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鋒
摘? 要:目的? 觀察分析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武城縣人民醫(yī)院2018年9月~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案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42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觀察組42例患者采用高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對兩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分析。結果? 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膽固醇、C-反應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而谷丙轉氨酶指標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比常規(guī)劑量的阿托伐他汀使用,高劑量用藥方案更適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可以快速降低炎性因子與血脂濃度,有效保護患者的神經功能,具備安全高效的特點,值得臨床使用。
關鍵詞: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托伐他汀;臨床治療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4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7-0189-03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機制是因腦部血管內血栓脫落而阻塞腦部血管,進而導致腦組織因缺氧產生壞死,極易損傷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1]。臨床統(tǒng)計資料反映,急性腦卒中疾病發(fā)生的關鍵性因素即動脈粥樣硬化,所以治療急性腦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改善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2]。他汀類藥物能夠降低血液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從而達到動脈中膜厚度逆轉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作用。然而臨床在使用他汀類藥物時,對于用量、用法尚未有明確指導[3]?;诖耍疚慕Y合醫(yī)院近2年間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組進行常規(guī)劑量與高劑量阿托伐他汀藥物治療方案,對其臨床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進行觀察分析,現(xiàn)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武城縣人民醫(yī)院2018年9月~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84例作為研究案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42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觀察組42例患者采用高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對照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47~78歲,平均(59.72±10.87)歲;發(fā)病到入院時間0.5~9.0 h,平均(4.09±0.43)h。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46~79歲,平均(59.13±11.04)歲;發(fā)病到入院時間0.5~8 h,平均(3.86±0.71)h。兩組患者的基礎信息數(shù)據(jù)比較,未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與我國第4屆腦血管學術會議修訂的關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相符合[4],并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已確診的患者;②患者及家屬已了解研究各個條款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相關藥物使用禁忌證的患者;②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嚴重臟器功能性疾病患者;④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心電圖檢測,如存在血壓、血糖不穩(wěn)定的表現(xiàn)時應給予相應治療,同時給予神經營養(yǎng)支持及降顱壓、溶栓等治療。對照組42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案,口服阿托伐他?。ㄉa企業(yè):廣東百科制藥有限公司出品,國藥準字H20120741)20 mg/(次·d),連續(xù)用藥3個月。觀察組42例患者采用高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案,在治療的前2周,可服用阿托伐他?。ㄉa企業(yè):廣東百科制藥有限公司出品,國藥準字:H20120741)40 mg/(次·d),之后按20 mg/(次·d)的用量繼續(xù)用藥,共3個月。
1.4? 觀察指標
(1)對于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的膽固醇、C-反應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谷丙轉氨酶等炎性因子及血脂水平進行檢測并記錄,以此反映其臨床治療效果。
(2)對于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頭疼、關節(jié)痛、眩暈、惡心等)的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以此反映其安全性。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全部實驗數(shù)據(jù)錄入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炎性因子及血脂水平變化)運用(x±s)表達,經t檢驗;計數(shù)資料(安全性指標)經[n(%)]表達,用χ2檢驗,P<0.05表明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及血脂水平變化比較
治療前炎性因子及血脂水平接近(P>0.05);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膽固醇、C-反應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而谷丙轉氨酶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安全性指標記錄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動脈炎、動脈硬化等表現(xiàn)而促使腦部組織缺氧、缺血性癥狀,往往起病急,且病情危重,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較大威脅[4]。通常情況下,患者發(fā)病72 h內是救治的關鍵性時期,此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能夠對其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修復缺血性損傷,挽救患者的生命。阿托伐他汀在粥樣硬化方面具有良好的防治功效,對膽固醇的合成產生抑制,同時加速攝取、分解細胞表面蛋白受體的活性,并下降脂蛋白水平。在劑量方面,大量臨床資料證實,阿托伐他汀藥物劑量控制在10~80 mg范圍內安全性可得到保障[5]。在此基礎上,使用量40 mg/d產生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使用量20 mg/d,這是因為使用高劑量的藥物能夠讓體內的血脂濃度快速達到正常水平,從而促進神經損傷功能的快速改善,而低劑量的藥物藥效發(fā)揮的時間相對較慢,易錯過最佳的救治時間。
治療前炎性因子及血脂水平接近(P>0.05);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膽固醇、C-反應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而谷丙轉氨酶指標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相比常規(guī)劑量的阿托伐他汀使用,高劑量用藥方案更適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它可降低炎性因子與血脂濃度,有效保護患者的神經功能,具備安全高效的特點,值得臨床使用。
參考文獻
[1]趙超,陳志偉,鄭劍鈞.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鈣片聯(lián)合丁苯酞治療急性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8):5-6.
[2]許昕茼.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rt-PA靜脈溶栓治療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預后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20,20(69):99-100.
[3]黃志東.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及對該病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9,17(16):157-158.
[4]彭斌,劉鳴,崔麗英.與時俱進的新指南——《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解讀[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657-659.
[5]秦鳳琴,高春嶺,唐娟娟,等.高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療效觀察研究[J].智慧健康,2019,5(1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