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也,王 艷,,趙 寧,竇博鑫,辛嘉英,2,韓 燁
(1.哈爾濱商業(yè)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2.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00)
Cu2+在工業(yè)和農業(yè)上有廣泛應用[1],常被用作保鮮劑、保色劑、殺菌劑,有防止果蔬變質、保持農作物顏色以及殺菌的作用,并且Cu2+也是人體內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攝入過多或缺乏都會危害健康[2-3]。因此,Cu2+是食品分析及食品安全檢測中的重要指標[4-6]。
Cu2+常用檢測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熒光光譜法等,但這些方法都存在著耗時較長、需要專業(yè)操作人員、不利于實際應用等問題[7-12]。近幾年隨著電化學技術的不斷完善,其靈敏度高、制作簡易、檢測速度快等優(yōu)點備受國內外學者的關注[13],常被用于重金屬檢測工作中。Peng Donglai等[14]研制了羅丹明B肼修飾納米金的電化學傳感器,并將其應用于檢測水中Cu2+,檢出限為12.5 μmol/L。Kaur等[15]合成了螯合型二硫醇并將其自組裝到金電極表面,形成能夠吸附金屬離子的大環(huán),用于檢測Cu2+,線性范圍為1.0×10-12~1.0×10-5mol/L(r2=0.990),檢出限可達到9.7×10-13mol/L。朱浩嘉等[16]利用同位鍍汞陽極溶出伏安法對牛奶樣品中Cd2+、Pb2+和Cu2+元素含量進行同時測定,其中Cu2+的線性范圍為0.5~100 μg/L,檢出限為0.1 μg/L。
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是一種由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OB3b)產生的具有極高銅親和力的蛋白活性肽,在Mb結構中含有2 個4-亞硫酰-5-羥基咪唑基團,通過2 個咪唑N、2 個硫酰S與銅絡合,能特異性捕獲環(huán)境中的銅,對Cu2+具有較強的專一性[17-18]。納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表面等離子體增強效應等優(yōu)點,可以在局部形成增強的電磁場,吸附生物大分子,常用于電化學實驗[19-21]。由于AuNPs表面容易功能化,易與生物分子相互結合,通過在檸檬酸鈉還原法合成的AuNPs(粒徑16 nm)中引入Mb,可使Mb的生物活性被賦予在AuNPs上,有利于生物分子的穩(wěn)定結合,增強特異性結合,顆粒分散均勻,可以抑制納米顆粒的團聚[22-23](圖1A)。因此本實驗借助AuNPs與裸金電子之間的強吸附特性、Mb中L-半胱氨酸巰基與AuNPs通過金硫鍵鍵合的特性,制備Mb-AuNPs修飾電極(圖1B),通過Mb對Cu2+特異性捕捉的作用(圖1C),利用溶出伏安法檢測Cu2+具有檢出限低、靈敏度高、簡便快速的優(yōu)勢。
圖1 Mb-AuNPs修飾電極檢測原理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pper ion detection with Mb-AuNP-modified electrode
甲基彎菌IMV 3011 俄羅斯科學院催化研究所;無水乙醇 天津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氯金酸、CuSO4、PbCl2、HgCl2、Ag(NO3)2、FeCl3、CrO3、CuCl國藥集團上海試劑有限公司;檸檬酸鈉、氫氧化鈉、濃硫酸 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PB-10 pH計 賽多利斯(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生化發(fā)酵罐 上海保興生物設備工程公司;CHI630電化學工作站、金盤電極、鉑絲電極、Ag/AgCl電極(3 mol/L KCl溶液) 上海辰華儀器公司。
