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銳光 劉新華 黃丹
新生兒因機體免疫尚未形成,無法抵抗細菌、病毒的侵襲[1],極易引發(fā)細菌感染性疾病,對成長與發(fā)育造成影響。與此同時,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的診斷難度相對較大,尤其是病原學檢查耗時長,易耽誤最佳治療時間。由此說明,采取可靠、簡便的檢測方法對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顯得極為重要。WBC、CRP、PCT 是臨床上判斷感染的檢驗指標,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三項指標水平在感染發(fā)生時均會發(fā)生變化,故有學者認為可應用WBC、CRP、PCT 聯(lián)合檢測診斷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的病情,確?;純罕M快得到有效治療[2]。故此次研究,本院主要對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患兒、健康新生兒的WBC、CRP、PCT 檢測情況進行探究,現(xiàn)總結(jié)與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 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17 例局部細菌感染新生兒作為 A 組,同期23 例重癥細菌感染新生兒作為B 組,同時選取同期40 例健康新生兒作為健康參照組。A 組男10 例,女7 例;胎齡37~42 周,平均胎齡(39.62± 1.10)周;出生體重2.9~3.5 kg,平均出生體重(3.15± 0.65)kg。B 組男13 例,女10 例;胎齡37~42 周,平均胎齡(39.70±1.16)周;出生體重2.9~3.5 kg,平均出生體重(3.26±0.40)kg。參照組男23 例,女17 例;胎齡37~42 周,平均胎齡(39.50±1.08)周;出生體重2.9~ 3.5 kg,平均出生體重(3.24±0.46)kg。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A 組、B 組患兒符合《兒科疾病診斷標準(第2 版)(精)》[3]中制定的細菌感染標準;②患兒家屬知情此次研究,且同意加入。排除標準: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合并凝血功能嚴重障礙者;③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④合 并先天性疾病者;⑤合并心源性休克、腫瘤者。
1.2 方法 三組均接受WBC、CRP、PCT 檢測,方法:取三組新生兒空腹肘靜脈血5 ml,在2000 r/min 速度下進行離心,時間為10 min,最后取出血漿,在-20℃冰箱中保存。使用AU5800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商貿(mào)(中國)有限公司]與配套試劑檢測WBC水平,使用UniCel DxI 800 全自動免疫分析系統(tǒng)[貝克曼庫爾特商貿(mào)(中國)有限公司]與配套試劑檢測PCT水平,使用7600 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北京泰林東方商貿(mào)有限公司)與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CRP 水平。
1.3 觀察指標 比較A 組、B 組與參照組WBC、CRP、PCT 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 組、B 組的WBC、CRP、PCT 水平分別為(2.65± 1.46)×109/L、(4.70±1.10)mg/L、(2.71±1.59)μg/L 及(14.65±7.23)×109/L、(58.61±5.14)mg/L、(15.64± 7.65)μg/L,均高于參照組的(0.23±0.05)×109/L、(4.70± 1.10)mg/L、(0.20±0.04)μg/L,且B 組高于A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WBC、CRP 與PCT 水平比較()
表1 三組WBC、CRP 與PCT 水平比較()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與A 組比較,bP<0.05
