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鳳敏,秦海霞,張景航,張嬌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100)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早期常無癥狀體征,發(fā)展可有陰道流血、排液等癥狀,其發(fā)病率僅僅次于乳腺癌[1]。其在形成之前有很長的宮頸病變階段,即宮頸炎和上皮內瘤變。因此,對疾病進展的早期診斷和評價是制定宮頸癌防治措施的關鍵[2]。同時大多數(shù)宮頸癌患者HPV檢測呈陽性,大多數(shù)HPV感染患者具有足夠的免疫防御機制對抗病毒,但部分宮頸癌患者存在免疫逃逸現(xiàn)象[3,4]。腫瘤免疫以細胞為主,T細胞在抗腫瘤免疫反應中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和監(jiān)測作用。在抗腫瘤免疫反應中,腫瘤患者常出現(xiàn)體液免疫抑制[5]。鑒于其在臨床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分析宮頸病變患者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變化,以期了解其余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03月-2019年03月本院收治的210例宮頸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⑴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⑵年齡:28~65歲;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異常者;⑵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其他惡性腫瘤者;⑶合并急慢性炎性反應疾病者;⑷合并精神障礙者。同時選取同期于本院進行體檢的60例女性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9~65(45.26±7.03)歲。對照組:年齡28~68(46.73±7.1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水平 采集外周靜脈血3ml,在室溫下靜置30~60min,存于EDTA抗凝管中,在1200r/min下離心10min,進行離心沉淀細胞,分離上清液后采用免疫擴散法(儀器及試劑均由上海信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測定外周血中IgM、IgG、IgA表達水平。
1.2.2 洗液中免疫細胞因子水平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奧地利公司提供的型號為Bioelisa ELX-800的酶標儀)檢測IL-2、IL-4、IFN-γ水平,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檢驗,各變量間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以相關系數(shù)r表示兩資料間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四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IL-2、IL-4、IFN-γ水平比較 宮頸癌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低于對照組,慢性宮頸炎組和宮頸上皮內瘤變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高于對照組,慢性宮頸炎組、宮頸上皮內瘤變組和宮頸癌組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對照組,IL-4高于對照組(P<0.05);宮頸癌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慢性宮頸炎組和宮頸上皮內瘤變組,IL-4高于慢性宮頸炎組和宮頸上皮內瘤變組(P<0.05),宮頸上皮內瘤變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慢性宮頸炎組,IL-4高于慢性宮頸炎組(P<0.05)。見表1。
表1 四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IL-2、IL-4、IFN-γ水平比較()
表1 四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IL-2、IL-4、IFN-γ水平比較()
組別 IgM(g/L) IgG(g/L) IgA(g/L) IL-2(pg/ml) IL-4(pg/ml) IFN-γ(pg/ml)慢性宮頸炎組(n=60)宮頸上皮內瘤變組(n=72)宮頸癌組(n=78)對照組(n=60)F值P值5.28±2.65 3.05±1.47 0.82±0.33 1.37±0.52 15.248 0.000 20.22±8.35 17.11±6.02 6.81±2.05 12.31±4.18 19.630 0.000 5.95±2.73 3.65±1.51 1.45±0.23 2.39±1.10 146.547 0.000 27.31±8.65 23.65±6.14 12.16±3.08 35.69±7.42 118.050 0.000 2.88±0.30 5.27±1.64 13.15±4.26 1.32±0.20 268.137 0.000 26.41±8.20 20.16±6.13 14.77±2.95 34.62±7.48 65.173 0.000
2.2 HPV高危組和低危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IL-2、IL-4、IFN-γ水平比較HPV高危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HPV低危組,IL-4高于HPV低危組(P<0.05)。見表2。
表2 HPV高危組和低危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IL-2、IL-4、IFN-γ水平比較()
表2 HPV高危組和低危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IL-2、IL-4、IFN-γ水平比較()
組別 IgM(g/L) IgG(g/L) IgA(g/L) IL-2(pg/ml) IL-4(pg/ml) IFN-γ(pg/ml)HPV高危組(n=120)HPV低危組(n=90)t值P值0.80±0.35 0.96±0.48 2.794 0.006 7.02±2.14 9.65±3.34 6.936 0.000 1.56±0.30 1.98±0.44 8.218 0.000 13.18±3.22 16.95±5.12 6.529 0.000 12.84±3.60 9.46±2.77 7.411 0.000 15.23±3.40 18.41±5.28 5.296 0.000