1.3.1 Mb-AuNPs修飾電極的制備
參照文獻[24-25],對甲烷氧化菌進行培養(yǎng)并提取Mb(1×10-4mol/L),制備Mb-AuNPs;本實驗使用固體三電極體系(工作電極:金電極;參比電極:Ag/AgCl;對電極:Pt電極),參考文獻[26-27]的方式稍作調整對金電極進行預處理。配制食人魚溶液(濃硫酸-過氧化氫(7∶3,V/V)),將金電極泡制在其中8 min后,用去離子水洗凈;在0.3、0.1、0.05 μm氧化鋁粉末上拋光后,分別用無水乙醇和二次蒸餾水在超聲中清洗各3 min;吹干后,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循環(huán)伏安法掃描15 圈進行活化。將電極浸泡在已配制好的pH 6.5的Mb-AuNPs中8 h,4 ℃避光保存,制得Mb-AuNPs修飾電極。
1.3.2 溶出伏安法檢測Cu2+
取出已經修飾好的金電極,去離子水沖洗20 s后吹干,吸附待測濃度的Cu2+溶液50 min,同1.3.1節(jié)沖洗吹干,隨后利用溶出伏安法在0.05 mol/L且pH 5.5的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中進行檢測,電沉積時間40 s,頻率10 Hz,振幅25 mV。
1.3.3 干擾程度計算
如圖2所示,經過硫酸活化后,其還原峰增加,且有多重氧化峰的出現(xiàn),說明金電極的靈敏度增加,有助于Mb-AuNPs充分修飾電極。
圖2 金電極硫酸活化前后對比圖Fig.2 Effect of H2SO4 activation on electrode sensitivity
為保證實驗嚴謹且因實驗所使用的金電極數量多,對預處理后的電極進行一致性考察[24]。如圖3所示,6 根電極掃描出的曲線重合性較好,說明實驗時金電極基本一致。
圖3 金電極的一致性考察Fig.3 Consistency of electrodes
如圖4所示,Mb-AuNPs修飾電極較空白電極相比,多出2 個還原峰,-0.7 V處的峰所代表的是金硫鍵的特征峰,Mb與納米金完全結合可能是導致其峰形較小的原因。-1.1 V處峰代表的可能是Mb-AuNPs的擴散特性[21],由此判斷,Mb-AuNPs已修飾在電極表面[26,28]。
圖4 Mb-AuNPs修飾電極表征圖Fig.4 Characterization of Mb-AuNP-modified electrode
2.4.1 Mb-AuNPs修飾電極時間的影響
已處理好且一致性良好的電極分別在Mb-AuNPs溶液中浸泡2、4、6、8、10、12 h后,對100 nmol/L的Cu2+待測液進行檢測。如圖5所示,檢測的Cu2+峰電流值與金電極在Mb-AuNPs溶液的浸泡時間呈一定相關性。金電極浸泡在功能化納米金復合物溶液中時長為8 h時,Cu2+檢測的電信號強度最大。當浸泡時間從2 h增加到8 h時,峰值電流不斷增大。8 h后再繼續(xù)增加浸泡時間,峰值電流減小。這說明當浸泡時間為8 h時,電極上的Mb-AuNPs已接近飽和狀態(tài)。
圖5 Mb-AuNPs修飾時間對檢測Cu2+的影響Fig.5 Effect of Mb-AuNP modification time on the detection of copper ions
2.4.2 Cu2+吸附時間的影響
在檢測Cu2+前,需要將Cu2+吸附在已修飾好的電極上,即將已修飾好的Mb-AuNPs電極浸泡在Cu2+溶液中。如圖6所示,吸附時間在10~50 min時,峰電流值隨著吸附Cu2+溶液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這說明吸附時間越長,與Mb-AuNPs作用的Cu2+量就越多,即Cu2+在電極表面的吸附量就越大,檢測到的信號就越強,溶出峰電流值越高。吸附時間在50 min之后,隨著吸附時間的延長,Cu2+的峰電流值減小,這可能是由于Mb-AuNPs和Cu2+之間的鍵合作用雖然較強,但隨著吸附溶液時間延長,部分Cu2+脫落,斷開了與Mb-AuNPs的連接,最終檢測出的峰電流值減小。
