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
“進步”,是個激勵人心的詞語。它反映的是喜人的變化,代表著積極,蘊含著美好,彰顯著前進或上進、進展或發(fā)展、提高或提升、超過或超越,飽含著贊美與贊揚。但凡心智正常的人,都希望同“進步”相遇、與“進步”結伴。
然而現(xiàn)實中,總有那么一些人為進步想了許多辦法,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就是不如所愿,不是起色不大,就是依然如故,有的甚至每況愈下。于是乎,他們要么懷疑自己的能力和稟賦,變得自卑和不自信;要么怨天尤人,埋怨機遇和命運的不公,落得滿肚子的怨言。只是他們忽略了自身,沒有在進步的方法上去檢討和反思,不懂得清理自己。
其實,進步的獲取是有講究的,考量著人的境界、格局和智慧。它需要“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氣度,需要“不為浮云遮望眼”的胸襟,需要“退步其實也向前”的豁達,在希望進步的同時,要不時地對自身進行盤點清理,對阻礙前行的東西予以清零,實現(xiàn)化消極為積極、變美好為更好。
清零,不是抹去曾經(jīng)的一切,而是剔除無用的東西,讓自己輕裝上陣、重新出發(fā),不斷攀登新高度、創(chuàng)造新成績。清零體現(xiàn)的是一種自我革命的勇氣,一種升華人生的藝術。
清零,需要及時摒棄舊知,做到學習前行。世界每天都是新的,新形勢、新情況、新現(xiàn)象、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手段、新方式、新節(jié)奏,等等,不是這樣新,就是那樣新。面對諸如此類的“新”,我們即便接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即便獲得過碩士、博士學位,即便曾經(jīng)是“學霸”“尖子”,也會覺得眼花繚亂和難以適從。如果我們只靠“老本”過日子,不肯、不會、不再接受新知識,不及時對知識結構進行更新和優(yōu)化,不去掌握新工具、新技能、新方法,而是一味地用舊知識、舊觀念、舊眼光、舊思想、舊路徑、舊模式來看待和處理問題,我們不僅不可能收獲進步,而且還會遭遇新尷尬,鬧出新笑話,在不知不覺中被時代所淘汰。我們所處的世界,實則是知識無限、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的世界,只有永當學生,只有活到老、學到老,只有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經(jīng)常地進行自我清零,對擁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重整,我們才可能取得不斷進步,并做到與時代同頻共振。否則,稍不留神,再優(yōu)秀的人也會淪為遭人笑話的星外來客。
清零,需要從容看淡成績,做到重新前行。成績只是過去付出后的一個結果,或是過去某項活動某種表現(xiàn)的一個總結。成績好,說明過去努力的結果很不錯,它有益于我們增強信心、堅定信念,但它不等于現(xiàn)在依然會很不錯,更不等于永遠很不錯;成績不好,說明過去的狀況不令人滿意,它也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差距、找到短板,明晰努力的方向,但它不等于狀況不可以改觀,更不等于不好的狀態(tài)會一直繼續(xù)下去。對待成績,不可不在乎,也不可太在乎。面對好成績,不可高高掛起、驕傲自滿,甚至忘乎所以;對待差成績,也不可麻木不仁、無動于衷,更不可自甘沉淪。很多時候,打敗一個人的不是低谷,而是做出成績后不思進取的心態(tài)。時代瞬息萬變,你若只顧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總有一天會落后,更談不上進步了。正確的態(tài)度是,學會在過往成績上按下清零鍵,及時地設立新目標,付出新努力,重新開始,重新前行。不然,成績就會永遠定格在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就不再有新的氣象和新的起色。
