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渝 杜文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數據顯示,心腦血管患病人數已約為3.30億人。在心腦血管、腫瘤、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疾病中,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居于死亡因素的首位[1],而高脂血癥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紅曲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藥材,由大米經紅曲霉發(fā)酵而成的紫紅色米曲,具有味甘、性微溫的特點;《本草綱目》亦有可作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中草藥的記載[2]。隨著對紅曲研究的深入,進一步發(fā)現紅曲中含有他汀類、脂肪酸、生物堿、黃酮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且具有降血脂、防癌、抑菌等生物活性[3]。
(一)降血脂作用
紅曲中降血脂的主要成分為莫納克林K(Monacolin K),其降脂作用主要是通過競爭性抑制膽固醇合成的HMG-CoA(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從而抑制體內內源性膽固醇的生物合成,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的濃度[4]。劉燕玲等人研究發(fā)現,紅曲中的紅區(qū)黃素(AK)可能通過調節(jié)脂代謝、降低血漿中的AST、ALT濃度和促進脂肪酸氧化,起到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損傷和肝臟保護作用[5]。紅曲中的黃色素Monascin和Ankaflavin也有降血脂和提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活性的功效,可以有效降低血漿中TC(膽固醇)、TG(甘油三酯)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以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漿含量[6]。
(二)橙色素的抗癌作用
紅曲色素對過氧化亞硝酸鹽或紫外線引起的皮膚癌、結腸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紅曲中的黃色素Ankaflavin對人肝癌細胞Hep G2和肺癌細胞A549有誘導其凋亡的作用。Hsu等人從Monascus purpureus NTU 568 紅曲霉菌中分離出6種聚酮類衍生物,其中4種聚酮類衍生物對人咽喉癌細胞(HEp-2)和人結腸前列腺癌細胞(WiDr)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7]。鄭允權等人研究表明,紅曲霉發(fā)酵產生的橙色素(OR)Monascorubrin對人胃癌細胞AGS的生長有抑制作用,用不同濃度的OR作用于胃癌細胞AGS,結果顯示細胞凋亡與OR濃度呈正相關;與臨床常用的紫杉醇相比,橙色素OR對胃癌細胞AGS的抑制效果更顯著,并且對人正常胃上皮細胞的毒副作用更小[8]。紅曲橙色素有進一步研究作為純天然抗癌物的潛力。
(三)抑菌作用
紅曲早在《天工開物》中就有記載:“世間魚肉最朽腐物,而此物薄施涂抹,能固其質于炎暑之中,經歷旬月蛆蠅不敢近,色味不離初,蓋奇藥也。”[9]這段描述說明紅曲具有殺菌、抑菌的作用。紅曲霉經快中子及X射線誘變后可產生抑菌因子Monascidin A,可抑制芽孢桿菌、鏈球菌、假單胞菌的生長。童群義等人利用紅曲色素粉配置成0.5g/ ml的水溶液進行抑菌實驗,結果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抑菌作用較強,對大腸埃希菌的抑菌作用較弱[10]。紅曲中的橙色素也具有抑菌作用,對大腸埃希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紅曲苦蕎茶
黑苦蕎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素有“苦蕎之王”的美譽。苦蕎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蘆丁、槲皮素等)有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11,12]。紅曲同黑苦蕎組合代茶飲,可有效降低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水平,對脂肪肝、酒精肝、腸道脂肪代謝有一定改善作用,米粒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洛伐他汀,泡水后將米粒和蕎麥一同嚼服,效果更好。
(二)紅曲三七姜黃復配膠囊
紅曲作為藥、食兩用型中藥材,可以同其他藥食同源性中藥復配用為降血脂的保健食品。梁慧莉等研究發(fā)現,紅曲和三七、姜黃復配使用,各劑量組均可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的TC水平,高、中劑量組可降低大鼠血清TG水平,高劑量組大鼠血清中HDL-C水平顯著升高,但對LDL-C的降低效果不明顯[3]。三七中的皂苷和黃酮苷有擴張冠脈和增加血流量的功效,人參皂苷有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脂。姜黃中的姜黃素可降低外源性甘油三酯的吸收和內源性甘油三酯的合成,影響脂質代謝,從而降低血脂[13]。研究表明紅曲三七姜黃復配膠囊有輔助降血脂的功效[9]。
(三)葛根、山楂、絞股藍的提取物與紅曲米合用
陳垚等研究表明,用葛根、山楂、絞股藍的提取物與紅曲米四種混合物喂養(yǎng)大鼠30d,可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的TC、TG、LDL-C的含量,說明以上四種物質合用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可以有效調節(jié)脂質代謝紊亂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14]。
