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1992年9月25日,天津醫(yī)科大學眼科教授王延華與流行病學教授耿貫一首次向全國倡議,并在天津召開了全國愛眼日第一次研討會。這一倡議受到眼科學界和眼科專家們的響應,決定每年5月5日為“全國愛眼日”。1996年,國家衛(wèi)生部、國家教育部、團中央、中國殘聯(lián)等12個部委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將愛眼日活動列為國家節(jié)日之一,并重新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
眼睛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和維生素D等各類維生素、鈣質等微量元素和一些蛋白質。
眼睛只有維持均衡的營養(yǎng)才能使眼睛維持良好的視功能和健康的狀態(tài)。
視網膜上桿體細胞的功能主暗視,錐體細胞則主明視。桿體細胞對微弱光線之所以敏感,是因為它包含有一種特殊的視素質;視素質是由蛋白質和維生素A合成的,缺乏它便會引起夜盲癥、白內障等眼疾。
視網膜上的桿狀細胞對微弱光線敏感,主要因為它包含有一種特殊的視紫紅質,它是由蛋白質和維生素A合成的。人體內如缺乏維生素A就會影響視紫紅質的合成速度,在暗視野中看不清東西,形成夜盲癥。
維生素A充足時,則能增加角膜的光潔度,使眼睛明亮,神采飛揚。缺乏維生素A,還可使淚腺上皮細胞組織受損,分泌減少,還會引起干眼病。
動物內臟、蛋黃、黃油、強化維生素A、D牛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黃綠色蔬菜,如胡蘿卜、西蘭花等含有胡蘿卜素,被人體吸收后可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為脂溶性維生素,因此為提高其利用率,應采用煎、炸、油炒的烹調方法。
是參與并維持神經(包括視神經)細胞功能和代謝的重要維生素。如缺乏或不足,可使眼睛變得干澀,或者導致視神經產生炎癥,表現(xiàn)為神經乳頭充血、水腫,視網膜出血,視力減退。
維生素B1還有平展皮膚皺紋的作用,可預防和延緩眼瞼及皮膚魚尾紋的形成。含維生素B1豐富的食物有粗糧、瘦豬肉、蛋黃、動物內臟等等。
鈣:鈣與眼球的形成有關,青少年若鈣的攝入量不足,不僅會影響骨骼發(fā)育,而且會使正在發(fā)育的眼球壁:鞏膜的彈性降低,晶狀體內壓上升,致使眼球的前后徑拉長而導致近視。含鈣豐富的食物主要有奶類及其制品、豆類及豆制品等。
鋅:鋅參與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多種生物作用。鋅能增強視神經的敏感度,參與肝臟、視網膜組織細胞內視黃醇還原酶的組成,直接影響維生素A代謝及視黃醛的作用。所以缺鋅時,可影響維生素A在體內的運轉,使視紫紅質合成障礙,暗適應力減弱。此外,鋅不足時,錐狀細胞的視紫紅質合成也會有障礙。從而影響錐狀細胞的辨色功能。因而補充維生素A時還應補充鋅。含鋅較多的食物有牡蠣、肉類、肝、糙米等。
硒:在人體多種組織細胞中,以眼睛的含硒量為最高,是維持視力的一種重要微量元素。硒使人體產生大量的可溶性蛋白質——谷胱甘肽,滋養(yǎng)眼球晶狀體,因而才會目光炯炯。硒缺乏時將引起晶狀體透明度下降,視物模糊,甚至導致白內障。含硒豐富的食物主要有動物肝、腎、紫莧菜、蘆筍、食用菌類。
銅:銅缺乏會引起色素合成障礙,導致原發(fā)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另外,銅代謝障礙還會影響眼肌和晶狀體等組織而引起眼疾。正常成年人每日需要的銅元素約為2毫克。富含銅的食物有動物肝臟、大豆及豆制品、花生、核桃、硬殼果類等以及甲殼類。
葉黃素與玉米黃素:人眼的視網膜內有兩種特別的抗氧化色素,稱為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它們聚積在視網膜內,特別是集中于黃斑區(qū)(視覺最敏感的區(qū)域),扮演過濾藍光的“黃色太陽眼鏡”,以保護視網膜內的感光細胞,免受陽光及氧化的破壞。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存在于一般綠色蔬菜和水果中,如硬花甘藍、無頭甘藍、菠菜、綠花椰菜、香菜、番瓜及碗豆等。
健康的眼睛聚焦生活的快樂,聰慧的眼睛定格美好的記憶,美麗的眼鏡鎖住幸福的瞬間,全國愛眼日,保護眼睛,愿你目睹生活快樂無數(shù),將幸福一覽無余!