清零,需要淡然對待榮譽,做到本真前行。能夠獲得這樣那樣的榮譽,無疑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但這些榮譽,無論多大多亮多權威,都是外在的給予,只反映你閃亮的過去。而且,任何榮譽的取得,除了自身的天賦和勤奮,還離不開各種平臺的支撐,離不開他人的配合與支持,離不開天時與地利。如果獲取了榮譽,就真以為什么都了不起,什么都比人高明,忘記了自己的本真,忘記了“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看不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那它就會引來災難,更不會為你帶來新的進步。古往今來,從先進變后進,從標兵變逃兵,從英雄變狗熊,從模范變囚犯的事例不勝枚舉,之所以有這種逆轉,就是因為有了功勞之后,便思想膨脹、行為放縱。對待榮譽,正確的態(tài)度是要敢于清零,不陶醉、不自滿、不得意忘形,在鮮花和掌聲中清醒自己“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又該如何去”。居里夫人一生榮譽等身,但她從不把榮譽當回事,居然將英國皇家學會頒發(fā)的金質獎章當玩具供其女兒玩耍,她只在乎其認定的科研事業(yè),成為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人。其實,這世界唯一不過時的標簽,就是你原本的樣子,不管有沒有榮譽的加持、光環(huán)的籠罩,只要知道“我依然還是我”,始終朝著心中的目標奮進,肯定會收獲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清零,需要果斷拋開煩惱,做到快樂前行。世界是多彩的,事物是復雜的,人群是多樣的,總會碰到不順心,總會遇見不順眼,總會聽到不順耳,一生要想沒煩惱,那只能是妄想。但帶著煩惱的情緒去為人處世,就一定會遮擋你的視線,收窄你的心胸,妨礙你的進步。所以,想要進步,就得及時地將煩惱清零。碰到不順心,就常想“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和“煩惱經(jīng)常有,不撿自然無”的古訓,懂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忘記人心的冷淡,忘記發(fā)生過的摩擦,忘記有過的爭吵,忘記一切擾亂心情的負能量。遇見不順眼,就及時提醒自己,要坦然地面對,欣賞地看待,多看優(yōu)點和長處,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聽到不順耳,就及時告誡自己,要平靜地接收,學會求同存異,學會博采眾長,不計較,不苛求,不賭氣。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要記得,世界沒有絕對的喜劇和悲劇,人生沒有絕對的贏家和輸家,事物的形態(tài)也并不是非黑即白,要學會用加法愛人,用減法化怨,用乘法感恩,用除法解憂。不和往事過不去,因為它已經(jīng)過去;不和現(xiàn)實過不去,因為你還要過下去。對不好的東西,不黯然神傷,不悵然若失,不多愁善感,不消極悲觀,不喋喋不休,不郁郁寡歡,學會包容,學會把矛盾化解,學會與挫折較量。始終管控好心情,讓心輕松而柔和、舒暢而堅強,快樂地前行,努力把當下的活干出色,把當前的人相處好,把平常的生活過精彩。
清零,需要勇于打消顧慮,做到輕松前行。有些人事情還未做,就瞻前顧后,想得太多太復雜,甚至胡思亂想。他們要么害怕會有意想不到的苦,要么畏懼會有難以想象的累,要么顧忌弄不好會丟人現(xiàn)眼,要么懼怕遭遇難堪的失敗,要么糾結于會不會得不償失,顧慮重重,猶豫不決,就是不敢向前半步,讓美美的想法始終懸在空中,其結果自然也就不會擁有進步。做人做事,應該有所思考、有所遵循、有所兼顧、有所敬畏,方能行穩(wěn)致遠,但過于在意,過于思慮,過于謹慎小心,又會束手束腳,不利于進步。毫無疑問,多余的顧慮,尤其是那些根本就不會有的假想敵,都是前行路上的攔路虎,一旦有了,就要果斷地清零。只要你認定的事情方向正確,不妨礙甚至還有利于他人和社會,就不要把時間、心智和精力浪費在顧慮上,而是要毫不猶豫,當機立斷,馬上行動,義無反顧,不念過往,不畏將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自我清零,不是妄自菲薄,不是思想保守,不是消極逃避,不是甘于認命,而是要在謀求進步的時候多一分明世的清醒,多一分心態(tài)的淡泊,多一分自覺、自律、自知、自悟,始終能夠面向未來,始終朝著新的方向前行。
如此看來,進步,在某種程度上就叫“清零”。向往進步,就得經(jīng)常自我清零,讓自己永遠從當下開始,學習前行,重新前行,本真前行,快樂前行,輕松前行。倘若此,進步必然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