰河。
師:生1的意思,是因為A事物想到了B事物,再因為B事物想到了C事物。A事物與C事物之間沒有聯(lián)系,但是因為有B事物,A事物與C事物之間就有了間接的聯(lián)系。同學們還有其它角度的解釋嗎?
生2:我覺得雪的顏色是潔白的,讓人聯(lián)想到純潔善良,再由純潔善良聯(lián)想到大堰河。
師:生2的思維也是找到了中間事物B,即純潔善良。雪是白色的,與純潔善良存在聯(lián)系,而大堰河就是純潔善良的人。所以看到了雪想到了大堰河。
生3:我覺得雪的觸覺是寒冷的,由寒冷聯(lián)想到人生的寒冷、人生的苦難,再由苦難聯(lián)想到苦難一生的大堰河。
師:生3的思維也是找到了中間事物B,即人生的寒冷。雪是寒冷的,人生的寒冷存在聯(lián)系,而大堰河的人生就充滿了“寒冷”。所以看到了雪想到了大堰河。
生4:我覺得作者由雪聯(lián)想到了寒冷孤獨,由寒冷孤獨聯(lián)想到了童年時在自己家里的冷漠,進而聯(lián)想到能給予自己心靈溫暖的大堰河。
師:生4同學的思維更加復雜。是因為A事物想到了B事物,再因為B事物想到了C事物,再因為C事物想到了D事物。A事物與D事物之間沒有聯(lián)系,但是因為有B事物以及C事物,A事物與D事物之間就有了間接的聯(lián)系。在這里,A事物是雪,B事物是“寒冷孤獨”,C事物是“童年時在自己家里受到的冷漠”,D事物是“給予自己心靈溫暖的大堰河”。
生:老師,作者為什么看到了雪就想起了大堰河?以上回答,哪個是正確的?
師:都是正確的。讀者可以結合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理解,這在文藝理論上叫做“接受美學”。一百個同學的眼中就有一百個大堰河。只要大家能夠在邏輯上證明自己的論點就可以了。
第二組合作小組完成了下表。
第三組合作小組針對第三個問題進行了發(fā)言。
生5:我覺得不能換成纖細的手掌。因為整首詩歌是詩人一氣呵成的,是采用了寫實的手法。厚大的手掌符合大堰河勞動者的身份,而纖細的手掌不符合其身份。
師:生5是從主人公身份的角度以及寫實手法的角度去分析。同學們還能從其它角度分析嗎?
生6:我也覺得不能換成纖細的手掌。因為從整首詩歌來看,作者批判了其家庭對他的冷漠,歌頌了大堰河給了他母親的溫暖,而厚大的手掌更能讓懷中的我感受到安全和溫暖。
師:生6聯(lián)系了作者的身世,注重了作者的感受。
第四組合作小組針對第四個問題進行了發(fā)言。
生7:面對繁重和艱辛的勞動,大堰河始終含著笑去做,我覺得她是勤勞、樂觀的人。
師:一個結果是由多個原因造成的。除了勤勞樂觀,還有其它原因讓大堰河“始終含著笑”嗎?
生8:除了勤勞、樂觀外,從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整首詩歌的內容來看,大堰河應該是來了艾青家做傭人。她之所以含著笑去做,是因為能夠看到艾青。
第五組合作小組針對第五個問題進行了發(fā)言。
生9:從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來看,這是的作者應該是5歲左右,5歲能夠畫出大紅大綠的關云長,可以看出作者是聰明的,繪畫是有天賦的。
生10:為什么是貼在灶邊的墻上?因為大堰河接觸最多的地方就是爐灶,貼在灶邊,就可以經??吹阶约盒膼鄣膬鹤拥淖髌?。從中也可以感受到大堰河非常愛她的兒子。
第六組合作小組針對第六個問題進行了發(fā)言。
生11:我平時看紫色的時候覺得這個顏色讓我憂郁,這種憂郁正像大堰河苦難凄涼的一生,所以作者覺得她的靈魂是紫色的。
生12:我覺得紫色是一種神秘、高貴、深沉的顏色。作者覺得大堰河是勤勞博愛的,代表著中國的廣大勞動婦女,因此她的靈魂是紫色的。
四、改寫
在分析環(huán)節(jié)結束后,筆者提出了一個要求:“同學們,作者認為大堰河靈魂的顏色是紫色的,你認為大堰河的靈魂是什么其它的顏色?請說出你的理由。”
新課標指出:“嘗試改寫文學作品?!蓖瑫r也指出:“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边@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思維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廣度與發(fā)散思維,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其它顏色的可能性,有利于思維靈活性的提升;而說出理由,就是解釋為什么可以用這個顏色去形容大堰河有利于思維深刻性的提升。
生13:我認為大堰河的靈魂可以是白色。因為白色單純、純潔,就像單純、純潔、善良的大堰河;我覺得白色讓人聯(lián)想到雪,給人冷清、凄涼的感覺,就像大堰河困難的一生。
生14:我認為大堰河的靈魂可以是黑色。因為大堰河是勞動婦女,經常工作的地方是灶邊,身上經常沾滿炭灰;因為家庭貧窮,所以碗和桌子也是黑色的;又因為經常出外勞動,所以她的臉龐也是泥黑色的。所以我贊美大堰河黑色的靈魂,黑色象征她苦難勤勞的一生。
生15:我認為大堰河的靈魂可以是黑色。因為大堰河是勞動婦女,經常工作的地方是灶邊,身上經常沾滿炭灰;因為家庭貧窮,所以碗和桌子也是黑色的;又因為經常出外勞動,所以她的臉龐也是泥黑色的。所以我贊美大堰河黑色的靈魂,黑色象征她苦難勤勞的一生。
……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是設置了新穎有趣、曲折有致的教學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當然,要上好本課例也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對文本非常熟悉;其次,教師要有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設計問題的能力;再次,教師要對新課標非常熟悉。
王鵬飛,甘肅省華亭市第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