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艷華
在語文教育中,教師要把等待意識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生閱讀時等待,在學生疑難處等待,在學生違紀時等待,教師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成為孩子美好心靈的擺渡者。只要心中有愛,必然能在語文課堂這片沃土中,看到花枝拔節(jié)的美妙景象。
我不怕等待,因為等待的時間愈長,等到之后就會愈幸福呢!
——前 言
馬德曾說,只要你肯等一等,生活的美好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盛裝蒞臨。生活如是,教育亦如是。大仲馬有句名言,人類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四個字里面:“等待”和“希望”。作為教育者,只有重視等待才能給予學生足夠多的呵護與守候;只有善于等待才能幫助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等待意識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靈活運用多種策略,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完善和成長,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認真解讀語文課程標準,會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等待意識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它建議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xù)性;面向全體,關注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等待教育有助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讓教師不僅成為知識的傳播者,更成為孩子美好心靈的擺渡者。
下面我將從個人教學中淺談以下三點認識和做法。
(一)“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學生閱讀時等待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安排“初讀——再讀——品讀”三個環(huán)節(jié)。葉圣陶說:“閱讀教學總得讀?!痹诮虒W新課時,需要給學生一點時間閱讀,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尤其是初讀,那是讀者與作者的第一次會面,必須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以此帶動思考,才能促進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順利完成。
教學《黃河頌》時,我并不急于進入教學環(huán)節(jié),而是分層要求初讀。第一次讀我提醒學生要把握和體會初讀詩歌的感覺;第二次讀我強調要注意詩歌的兩部分(朗誦詞、歌詞)特點,尤其是后面的寫作日期。課堂上,學生通過兩次閱讀,對這首詩已有了直觀具體的把握。之后,我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第一印象。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由“1939年”這特殊時間張開想象的翅膀,抓住“搖籃、屏障、臂膀”談自己的感受——作者借歌頌黃河,歌頌黃河所展現(xiàn)的偉大而堅強的民族精神!這里的等待包含著教師對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理解與尊重,在循循善誘中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絢麗的花朵!這時,再讓學生第三次誦讀文章時,他們就能自然地達到“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的要求,也為之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慢工出細活”,在學生的疑難處等待
韓愈有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痹诮虒W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質疑,適時點撥,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教學《老王》時,我以“作者與老王的交往”為主線,設計了“走進老王——品味老王——懷念老王”的過程,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逐漸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情感表達?!捌肺独贤酢钡倪^程中,要求學生快速瀏覽第5—16段,用簡潔、精練的語言概括出課文所寫的幾件事情。同學們很快歸納出有:送冰、送醫(yī)、送貨、送油和蛋。在品讀中,同學們被老王在貧窮中保存著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所感染。沒想到這時有同學提出疑問:老王送來香油和雞蛋,作者卻將他拒之門外,都未邀請他進來坐坐,這與作者體現(xiàn)的“以善意體察善意”不是背道而馳嗎?對此,我首先對該生勇于質疑的精神表示肯定與贊揚,再建議同學們帶著疑問瀏覽課文,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解答。
“一石激起千層浪”,意外的提問又激起了同學們探索的欲望,大家紛紛埋頭看書,隨即你一言我一語發(fā)表看法:當時“我”并不清楚老王已經(jīng)病入膏肓,看到老王僵硬地站在門外,作者猝不及防,這樣的表現(xiàn)有其合理性;老王再客氣,也付他應得的報酬,這次老王再送來香油和雞蛋,作者也給了錢,兩次給錢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對老王的關心和同情;最后,面對如此善良的老王,“我”卻未能及時體察到他的離世已經(jīng)不遠,反而覺得恐懼和害怕。時隔多年,再追憶此事,楊絳又是如何表達心中復雜情緒的呢?同學們幾乎異口同聲讀出了“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我順勢說道:“好文不厭百回讀,每讀一回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收獲。請大家結合老師準備的素材,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睕]有刻意的設計,課堂順利地過渡到第三環(huán)節(jié)。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不可預設,卻是充滿活力的。重視等待,你的心中就裝下了每個學生;善于等待,學生才會開出絢麗的花朵,結出醉人的果實。
(三)接納課堂中的不和諧,在學生違紀時等待
在課堂教學中,就怕遇到防不勝防的突發(fā)事件,就如美妙的樂章被雜音打斷一樣,特別不和諧。但如果我們心懷等待,對學生多一點寬容和愛心,未嘗不會收獲別樣的精彩。
課堂上,教師正在精析課文,卻有兩個男生,一邊擠眉弄眼,一邊手在桌面上你推我搡,一個要把胳膊越過來,一個非要把對方推回去。本想視而不見——今天課量有點大,不想拖延。但明顯周圍同學們都在暗中觀戰(zhàn),一臉看好戲的表情,若言語呵斥,除了粗暴壓制,也達不到教育感染的效果。權衡之下,我索性停頓下來,不發(fā)一言,短暫的等待讓靜默的教室彌漫著緊張的氣息,可他們并沒有迎來預期的暴風雨。我和顏悅色地說:“看了剛才兩個同學的行為,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同學們都支起了耳朵認真聆聽我講述“三尺巷”的典故。其中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讓同學們感觸頗深。再看兩位破壞紀律的“罪魁禍首”,尤其不好意思。二人相視一笑。笑容,淡化了計較,傳遞了寬容;淡化了敵意,傳遞了善意。一次心念電轉間的小小等待,將狂風暴雨轉化為和風細雨,滋潤的是孩子們的心田,綻開的是最美的心靈之花。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著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焙⒆拥某砷L需要放慢腳步去等待,教育何嘗不是?葉圣陶先生在《呂叔湘先生說的比喻》一文中寫道:“最近聽呂叔湘先生說了個比喻,他說教育的性質類似農(nóng)業(yè),而絕對不像工業(yè)?!痹谡Z文課堂這片沃土中,如果教師是播種者,孩子們則是一粒粒花種,讓我們用愛心去澆灌,用等待去陪伴,終會在陽光下看到花枝拔節(jié)的美妙景象。
作者簡介: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第一初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