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萍
部分幼兒園并未有效融合信息技術,表現出先進技術使用效率不高、課程覆蓋不全、使用策略不完整等問題,尚未達到信息技術助力教學的標準。多數情況下,在幼教課程中融合的信息技術,表現出課程形式呆板、缺失課程創(chuàng)意,難以發(fā)揮信息技術助力教學的功能。
一、幼教工作中現存的問題
在科技發(fā)展進程中,信息化融入諸多行業(yè)。幼兒園教育各環(huán)節(jié)中,積極使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構建現代教育結構,為幼兒帶來全新的教育體驗。然而,現階段,幼教工作中,對于信息技術的使用存在課程資源不充足、技術操作不熟練、課程融合不全面等多個問題,對幼教人員提出了一定的技能要求。因此,幼兒園各科教師需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的操作方法,加強教學資源開發(fā),制定新型教學方式,展現信息技術助學功能。
二、幼教工作融合信息技術的具體方法
(一)教學活動簡約性設計
在幼教體系中使用信息技術,應去繁化簡,剔除無用信息,加強教學引導。在學前階段,幼教工作以啟蒙為主,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合理選擇教材內容,加強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以簡約設計思想確保幼教質量。
以《過馬路》活動為例。(1)圖解。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展現交通燈的圖片,講解車道、人行道的標識,便于幼兒學習與掌握。在使用信息技術展示素材時,以簡約化視角突出交通燈、人行道路標的圖文樣式,確保幼兒形成深刻記憶。(2)案例分析。在圖片展示與講解后,教師使用視頻軟件播放過馬路的視頻,帶領幼兒判斷正誤,塑造幼兒正確過馬路的思想。視頻中,小紅未看交通燈,無法安全通行。教師以此向幼兒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給出幼兒多個通行方案,讓幼兒選擇正確通行方案,即小紅同學應在人行道標志處綠燈時通行,確保安全。(3)借助信息技術的圖片展示與視頻播放功能,從標識學習、安全通行兩個方向,促使幼兒掌握安全通行方法,達成啟蒙教學目標。
(二)游戲教學
在游戲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夠提升教學的先進性,豐富游戲教學素材,增加游戲設計的靈活性,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收獲知識。信息技術能夠借助動畫、文字解說等工具,降低內容的理解難度,為幼兒學習提供幫助,以游戲氛圍緩解幼兒的學習壓力,展現“游戲+科技”聯合式教學功能。
以《猜顏色》課程為例。(1)顏色認知。教師使用PPT展示多個玩具,讓幼兒說明玩具的顏色。(2)顏色配對。教師使用PPT提煉出各種玩具的主要顏色,如紅色、綠色等,讓幼兒進行顏色與玩具的配對。(3)顏色排序。教師使用多媒體為幼兒展示多個顏色,讓幼兒以小組討論形式,由淺入深進行排序。(4)使用彩紙看物。教師為幼兒分發(fā)各色彩紙,使用視頻展示彩紙看物的方法,讓幼兒模仿看物,給出彩紙看物的感受,增強幼兒顏色學習的主動性,展現出視頻教學的引導功能。(5)變色學習。教師使用動畫展示兩種顏色疊合后形成新的顏色,讓幼兒自主挑選兩種顏色,給出疊合后的顏色,以此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發(fā)揮動畫疊合的展示功能。
(三)家校合作
信息技術的幼教融合縮短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同時增強了教師與家長的交流便利性。在家校合作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借助線上平臺,如微信群、QQ群等,分享幼兒作品,便于家長積極掌握幼兒的學習動態(tài),加強家校合作的緊密性。
以《做客》活動為例。此課程旨在引導幼兒學習禮儀思想、養(yǎng)成禮貌行為。(1)視頻演示。在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播放課程視頻。借助信息技術,還原生活場景,增強幼兒的理解能力。視頻中展示了小貓、小狗的互動過程,包括坐沙發(fā)、端水、聊天等內容,融合了多種禮貌用語。(2)禮儀總結。結合視頻內容,教師讓幼兒總結待客禮儀行為,如進門用語、送客用語等。(3)分組表演。在幼兒總結完成時,教師讓幼兒以小組形式,自主表演,錄成視頻,分享在交流群中,由家長、教師共同給出評價,給出幼兒禮儀行為的改進建議,鼓勵幼兒學習禮儀文化。在幼兒錄制視頻時,教師可適當給出提示,讓幼兒自由發(fā)揮,以視頻《做客》為基礎,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想,延伸信息技術的助學功能。
綜上所述,教育強國背景下,幼教工作尤為重要。幼兒園以課程為主體,加強信息技術融合,助力幼兒健康成長,創(chuàng)新設計各類課程,促使幼兒在課程中收獲知識,使幼兒逐漸成長為優(yōu)質人才,帶動幼教工作有序發(fā)展。
參考文獻:
胡艷清.淺談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1):31-32.
注:本文系2020年酒泉市教育科研課題“信息化技術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使用探索”(課題立項號:JQ[2020]GHB2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