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詩
摘 要:2016年高考作文以語文素養(yǎng)為話題后,對于語文今后的教學時常痛定思痛地考慮,斟酌再三,一直摸索,到底怎樣的語文教學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而今借用千百年前詩人們的話語和行為來對語文素養(yǎng)進行簡單的闡述,或許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方向吧。
關(guān)鍵詞:李白;杜甫;蘇軾;陸游;李紳
引言:
在中國,語文乃是集語言與文字、文學、文化于一身的教學科目,也是思維和表達的有機統(tǒng)一。論其在所有的學科當中的重要性可謂舉足輕重,誠如數(shù)學家華羅庚認為,“要打好基礎(chǔ),不管學文學理,都要學好語文。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行之不遠,存之不久?!边@便道出了“語文是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chǔ)”的重要性。然而,正是時時有語文,處處有語文的廣泛性和實用性,在學校,語文反而成為一門弱勢學科,究其原因,由于語文和語文教育處于長期的弱勢,才有了2016年全國二卷語文作文試題。語文學習關(guān)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關(guān)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主要與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教學、社會生活實踐。
本文從古詩鑒賞中的知人論世——以唐宋詞人的新角度來分析語文素養(yǎng)。論證語文素養(yǎng)中的“知人論世”不僅是今時今日古詩詞鑒賞考試的基本方法,更是是德育中的情懷。畢竟美好的情懷教育是語文素養(yǎng)教學的源泉,是時代每一個人所必備的基礎(chǔ)素質(zhì),所以,本文就借古代詩人詞人的言行來淺論一下語文中那些值得我們學習并吸取的素養(yǎng)和情懷,僅代表個人觀點。
一、古詩鑒賞之知人論世法則
(一)何為“知人論世”
“知人”既是知其人的生平,更是知其人之品質(zhì);“論世”即是知其人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甚至是知其人的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边@是前賢解讀文學的原則和態(tài)度。
(二)為何要知人論世
章學成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文辭。知其世,不知其之身處,亦不可論其文也?!庇纱丝梢姟爸苏撌馈睂糯膶W鑒賞的重要。然而,本文認為:就今日解讀古人的文章詩詞而言,“知人論世”價值遠不僅如此,主要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就近日之語文教學而言,知人論世在宏觀上可以讓學生了解先輩們在面對人生與社會問題時他們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甚至感悟他們身上的人格魅力和品質(zhì)精神,這對后世來說不僅是方法論,更是文化精神的傳承;另一方面,在語文教學中,尤其學生在面對學習古詩文和鑒賞古詩文中,知人論世不僅是學生解讀古詩文的利器,更是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所在,結(jié)合這個時代的認知讓學生了解古代詩人詞人的品質(zhì)與價值觀,這是這個時代語文教學素養(yǎng)的又一個核心。這也是“知人論世”在這個時代也的新內(nèi)涵。
(三)如何才能知人論世
賈誼曾說:“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在我看來這便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思維,魯迅也說:“這回便輪到陸續(xù)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它改了一個名字:《朝花夕拾》,帶露折花,色香自然好看得多……他日仰看流云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所以,曾經(jīng)的理論放到今日,必須要結(jié)合今日的時代來解讀,這或許能與“創(chuàng)新”靠近一些吧!如下面例子:
1.北蘇南陸,于困境中放歌——以蘇軾、陸游為例
“淚濺龍床存丹心,示兒冥前九州同”,亂世的你,勇可“秦嶺殺虎”,文能馬下草軍書。陸游,你比秦觀更加務(wù)實,大散關(guān)下的戰(zhàn)斗是你踐行夢想的行動,淚濺龍床的義舉是你“愛國詩人”名副其實的稱號??v使你郁郁而終,但你從來沒有放棄對祖國大一統(tǒng)的期望,要知道,只要夢想在,總會實現(xiàn)的。陸游,家國為大,砥礪前行,敢于行動,這是你對語文素養(yǎng)最好的說明——愛國不應(yīng)只存于口號,做好自己,善待社會,這是時代的召喚,也是文化之傳承。
2.仙圣同代,也同命——以李白杜甫為例:才多識淺,不了解自己
一個“大鵬傲九州”,一個“會頂覽山小”;一個“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你們同處于一個“繡口一吐”便是盛唐的國度年代,卻終無事可做。你們一個侍奉翰林似成夢,一個自稱少陵野老人;一個“仙游于山川”,一個“漂泊于天涯”,看似不同的人生軌跡,卻終于夢成了空,實乃無奈。
3.至今絕響在,難了教書人——以李紳“困時志堅,順中求錢”為例
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的絕響,初看便被你的“大賢大智”所傾倒;一句“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此乃更是大丈夫之言也。然而你的出彩并沒有被今日的教書人作深刻解讀,只因為當初正直大義,敢于直接揭露社會的現(xiàn)實的你,很快變成了一個“墜落者”,官場得意的你任淮南節(jié)度使后,為官暴虐,收取苛捐雜稅,魚肉百姓。導致當?shù)氐睦习傩湛嗖豢把裕与x家鄉(xiāng)。這是這個時代對你的評價,你這時對語文素養(yǎng)最好的解釋是“偽圣人”。
結(jié)語:
本文借用千百年前詩人們的話語、行為、價值觀來對語文素養(yǎng)在思想素質(zhì)上進行簡單的闡述,或許這是今日語文教學的一個方向。畢竟,在歷史的鴻篇中仍有許許多多的人與事值得今天的我們?nèi)ズ煤米聊ィ煤媒梃b;畢竟,國民素質(zhì)的養(yǎng)成教育已然成為當今教育教學的核心話題。且說“借古論今”的手法不正是古代詩人詞人常用的筆法嗎?今日我們姑且做一試又何妨呢?
參考文獻:
[1]梁慧. "知人論世"的尚友法:吳雷川的圣經(jīng)跨文本詮釋策略[J]. 圣經(jīng)文學研究,2021(1):1-39.
[2]梁慧. "知人論世"的尚友法:吳雷川的圣經(jīng)跨文本詮釋策略[J]. 圣經(jīng)文學研究,2021(1):1-39.
[3]向書銳. 孟子"知人論世"與當代文學批評關(guān)聯(lián)性探析[J]. 散文百家,2021(18):3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