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岳,雷軍,潘國文
(撫州市臨川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大外科,江西 撫州 344000)
四肢骨折是臨床骨折類型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此類骨折多因交通意外、機械損傷及墜落等造成,另外年齡越大,四肢病理性骨折的發(fā)生率也越高,對人們的生活及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嚴重者可致殘。四肢長管狀骨創(chuàng)傷骨折主要由外力所致,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措施是手術,通過手術固定幫助患者重建患肢功能,恢復骨組織的連續(xù)性[1]。本研究選取于本院就診的四肢長管狀骨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鋼板螺釘內固定術的治療效果及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長管狀骨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電腦隨機分配法分成兩組,各19例。對照組男11例,女8例;年齡21~66歲,平均(44.62±5.33)歲;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12例。觀察組男10例,女9例;年齡22~67歲,平均(45.33±5.46)歲;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11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CT、X線等臨床檢查確診;均為首次骨折;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惡性腫瘤;陳舊性骨折;肢體功能障礙;心肝腎功能不全;存在手術禁忌證;存在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石膏外固定術治療,先處理傷口,清創(chuàng)復位,使用骨鉗暫時固定,然后外部用石膏固定,上肢石膏固定后用三角巾懸吊在胸前,避免患肢長時間下垂,發(fā)生肢體浮腫[2]。下肢石膏固定后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禁止活動,以免骨折愈合錯位。觀察組患者接受鋼板螺釘內固定術治療,具體固定方法如下:處理傷口,并消毒清創(chuàng),將骨折復位,依據(jù)鋼板大小合理剝離骨膜,于骨折后方置入骨折固定器,在骨面上安置鋼板,對骨折端加壓,確認骨折已完全恢復正常解剖結構后充分擰緊骨折固定器的滑動處,將骨折與鋼板良好固定[3]。完全暴露鋼板孔便于骨質鉆孔,鉆孔時在鋼板兩端對稱各鉆1個,將鉆頭垂直通過鋼板孔鉆透兩側皮質骨,測量骨孔的直徑和深度,然后根據(jù)骨直徑增加鋼板厚度,選擇合適長度的螺釘沿孔眼擰入,依次擰入各螺釘,如果骨折到治療時間>3周,需在內固定術中合理進行骨移植,如果存在短斜面骨折,可通過加壓螺釘,經鋼板孔斜穿骨折線加固其固定狀況[4-5]。手術結束后囑患者絕對臥床靜養(yǎng),加強抗生素治療,定期接受復診。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骨折愈合效果。優(yōu),骨折完全愈合,疼痛已消失,骨關節(jié)可自由活動,未發(fā)生骨畸形情況;良,骨折基本愈合,活動時輕微疼痛,關節(jié)活動受限不嚴重,但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影響;差,骨折未良好愈合,存在畸形情況,關節(jié)活動受限,生活無力自理。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患肢功能恢復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骨折畸形、骨折延遲愈合、關節(jié)功能障礙及骨不連等;③以視覺模擬評估表(VAS)評價患者手術前后的疼痛程度,分值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④采用功能狀態(tài)評分(KPS)評定患者的健康狀況,總分100分,>75分生活自理;50~75分生活半自理;<50分生活依賴他人幫助。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越好,忍受治療帶來的痛苦能力越強。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手術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愈合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手術效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peration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兩組臨床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患肢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恢復指標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cove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2 兩組臨床恢復指標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cove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組別 例數(shù) 骨折愈合時間 患肢功能恢復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1920.44±3.4337.88±5.2411.56±2.78對照組1948.86±4.5459.96±7.8217.34±3.59 t值5.835 14.780 66.879 6 P值0.000 00.000 00.000 0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術后,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兩組VAS評分和KP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和K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KP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VAS評分和KPS評分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nd KP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4 兩組VAS評分和KPS評分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nd KP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注:VAS,視覺模擬評估表;KPS,功能狀態(tài)評分
組別 例數(shù)VAS評分KP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195.11±2.172.22±0.6660.54±4.7787.82±7.86對照組195.34±2.023.55±1.7560.38±4.8470.16±6.44 t值0.322 33.070 50.098 27.179 7 P值0.749 30.004 30.922 40.000 0
四肢長管狀骨創(chuàng)傷骨折是臨床較嚴重的創(chuàng)傷性骨折,主要表現(xiàn)為骨結構連續(xù)性、完整性受損,骨折后的臨床癥狀為腫脹、疼痛、功能障礙、骨畸形及活動受限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正常生活。四肢長管狀骨包括尺骨、橈骨、股骨、肱骨、脛骨及腓骨等,由于其骨折損傷位置特殊,嚴重損害患者的四肢功能,因此,盡早手術治療能降低臨致殘率,改善術后愈合效果[6]。
臨床手術治療四肢長管狀骨創(chuàng)傷骨折的原則是確保骨結構的連續(xù)性,改善骨生理功能,以最大程度恢復其關節(jié)的正常解剖結構[7]。以往針對四肢骨折多采取石膏外固定治療,利用石膏將畸形骨折恢復原來的結構,促使骨折端在石膏中慢慢愈合,但臨床實踐表明,石膏固定的效果差,且術后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多,易發(fā)生骨畸形,故臨床應用受限[8]。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鋼板在骨折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鋼板固定能充分考慮骨折位置、骨折形態(tài)及骨直徑,然后選擇合適大小的鋼板固定[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愈合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患肢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KP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鋼板螺釘內固定鋼板韌性強,抗張力效果好,通過螺釘加壓能提高骨折的穩(wěn)定性,能承載骨折位置的受力負荷,確保骨折端愈合良好[10]。
綜上所述,鋼板螺釘內固定術治療四肢長管狀骨創(chuàng)傷骨折,可縮短愈合時間,且能快速、安全幫助患者恢復正常肢體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