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 要:從一名老師到一位媽媽,我改變最大是對待學生的心態(tài)和方式。我不再是那個焦躁、吹毛求疵的老師,而是越來越能接納他們缺點,不僅僅以一名老師的身份,更是站在一位母親的立場上看待他們、包容他們。
關鍵詞:改變;心態(tài);眼光
人們常說一個女兒做了母親之后心態(tài)各方面就有很大的改變,實際上的確如此。我自己就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變化,同時也深深影響著孩子,影響著自己的學生。
對于我來說,改變不僅僅是對生活、對工作的態(tài)度和看待事情的角度,更多的是自從我有了孩子之后,越來越能理解我學生的家長。和自己孩子之間發(fā)生的一些情節(jié)、片段往往會讓我相起我和我的學生。
要做個好老師、好媽媽,首先要讓自己更有活力,生活得更精彩,工作得更漂亮。
以前的我惰性很大,從生活到工作。比如周末在床上賴到近中午,起來洗漱一下,出去吃,順便逛街,逛完了順便把晚飯也解決了。工作上雖然也認真、負責,勤勤懇懇,但也沒什么大的目標,經(jīng)常是寫個論文別找我,讓參加個什么比賽也直往后縮,我只要求自己把課上好,把學生教好就行。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老師當然就要首先做出表率,起到榜樣模范的作用。所以有了孩子之后我之前的一些想法也發(fā)生了變化。對,周末是需要休息,但不是晚上熬夜,白天睡大覺。周末的休息就是帶孩子出去玩,跟孩子做游戲,跟她更近距離地交流。為了鍛煉身體,更為了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和做事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堅持每天五點半起床,六點從家里出發(fā),步行一個小時到學校上班。一個月的時間,我瘦了,身材變好了,對自己有了自信心,最重要的是我感覺工作一天都有使不完的勁,特別有精氣神。我的字寫得不好,暑假里我認真練習學習鋼筆書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發(fā)現(xiàn)自己的書寫確實有進步,所以決定新學期里要一直用鋼筆進行備課。孩子的性格有些怯懦,其實平時我有時候見到鄰居也不是老遠就打招呼那種熱情性格的人,為了耳濡目染孩子,我經(jīng)常是離人很遠就開始大聲地打招呼,時間長了,孩子也能大方的跟熟悉或是陌生的人問好。工作中,只要是可以爭取到的機會,我都認真對待,我希望自己能夠在工作中更積極更主動。我想,一個對待生活、對待工作都有著激情的老師一定也會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自從有了孩子,我變得更有耐心。剛開始對于孩子的無理取鬧我也是進行呵斥,時間長了孩子開始有點疏遠我,當媽媽的都知道那種酸楚的感覺。我就想到課堂上對待淘氣、厭學的學生的訓斥的情景。自己的孩子都這樣,何況是那么多學生,我決定進行改變。下班回家再累,工作再不順心,我也會陪孩子玩一會。陪孩子要全身心地投入,要讓她能夠體會到你是真心地陪她玩,而不是應付。對待學生一樣,對學生的表揚要發(fā)自內心,看他們的眼神要誠懇。對那些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差的孩子不再急功近利,只想著怎么快點給他們教會,而是耐心地引導。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有神圣的理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不同。他們的淘氣、不聽話,不再讓我特別厭煩,我也學會了平心靜氣地給他們講道理。以父母看自己的孩子的角度去看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可愛之處。上了學的孩子,什么道理都懂,如果能心平氣和地跟他們講,他們都會接受。教育孩子不能著急,要遵循他們的天性,要慢慢熏陶、點撥、等待,再點撥、再等待…,我們是教育孩子,不是管孩子,不要因為過多的管理、壓制,讓孩子喪失了他們本該有的天真、天性。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給孩子以愛的教育,他們會回報你燦爛的笑臉。
自從我有了孩子,我不再要求我的學生什么都要做到完美。孩子都有缺點,更有閃光點,世界上沒有完美地人。如果某人給人的感覺是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很完美,那他內心深處肯定有很黑暗的一面;如果孩子有缺點那說明他很正常。我們總說孩子無理取鬧,其實他們的“鬧”都是有原因的--困了,渴了,餓了。學生也一樣,學不好是有原因的,父母離異,常年不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起早貪黑打工。在我眼里他們就和我的孩子一樣,有時候任性,有時候耍耍小脾氣。如果某個孩子對我的批評不屑一顧,以前的我會大發(fā)雷霆,一定會讓他認識到這樣是對老師及其不尊重、不禮貌的。而現(xiàn)在再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先“冷”他一會,等他過了那個勁我再找他談,就像對待我自己的孩子,她大哭大鬧的時候我絕不會跟他長篇大論地講道理。我也是父母,我也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同時我更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對學生也是一樣,我不太只關注他們的學習,而更關心他們的心情,他們的想法。
有了孩子之后我更加理解了“鼓勵永遠比批評好用”這句話。孩子一天一天長大,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主意,也越來越好動。想法、主意多了就有犯錯誤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一味的批評前幾次好用,時間長了就不奏效了。我就試著鼓勵、表揚她好的一面,哪次做錯了我就尋找她之前的優(yōu)點說?;蚴蔷巶€小故事,通過故事中的人物讓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她來說一說故事中主人公哪里不對,應該怎么做。對學生,我也學會了先夸獎一番,然后再說如果你能改掉……或是要是你能……就更好了。其效果絕對比你直接指出不足要好的多,有時候我會通過表揚其他同學讓犯錯誤的學生自己意識到其不足。
有了孩子之后我也更加明白了“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句話。不管什么事情都先跟孩子講清楚,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如睡前刷牙,有時候我忘了孩子都提醒我??措娨?,先說好看多長時間,時間到了,如果還差幾分鐘就結束了可以看完,如果開始下一集了就要關掉。去超市買東西,從小就告訴她,只能看,不能摸,更不能拿,要買什么告訴媽媽,后來買什么鼓勵她自己去拿,但拿到手絕對不能吃,付了錢才能吃,有時候她都要問我:“媽媽,付錢了嗎?”對待學生我不會像之前那樣,等他們犯錯誤了再糾正,而是先預想一下他們有可能會犯的錯誤,提前“打”好預防針,講好規(guī)定、要求。
當了媽媽之后,我從每個孩子身上都能找到其優(yōu)點、長處,我總能看到他們的可愛之處。當了媽媽之后,學生不再只是學生,在我的眼里,他們的身份更多的是孩子。我想說的是,沒有結婚的年輕人快點結婚吧;結了婚沒有孩子的快點要個小寶寶吧。你會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酸甜苦辣中對生活有不同的看法、感悟。
自從有了孩子,我意識到對于父母來說“健康是第一重要的”—身心健康。孩子除了學習,還更應該有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以前我看哪種學習不怎么樣,成天又是參加舞蹈隊又是參加合唱隊的,我會氣不打一處來,但今天我再看時,我會贊嘆“你真有才呀!”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未知,孩子的未來掌握在父母手中,老師手中,怎么養(yǎng)、怎么教是個很大的學問,我要繼續(xù)探究,養(yǎng)好自己的孩子,較好別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