2.3 IgM、IgG、IgA水平與IL-2、IL-4、IFN-γ水平的相關性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外周血IgM、IgG、IgA水平與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呈正相關性,與IL-4呈負相關(P<0.05),見表3和圖1~9。
圖1 -9為IgM、IgG、IgA水平與IL-2、IL-4、IFN-γ水平的相關性
表3 IgM、IgG、IgA水平與IL-2、IL-4、IFN-γ水平的相關性
近年來,宮頸癌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且逐漸趨向年輕化,據(jù)相關報道顯示,我國宮頸癌發(fā)病率為99/10萬,死亡率為30.5/10萬[6]。嚴重危及人們生命安全。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功能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感染,消除受損細胞。當機體的免疫監(jiān)測功能失能時,異常轉化細胞的處理能力降低,從而導致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7]。
免疫球蛋白是B淋巴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后合成的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的抗體,主要分布在體內血清或分泌物中,在體液免疫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主要以IgA、IgG、IgM為主[8,9]。本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癌外周血IgM、IgG、IgA水平低于對照組,慢性宮頸炎組和宮頸上皮內瘤變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宮頸病變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水平異常,分析其原因可能為HPV感染基底細胞導致機體免疫防御屏障的激活,引起炎癥反應,導致IgM、IgG、IgA升高。并且隨著HPV的持續(xù)感染,HPV基因整合到宮頸細胞的染色體中,影響正常細胞,破壞免疫功能,宮頸癌患者的IgM、IgG、IgA降低[10]。腫瘤免疫在抗腫瘤免疫反應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免疫調節(jié)和監(jiān)測作用。特別是T細胞在人體免疫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分泌不同的細胞因子,發(fā)揮不同的免疫作用。Th1細胞主要分泌IL-2、IL-12、TNF-α及IFN-γ,增強細胞殺傷細胞毒性,刺激遲發(fā)性超敏反應,參與細胞免疫和移植排斥反應。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6和IL-10,參與體液免疫[11,12]。IL-2是免疫應答和免疫調節(jié)的核心因素,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提高細胞殺死抗原并誘導免疫細胞激活IFN-γ,IFNγ是入侵病原體細胞生產糖蛋白,可以誘發(fā)宮頸腫瘤細胞凋亡,增強特異性細胞毒性T細胞對腫瘤細胞和識別和開裂。IL-4抑制抗腫瘤免疫應答,促進Th2細胞分化和抗體產生,抑制Th1細胞功能[13]。本研究結果顯示,慢性宮頸炎組、宮頸上皮內瘤變組和宮頸癌組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對照組,與譚超月等[14]報道一致,說明高表達IL-4和低表達IL-2、IFN-γ參與宮頸病變發(fā)生發(fā)展,IL-4的高表達可導致腫瘤逃避免疫監(jiān)視,降低抗腫瘤免疫反應,促進宮頸惡性腫瘤的發(fā)生。IL-2和IFN-γ低表達可降低T淋巴細胞增殖和分化的調控,導致T淋巴細胞抗腫瘤作用減弱,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從而促進宮頸癌的發(fā)展[15]。
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陰道灌洗液中免疫細胞因子水平在不同病變中的水平,結果顯示,宮頸癌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慢性宮頸炎組和宮頸上皮內瘤變組,IL-4高于慢性宮頸炎組和宮頸上皮內瘤變組,宮頸上皮內瘤變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慢性宮頸炎組,IL-4高于慢性宮頸炎組,提示在宮頸病變過程中機體免疫受損,抗腫瘤能力降低,且隨著病變程度的加重,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呈低表達,IL-4呈高表達,與曾月等[16]報道一致,提示宮頸局部免疫功能不平衡。由于機體無法有效響應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反應,HPV繼續(xù)被感染,從而促進子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HPV高危組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低于HPV低危組,IL-4高于HPV低危組,進一步證實了IgM、IgG、IgA、IL-2、IFN-γ、IL-4水平在HPV局部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高危HPV的持續(xù)感染,細胞因子介導的抗腫瘤免疫抑制和陰道微環(huán)境紊亂促進了宮頸病變的發(fā)生,并由宮頸癌前病變發(fā)展為宮頸癌[16-18]。本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進一步分析外周血IgM、IgG、IgA水平與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的相關性,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外周血IgM、IgG、IgA水平與陰道灌洗液中IL-2、IFN-γ水平呈正相關性,與IL-4呈負相關,說明外周血IgM、IgG、IgA水平和陰道灌洗液中IL-2、IL-4、IFN-γ水平與病情程度密切相關,有待于擴大樣本量進一步分析其機制。
綜上所述,宮頸病變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陰道灌洗液中免疫細胞因子水平表達異常,并與宮頸病變和HPV感染程度程度密切相關,可輔助評估宮頸病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