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鳳
生活是語文的展示和濃縮,也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實踐資源。語文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從而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提升綜合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把持”著講臺,是活動的策劃者、指揮者,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fā)揮。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并結(jié)合剛剛在語文課的口語交際單元學習到的“即興演講”這一主題,在本學期開學第一周的班會課上,筆者要求全班同學自由組合分為六個大組,并讓每個學生寫一份“自薦書”競聘上崗,最終內(nèi)部決定誰來當組長。接下來每周的班會課上,不再是教師決定活動的內(nèi)容,而是充分發(fā)揮每個組尤其是組長的力量,小組內(nèi)部確定一場“即興演講”的主題,并在班會上向其他小組公布,而自己所在的組則是評審。對此,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每個人都在課后寫了一份計劃書,有的還非常詳細地寫了自己準備帶領全班開展什么演講。最終,有的小組選擇演講“節(jié)約糧食、光盤行動”,有的小組選擇“能否帶手機去學校”……班會課上,每個小組都有五分鐘的時間做展示,其他同學認真聽,評選出最佳發(fā)言小組。等所有小組的發(fā)言都結(jié)束了,提出主題的小組組長組織投票、打分,并結(jié)合說出給分的理由。在此過程中,教師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是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幫助學生歸納出即興演講時,要注意稱呼、說話場合、姿態(tài)自然,內(nèi)容上要觀點鮮明、選材正確,表達上要邏輯合理、情感真摯、語言富有感染力等。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空間被拓寬,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被激發(fā),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才能得到整體發(fā)展。
語文不僅僅是狹義概念的學科,因此教師在策劃實踐活動時,還要注重跨學科的整合。 “樹葉貼畫”是由欣賞樹葉引發(fā)的語文實踐活動。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課文《秋天的雨》中描寫了秋天的落葉,學生對五彩的落葉非常感興趣,追問為什么秋天到了,大多樹葉枯黃了,而楓葉卻變紅呢?筆者帶著學生到學校的兒童自然科學院,看一看、摸一摸、撿一撿,收集各種顏色、形狀的樹葉,學生再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知道了葉子變色的科學原理:紅楓的葉片里含有多種色素,而紅楓在秋天葉片中產(chǎn)生了一種紅色素,葉片就會逐漸呈現(xiàn)出紅色,于是就有了“霜葉紅于二月花”這一千古流傳的名句。大家意猶未盡,還了解了更多的關于葉子的形狀、生長、作用等知識。有學生提議:我們何不動手制作樹葉貼畫呢?于是,假日作業(yè)中,筆者讓學生們采集自己喜歡的葉子制作樹葉貼畫,還給它們起了動聽的名字:“青春美少女” “金色童年”“幸運之神”……并附了簡短的說明。語文與科學、勞動、美術等其他課程整合,促進了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jié)合。
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引導學生走向生活,鼓勵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進行多樣化的探究,不僅可以提升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還可以讓學生們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新華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