(四)紅曲茯苓片
血脂異常在中醫(yī)理論中屬于脾虛濕盛癥,劉金蓮等用紅曲茯苓片喂食脾虛濕盛型高脂血癥大鼠,紅曲茯苓片主要成分有山楂、葛根、白術、茯苓、紅曲。研究表明,紅曲茯苓片既有輔助降脂作用,又有調理脾胃功能,改善脾胃虛弱、健脾祛濕的功效[15]。
高脂血癥是體內脂質代謝異常,導致血液中血脂含量升高,主要表現為血漿中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HDL-C)降低。目前,國內外臨床上使用的降脂藥物主要是他汀類,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雖然可有效降低血漿中TC和LDL-C濃度,但長期使用會出現肝腎功能損傷、胃腸功能紊亂、頭痛、皮疹等不良反應[5,9],尤其對于老年人、肝功能損傷病人而言會加大肝臟負擔。大量實驗研究表明,紅曲具有顯著的降血脂功效,并且?guī)缀鯖]有毒副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抑制HMG-CoA還原酶,被稱為天然中藥他汀,除此之外,紅曲中還含有麥角甾醇、生物黃酮、皂苷、膳食纖維、氨基多糖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抗炎、抗癌、抑菌、防治老年癡呆及骨質疏松等多種藥理作用[4,16]。但有研究發(fā)現,紅曲霉在發(fā)酵的后期,會產生一種次級代謝產物桔霉素,桔霉素是一種真菌毒素,對腎臟有毒性作用,正是因為桔霉素的存在,影響我國紅曲色素對外出口[16],但并非所有紅曲霉都會產生桔霉素,可進一步研究產生桔霉素較少的菌種及優(yōu)化生產工藝。
近年來,藥食同源降血脂越來越受重視,紅曲霉及紅曲色素有顯著的降血脂功效,且使用方便、安全和毒副作用小等優(yōu)勢,可與其他中醫(yī)藥復配研發(fā)保健食品。目前,針對紅曲的研究較少,需進一步研究紅曲中生物活性物質的作用機制及毒理作用,把現有的研究成果充分應用到保健食品的研發(fā),以充分發(fā)揮紅曲的藥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概要 [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20,35(09):833-854.
[2] 史茂偉,趙映,胡國友,白紅梅,柳青,張靜.紅曲代茶飲對高齡患者調脂作用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5,32(04): 328-329.
[3] 周香珍,林書發(fā),何書華.紅曲藥學評價研究進展 [J].中國現代中藥,2016,18(07):936-941.
[4] 蔡潔云,歐藝深,劉麗瑩,黃永英.中藥紅曲降血脂藥理作用及其處方制劑分析 [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5):79-80.
[5] 劉燕玲,吳美玲,胡瑩,王旭景,丁科.紅曲黃素對高脂血癥小鼠血脂及肝臟AMPKαACC、PPAR-α、CPT1蛋白表達的影響 [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9,26(03):351-356.
[6] 蘇東曉,張瑞芬,張名位,李利,陳莎.紅曲色素生物活性研究進展 [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8(02): 129-135.
[7] HSU Y W,LICHUAN H,CHANG C L,et al.New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proliferative constituents from fermented red mold rice Monascus purpureus NTU 568 [J].Molecules,2010,15(11):7815-7824.
[8] 鄭允權,信亞文,石賢愛,白鍇凱,李泳寧,郭養(yǎng)浩.紅曲橙色素對人胃腺癌細胞AGS誘導凋亡的作用 [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06):922-926.
[9] 梁慧莉,覃輝艷,傅偉忠,黃超培,趙鵬.紅曲三七姜黃復配對高脂血癥模型飲食大鼠血脂的影響 [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9,36(09):1403-1405.
[10] 童群義,高孔榮,周正宏.紅曲色素抑菌作用的研究 [J].食品工業(yè)科技,1997(05):7-8.
[11] 朱瑞,高南南,陳建民.苦蕎麥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 [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02):7-9.
[12] 成劍峰,郭文娟.苦蕎麥降脂茶的研制 [J].中國釀造,2010(10):167-170.
[13] 楊奕櫻,陳繼婷.姜黃素對食餌性高脂血癥小鼠血脂的影響及其抗氧化性作用 [J].河南中醫(yī),2011,31(08):861-862.
[14] 陳垚,盧連華,高景芳,凌云.葛根、山楂、絞股藍的提取物與紅曲米合用降血脂作用研究 [J].預防醫(yī)學論壇,2018, 24(07):556-559.
[15] 劉金蓮,張建軍,劉曦,張睿,樂娜,張爍,王林元,王淳.基于辨證保健理論探討紅曲茯苓片對脾虛濕盛型高脂血癥大鼠的影響 [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20,13(11):1837-1845.
[16] 史茂偉,趙映,胡國友,白紅梅,柳青,張靜.紅曲代茶飲對高齡患者調脂作用的臨床觀察 [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5, 32(04):328-329.
(責任編輯/曾孔)
*中國健康產業(yè)智庫論壇秘書長、海南醫(yī)學院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健康服務與管理學科帶頭人。近年發(fā)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2部,主編或編譯專著教材8部,承擔科研課題7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