圖6 Mb-AuNPs修飾電極吸附Cu2+時間對檢測的影響Fig.6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 of Cu2+ onto Mb-AuNP-modified electrode on detection efficiency
2.4.3 電沉積時間的影響
如圖7所示,10~40 s的峰電流值逐漸增長,這可能是由于沉積時間比較短,Cu2+在電極表面沉積還原的量小于富集的量,因此電信號呈現(xiàn)出隨沉積時間延長而增大的趨勢。在40 s時,沉積時間使Mb-AuNPs配位的Cu2+全部還原。隨著時間的延長,可能是電極表面的Mb-AuNPs部分脫落,從而導致電信號降低。綜上,沉積時間選擇40 s。
圖7 沉積時間對Mb-AuNPs修飾電極檢測Cu2+的影響Fig.7 Effect of deposition time on detection efficiencyof copper ions
2.4.4 PBS pH值的影響
如圖8所示,在pH 4.5~5.5時,隨著pH值的增加,峰電流增大。pH值大于5.5時,峰電流減小可能是由于隨著pH值升高,Mb-AuNPs與Cu2+的相互作用減弱,Cu2+脫落。故選擇pH值為5.5的PBS作為檢測條件。
圖8 pH值對Mb-AuNPs修飾電極檢測Cu2+的影響Fig.8 Effect of pH on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copper ions
采用方波溶出伏安法,利用Mb-AuNPs修飾電極對不同濃度Cu2+進行檢測。由圖9可知,隨著Cu2+濃度的增加,其溶出峰也在升高。以lgc為橫坐標(c為Cu2+濃度),相應的峰電流(μA)為縱坐標,作標準曲線,峰電流值與Cu2+濃度的對數呈一定線性相關。通過線性擬合在10 nmol/L~100 μmol/L范圍內的9 種Cu2+濃度的對應峰電流值回歸方程為:I=0.385 44lgc+2.007 53(R2=0.960 09,n=6)說明線性關系良好。經計算,檢出限為1.15 nmol/L。
圖9 方波溶出伏安法檢測Cu2+Fig.9 Detection of copper ions by square wave soluble voltammetry
在100 nmol/L的待測溶液中加入10 倍其他離子,分別是Pb2+、Hg2+、Ag2+、Fe3+、Cr6+、Ni2+、Al3+、Zn2+、Cu+,對檢測體系的特異性進行測定,每組測定5 次,結果如表1所示,各離子對檢測Cu2+時的干擾程度均小于2%,可忽略不計。因此Cu2+的檢測濃度在10 nmol/L~100 μmol/L時,不受其他離子的干擾,由此可以證明Mb對捕捉Cu2+具有較強的專一性[17,22]。
表1 其他離子對檢測的影響Table 1 Interfering effects of coexisting ions on Cu2+ detection
為了檢驗實驗結果的一致性和電極的穩(wěn)定性,進行重復性實驗。在PBS里對檢測Cu2+的電極連續(xù)10 次掃描,平行測定5 次,相對標準偏差為8.9%。將制備好的修飾電極保存于4 ℃冰箱中,分別存放2、4、6、8、10、12、14 d后取出對Cu2+檢測,重復5 次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在第14天對Cu2+的響應電流強度達到84.24%,表明該修飾電極穩(wěn)定性良好。
表2 Mb-AuNPs修飾電極Cu2+檢測穩(wěn)定性Table 2Stability of Mb-AuNP-modified electrode for detection of copper ions
用Mb-AuNPs修飾金電極建立了檢測Cu2+的新方法,金電極修飾時間8 h、檢測時間50 min、電沉積40 s、PBS(pH 5.5)的溶出伏安法對Cu2+檢測呈現(xiàn)良好線性關系,檢出限可達到1.15 nmol/L,均低于文獻報道[17,23,29-30],說明敏感性好。10 倍濃度的9 種其他金屬離子的干擾實驗均顯示對檢測結果無明顯影響,說明特異性好。通過重復性、穩(wěn)定性實驗,表明此Mb-AuNPs修飾電極檢測Cu2+準確性高且穩(wěn)定性良好。因此,本方法對運用在食品中進行痕量的Cu2+檢測具有參考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