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登巖
摘 要:美術作為一門藝術性較強的學科,不僅需要讓學生學習美術知識,還要使學生通過美術課堂,增強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教師可以在美術課堂上加入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民間美術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藝術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民間美術,提高審美、鑒賞能力以及美術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民間美術資源;小學美術教學;應用
民間美術作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作出來的美術作品,其內容蘊含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有的美術作品描繪的是人們生活過的環(huán)境,有的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是民間相傳已久的民俗文化。對小學生來說,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融入民間美術資源,可以加深學生對美術藝術的理解,也可以提升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能力,并根據民間美術民族性的特征,增強民族認同感。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的作用
(一)民間美術資源的新奇性
小學時期的孩子,對新鮮的事物都會帶有強烈的好奇心,且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了解事物的本質和特征。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能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且學生能通過利用民間美術資源,了解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美術素養(yǎng)。
(二)民間美術資源的傳統(tǒng)性
民間美術資源中美術作品的色彩、背景以及表達其實都代表著大眾的審美認知,更蘊含著經典的民間傳統(tǒng)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民間美術資源對小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但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處于初級階段,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教師需要讓學生深入了解民間美術資源中所隱藏的民間藝術,從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美術的生動。
(三)民間美術資源的區(qū)域性
民間美術資源的一個特點就是具有區(qū)域性,因為民間美術都會運用到當地民族特有的材料。所以民族美術資源不僅會通過紙質作品呈現到大眾面前,還會通過類似于紙花、泥人等特色作品呈現到大眾面前。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想象力與地方特色相融合,制作出具有民族性的作品,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的主要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民間美術鑒賞能力
民間美術資源擁有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大都隨著歷史的潮流和時代的變化,流傳發(fā)展至今,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藝術作品。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講述一些民間美術作品的歷史背景,也可以在民間美術作品中講述一些民間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者。比如,在講述“對折剪紙”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對剪紙藝術的起源時間、流傳背景以及發(fā)展路程進行詳細的描述,讓學生對剪紙藝術的民俗文化有更深的理解。還可以講解剪紙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剪紙藝術背后的深意。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剪紙,加深對剪紙的認知,并提高對民間美術的審美、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