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英
2013年,沈陽市大東區(qū)進行了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大東區(qū)遼沈街第二小學作為實驗校,積極探索語文主題學習的實施方法,讓學生在課內(nèi)外實現(xiàn)“海量閱讀”。
為了解決學生閱讀量小的問題,從2007年9月開始,學校號召學生讀課外書。學校每年都購買大量圖書并推薦閱讀書目,開展一系列讀書活動,但收效甚微。
探尋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回家后既沒有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又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些無效的作業(yè)擠占了學生的讀書時間。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嘗試將課外閱讀引入學校,學校每周為學生開設(shè)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我們在一二年級開設(shè)了科學閱讀課,內(nèi)容主要以識字為主;中高年級開設(shè)了提速閱讀課,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一、閱讀的增量與提速
(一)將“主題學習”書籍引入語文課堂
在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課上,學生的閱讀量遠遠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而沒有量的積累,很難有質(zhì)的改變。美國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洪蘭老師在《游戲與閱讀》一書中曾寫道:大腦中沒有閱讀中心,閱讀時需要很多區(qū)域抽離原來的工作,合力完成,所以閱讀能力需要培養(yǎng)。同時,閱讀訓練需要占用大量時間,要增加閱讀量,就要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
學校決定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大東區(qū)引進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作為擴大學生閱讀量的教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刪除繁瑣分析,將“主題學習”書籍引入語文課堂,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二)將多項科學訓練融入課堂
在閱讀《語文主題叢書》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新的問題:由于閱讀時間不夠,學生讀不完。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學生閱讀速度較慢?!度绾伍喿x一本書》中提到,閱讀有四個層次:基礎(chǔ)閱讀(認字)、檢視閱讀(略讀或預(yù)讀)、分析閱讀(咀嚼與消化)、主題閱讀。主題閱讀是最高層次的閱讀,也是最主動、也最花力氣的閱讀。
于是,我們進行了第二項改革——將多項科學訓練融入課堂。我們將注意力訓練、記憶力訓練與提速閱讀的訓練方法融入課堂。課堂上,教師用科學坐姿、定點凝視、閃視詞語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橫向移動和縱向移動等訓練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常見閱讀方式有朗讀、默讀、精讀、略讀、速讀、瀏覽、查閱……閱讀目的不同,所適用的閱讀方式也不同,每種方法對學生來說都非常重要。我校采用的是鯨吞牛食法,這是我國著名散文家秦牧先生的閱讀方法。所謂“鯨吞”,指的是泛讀;所謂“牛食”,指的是精讀。一味“鯨吞”,會流于膚淺;一味“牛食”,會造成寡聞。
為提升精讀的實效,同時又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力,我們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師將大腦思維導圖等學習工具引入課堂,讓閱讀更有方法,更輕松,更實效。
(三)將單元整合教學貫穿閱讀全過程
“語文主題學習”最顯著的特點是“課外閱讀課內(nèi)化”,即通過課內(nèi)大量閱讀、學生自主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wù)。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閱讀機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升閱讀能力是教師最為關(guān)注的問題。對此,我們采取了“整合教學”的方式。
整合教學體現(xiàn)在“精”和“博”?!熬奔匆徽n一得,緊扣語文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梳理出教材的教學點;“博”即廣讀博覽,通過對教材和叢書的重組、融合,實現(xiàn)單位時間內(nèi)的大容量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針對統(tǒng)編教材所體現(xiàn)的“雙主題”并舉的編排方式,我們整合本單元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挖掘本單元的語言訓練點主題。針對我校學生實際,確定了兩個整合策略。一是整合課時,確定課型;二是依據(jù)教學點,整合篇目。
首先,我們整合課時,確定課型。一單元的整合備課要以一個單元為教學單位,整合的是一單元的教學理念,進行的是學習方式的探究。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整合課時后確定了五大課型的課時,即單元導讀課(2課時)、單元識字課(2課時)、精讀引路課(3課時)、群文閱讀課(3課時)、習作表達課(3課時),總計13課時。
其次,我們依據(jù)教學點,整合篇目。通過明確主題,梳理單元教學點,通過一課一得,確定單篇教學點。
“雙主題單元整合備課”就是通過“備教材”,確定可教學的“雙主題”(情感、語文要素);通過“備課標”,了解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學以致用。
二、渠道的多元與擴大
語文課堂是引領(lǐng)學生大量閱讀的主陣地,與此同時,我們還積極拓展閱讀渠道,促進學生大量閱讀。
(一)環(huán)境平臺
我校校舍小,學生多,但我們在每個教室都建立了黑板書架墻,成立了班級圖書角,放置了200多本書,學生可隨時閱讀。我們還開展圖書漂流活動,讓有限的書籍流動起來;讓學生每天與書相伴,在充滿讀書氣息的氛圍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網(wǎng)絡(luò)平臺
在引領(lǐng)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積極倡導書本和叢書閱讀,利用一米閱讀平臺檢測學生的叢書閱讀情況,實現(xiàn)閱讀的直觀評價。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響,學生沒有在3月2日如期回到校園,但我們的晨讀并未間斷。每天早晨,教師一如既往地帶領(lǐng)學生通過釘釘平臺進行晨讀。晨讀的形式有:教師主播、學生領(lǐng)讀、學生主播,等等。
(三)活動平臺
我們舉辦的活動有“晨讀美文”——每天清晨,帶領(lǐng)學生誦讀,以美文的滋養(yǎng)陶冶學生的身心;“讀書報告”——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設(shè)計1~6年級閱讀報告卡;“經(jīng)典背誦”——請學生背誦經(jīng)典文章、名言佳句,夯實語言基本功;“整本書閱讀”——邀請了曹文軒和六小齡童走進學校,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親子共讀”——倡議“親子共讀”活動,與家長共同為孩子打造書香盈盈的家校環(huán)境。
近年來,語文主題學習活動促進了學校跨越式發(fā)展。2019年1月,學校開展集團化辦學,在集智閱讀課程的實踐和探索中形成了獨特的閱讀風格,獲得了“全國十佳科技創(chuàng)新學?!薄叭珖偎掠痉缎!薄斑|寧省首批課改示范校”等榮譽稱號,成為學生快樂、教師幸福、社會關(guān)注和家長認可的學校。
我校一年級學生識字量達2500字左右,課外閱讀量達15~60萬字左右,背誦成語1000條;二三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達60萬字左右,背誦成語1000條,并且能恰當運用;四、五、六年級的學生閱讀速度每分鐘達到600~1000字左右,遠遠超過新課標規(guī)定的每分鐘300字,閱讀量達到80~100萬字。經(jīng)過幾年的閱讀訓練,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詞語素材,擁有了表達情感、深度思考的能力,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