感染性疾病不僅好發(fā)于新生兒群體,而且患兒發(fā)病早期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易增加診斷難度,耽誤最佳治療時機。目前,針對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的診斷,醫(yī)護人員主要是采集患兒膿性分泌物、腦脊液等一系列標本進行細菌分裂培養(yǎng)鑒定[4],依據(jù)培養(yǎng)結(jié)果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然而,細菌培養(yǎng)耗時長,部分標本在采集過程中甚至會給患兒帶來痛苦,故采取更為簡便、有效的方式對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診斷病情顯得尤為重要。
WBC、CRP 與PCT 是臨床上判斷感染的常用指標,也是細菌性感染的標志物。此次研究,本院對早期細菌感染新生兒、健康新生兒進行WBC、CRP 與PCT 檢測,結(jié)果顯示:A 組、B 組的WBC、CRP、PCT水平均高于參照組,且B 組高于A 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臨床醫(yī)護人員可根據(jù)這一變化鑒別細菌感染患兒病情的嚴重程度。這一研究結(jié)果與黃光墉等[5]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其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WBC 水平為(0.20±0.03)×109/L,PCT 水平為(0.15±0.03)μg/L;重癥細菌感染新生兒WBC 水平為(14.45±7.39)×109/L,PCT 水平為(15.29±7.14)μg/L;局部細菌感染新生兒WBC 水平為(2.47±2.18)×109/L,PCT 水平為(2.38±1.78)μg/L。以上結(jié)果表明新生兒發(fā)生細菌性感染時,WBC、CRP 與PCT 水平會顯著升高,與健康新生兒形成顯著區(qū)別。WBC 是血常規(guī)指標之一,也是機體中具有抵抗病原體入侵、產(chǎn)生抗體等一系列作用的重要血細胞[6]。在正常情況下,體內(nèi)種類白細胞百分比與白細胞總數(shù)均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待機體發(fā)生急性感染以及其他疾病時,白細胞百分比、白細胞總數(shù)將會隨之發(fā)生變化。CRP 是具有促進巨噬細胞、粒細胞吞噬作用以及激活補體等作用的炎癥反應標志物,主要由肝細胞合成,正常健康人體內(nèi)CRP 水平通常<1.0 μg/ml,在急性創(chuàng)傷、急性感染發(fā)生時,CRP 水平將會在4~6 h 內(nèi)將迅速升高并達到峰值,在癥狀改善與功能結(jié)構(gòu)恢復正常后下降至正常水平。尤其是細菌感染時,CRP 水平顯著高于病毒感染,故臨床上將CRP 作為鑒別診斷支氣管炎、病毒性或細菌性腦膜炎的重要指標。PCT 是診斷鑒別全身細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標,該指標具有敏感性高的特點,在細菌感染引發(fā)炎癥反應時會顯著升高,且升高程度等同于病情嚴重程度的直接反映[7],有利于疾病的準確、迅速診斷。同時,PCT 在血漿中半衰期約為22~23 h,臨床用藥并不會對PCT 水平造成影響,有利于觀察療效與預后情況。
細菌感染包括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其中全身感染主要表現(xiàn)為敗血癥、膿毒癥等表現(xiàn)。經(jīng)觀察發(fā)現(xiàn),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均以發(fā)熱為主要表現(xiàn),但全身感染的感染程度相對于局部感染更加嚴重,并且全身感染是局部感染發(fā)展的結(jié)果,故掌握細菌感染新生兒的感染狀況有利于鑒別其病情,為下一步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導。此外,WBC、CRP、PCT 具備檢測優(yōu)勢,均可為細菌感染的診斷提供重要參考,如WBC 水平在炎癥反應發(fā)生時會顯著升高;CRP 與炎性反映程度密切相關(guān);PCT 作為特異性強、敏感度高的診斷指標,其適用于細菌與病毒感染的鑒別,并且在敗血癥、重癥感染的診斷與預后評估等方面上可發(fā)揮積極作用。雖然,WBC、CRP 在細菌感染中的檢測優(yōu)勢已得到證實,但WBC 敏感性低,且易受到生理、病理因素的影響,故WBC 不可作為全身感染的獨立預測指標;CRP單獨檢測時特異性相對較差,同時CRP 半衰期長,不適用于觀察療效、預后;PCT 是甲狀腺C 細胞產(chǎn)生的降鈣素前肽物質(zhì),因其不存在于外周血內(nèi),導致診斷局部細菌感染的效果不如CRP[8]。因此,臨床醫(yī)護人員診斷早期細菌感染新生兒病情時需靈活應用以上三項指標,避免患兒病情被誤診或漏診。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診斷中應用WBC、CRP、PCT 聯(lián)合檢測,有利于判斷新生兒感染狀況,并通過三項指標的檢測結(jié)果明確病情,為治療藥物的使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