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塵
摘 要:勞動教育對新形勢下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高校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可堪大用的時代新人中不可或缺。加強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可堪大用的時代新人的客觀要求,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開展勞動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高校要切實貫徹《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支持、配合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在學生、家庭、學校、社會等層面形成尊重勞動、崇尚勞動、重視開展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勞動;勞動教育;原則導向;實踐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提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2020年3月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這對新形勢下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思想家高度重視勞動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作用
馬克思、恩格斯對勞動的價值和作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對勞動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的重大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馬克思指出,勞動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人類通過勞動滿足生存的各類需求,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歷史,勞動對整個人類的延續(xù)及人類歷史的展開具有重要意義。恩格斯也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書中指明,勞動在人的轉變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勞動是人類生存并代代延續(xù)所必需的行為,是人類與其他動物區(qū)分開并保持優(yōu)勢的決定性力量。
中國共產黨對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重視一以貫之。早在1934年,毛澤東同志就把“教育與生產勞動聯系起來”列為中華蘇維埃政府文化教育總方針的主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在不同的場合反復強調教育必需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他在視察南開大學時曾指出,在高等教育階段,有三個方面非常重要: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人才;二是堅持群眾路線,貼近群眾;三是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起來。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也進一步提到,學生在受教育階段,品德教育、智力教育和體力教育等方面都應該得到發(fā)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豐富,其中也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學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社會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彼J為,勞動是推動人類進步最根本的力量,是人類活動的本質。這些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勞動學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和精神力量。
二、加強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加強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可堪大用的時代新人的客觀要求。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能擔當重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任務,其培養(yǎng)的人就應該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勞動觀。同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需要一支具有堅定正確政治方向、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隊伍,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奮斗。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各高校應加強勞動教育,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及勞動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增強其對勞動的感情、對勞動人民的感情,貼近工農,樹立遠大志向,立志報效祖國,奉獻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培養(yǎng)高素質、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加強勞動教育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長期以來,一方面我國傳統文化觀念中“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陳舊觀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后,受西方各種思潮影響,一些負面的思想觀念如投機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人們的意識和行為。部分大學生不重視甚至蔑視勞動,崇尚享樂安逸,渴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對勞動的重要意義重視不夠,勞動及勞動教育在某些方面獨有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淡化。對此,高校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
加強勞動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步一步成為現實,我們現在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中國夢的實現。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夢想不會一夜成真,需要我們付出勞動,拼搏奮斗。奮斗就是勞動,勞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展望未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仍然要靠全國人民尤其是在未來肩負重任的大學生的勞動創(chuàng)造,需要青年學生的接續(xù)努力奮斗。
三、動員各方力量,營造開展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開展勞動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切實貫徹《意見》精神,調動全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積極支持、配合勞動教育的開展,在學生、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層面形成重視開展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形成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社會風氣。
在學生層面,通過各個階段的勞動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勞動意識,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熱愛勞動、熱愛創(chuàng)造是為人立業(yè)的根本,是實干興邦的基石,更是富民強國的動力?!皠趧記]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yè)都很光榮”。愛勞動也必然愛勞動人民,在生活中能夠誠信待人、團結友愛、幫助他人,進而熱愛集體、忠于祖國。不崇尚勞動、不熱愛勞動甚至鄙視勞動,必然缺乏吃苦耐勞、踏實奮斗的精神。因此,要在學生中大力弘揚勞動傳統,努力培植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真摯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使學生成為善于勞動、勤于勞動的人。當前,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勞動依然是解決一切困難、推進改革和發(fā)展的基本手段,我們要堅持和弘揚熱愛勞動這一光榮傳統,讓埋頭苦干成為學生做人做事的基本生活態(tài)度,為成就一番事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家庭層面,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yǎng)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勞動技能,使其具備必要的生活能力,使勞動光榮的思想在學生內心扎下根來,養(yǎng)成自覺做家務勞動的良好習慣。在這方面家長要發(fā)揮好帶頭作用,給學生做出示范,通過言傳身教,共同勞動,形成學生想勞動、愿勞動的良好家庭氛圍。
在學校層面,高校要發(fā)揮好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切實開好勞動教育實踐課程,貫徹落實《意見》要求,從場地、師資、經費等方面提供開展勞動教育必要的保障。在場地上要充分利用好高?,F有的實習實訓基地和勞動實踐基地。在師資上要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配齊配好開展勞動教育的師資力量,可在校內建立勞模、工匠工作室,發(fā)揮好勞模、工匠的引領作用和示范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勞動興趣、勞動熱情,切實用好用足《意見》規(guī)定的勞動教育時間。高校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及開展勞動教育的具體實踐,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學分標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參加校內外各種形式的勞動。
在社會層面,要調動各方積極性,利用好社會資源,在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下,真正落實《意見》對高校提出的“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以校外勞動鍛煉為主”的要求。高校要培養(yǎng)學生公共服務意識,結合學科和所學專業(yè),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公益性勞動、勤工助學等。更重要的是,高校要積極聯系社會上的高新企業(yè)為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tài)、新方式提供支持。通過上述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在勞動過程中檢驗知識、增長才干、認識社會、增進與勞動人民的感情,在腦力、體力方面都得到鍛煉,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能夠擔當重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車麗娜,鄧海云.論當代大學生勞動觀念的偏頗及其教育改進[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
[2]任志鋒.以體力勞動為主加強勞動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2020(8).
[3]朱鳳麗.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困境與實踐路徑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20(5).
[4]郭紫玥,徐三友,張鶴鑫.淺談勞動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J].神州(上旬刊),2018(35).
責編: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